民族图腾文化的精神建构和保护传承

作者: 崔磊

民族图腾文化是在长期积淀中升华而成的,它引导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形成某种信仰,使得民族特色更加凸显,使一个民族在民族之林中拥有立足基础。当今时代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是继续发扬该文化影响力和作用的重要举措,开拓思维、百折不挠、心向阳光是精神建构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做好民族图腾文化的保护传承必不可少,因此研究保护传承策略迫在眉睫,从文化认同、教育教化、商业发展三个视角进行策略分析,希冀为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民族不能失去民族精神的滋养,否则会逐渐萎靡不振。民族图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持续发挥着激励和推动作用,鼓舞民众始终保持内生活力、外展雄风。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身的图腾文化,而在民族交融中,图腾文化也在不断融合汇聚,既成为民族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支撑,也发挥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当今时代多元文化迎面而来,面对这一场景,夯实民族文化势在必行,其中研究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方向与保护传承策略至关重要。这一过程离不开对民族图腾文化的深入挖掘,在寻找共鸣元素的同时,也能结合时代特征予以灵活运用。

民族图腾文化的形成历程

民族图腾文化的形成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信仰认同阶段。图腾是一种标志,从最初的动物、植物等直观形象逐步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这一过程会以图腾崇拜为基础,当人们对某种动物、植物等形象表现出崇拜之情后,内心会逐步将这些内容与美好憧憬联系起来,经过进一步升华后上升到信仰高度。图腾不再是普通之物,而是高高在上的“神灵”,人们在“神灵”面前表现出敬仰,会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古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水平较低,很多现象都难以解释,于是人们开始将相关现象的背后指向“神灵”,而为了与“神灵”进行交流以寄托诉求,直观形象的图腾成了重要纽带,比如舞龙、舞狮等便是人们利用图腾来传达心中诉求的重要方式[1]。这些活动既凸显了图腾形象,又让人们广泛参与其中,有力地增强了人们对图腾的信仰认同程度。二是愿望表达阶段。图腾崇拜充实了内心,也支撑人们围绕图腾开启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样的愿望产生于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比如龙图腾在人们心中是能够降雨治水的祥瑞形象,当遇到干旱或者洪水泛滥时,人们会举办舞龙等活动来祈求龙图腾给予保护。在这一阶段,图腾崇拜更加具体化,其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三是融入社会秩序阶段。一种文化的影响力要渗透到社会当中才意味着真正发挥了作用。民族图腾文化在经历信仰认同阶段和愿望表达阶段之后,其影响力更为突出,并且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元素,变得与社会发展诉求更加契合,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这一阶段的图腾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价值认同进一步增强,俨然在社会秩序维系和调节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还有这种作用是自发的,不需要外部力量太过干预便能实现,而当文化秩序切实形成和巩固后,民族内部凝聚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方向

开拓思维

民族发展不能陷入故步自封、停步不前的误区中,那样会丧失民族活力,在民族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古老的中华民族早已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很多民族图腾文化中将蛇与虎作为崇拜对象,其中蛇是进食极具特色的物种,它虽然身躯细长,却会张开嘴巴活吞猎物,这代表着强有力的征服欲望,崇拜蛇意味着古老民族不甘于现状,一心想要征服其他民族的雄心;虎是一种力量强悍的猛兽,崇拜虎的民族会将强悍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不断磨炼提升自身素质,而这也是一个民族在面临危机时敢于主动出击的保障。这种强悍思维具有开拓性,当依托图腾崇拜向民族内部渗透后,每个人都能开拓思维,形成不甘于现状、敢于争锋的民族心理定势,进而成为塑造社会道德场域和信念场域的重要支撑。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华民族要想生存并实现重新复兴的伟大使命,必须在思维层面得到开拓,通过思维影响行为途径来增强民族创新竞争力,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展现新意,走在各个领域前沿,不滞后于人[2]。民族图腾文化以“开拓思维”为精神建构方向,既要对蕴含开拓精神的传统图腾进行传承和渲染,还要因势利导做出调整,比如蛇图腾代表着积极进取,但蛇遇到失败时会表现出逃匿行为,而中华民族在失败面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退缩,否则会影响民族士气,想要逆转重来将会十分困难。基于这些因素,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中,蛇形象的不足之处应得到改变,通过重点渲染互补型图腾形象如虎、龙等进行融合,推动民族图腾文化在开拓思维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百折不挠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来才能彰显人的精神状态,才能为走向成功铺设道路。民族发展同样如此,困难和挫折将会不断袭来,而民族较之个体更为复杂,只有内部每个个体都能做到百折不挠,才能拧成一股强有力的绳,共同克服和应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想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文化熏染,民族图腾文化则是重要内容。龙在中华民族图腾崇拜中占据重要地位,龙图腾的形成有着现实动物形象支撑,也有人们潜意识中对龙的期许和向往,经过融合之后形成了能够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龙的形象。而龙不仅“本事大”,而且刚烈不屈,面对强敌不会后退一步,即使伤痕累累也要砥砺前行,比如龙马精神、生龙活虎等词语均是对龙精神的描述。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中凸显龙的地位和影响力可深刻传达百折不挠的内涵,激励民众向龙学习,并在精神深处形成龙的性格,不轻易屈服与认输。但是龙也有缺点,龙是权威和地位的代表,人们崇拜龙极易形成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心理习惯,这对于民族发展是不利的,会造成民族交往局面恶化,丢掉从交往中获取新科技、新发展的机遇。这要求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要有所取舍,做好引导,不能全盘接收,要做好筛选工作。当下我国的发展局面良好,但困难和阻碍却始终存在,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是应对这一局面的“良药”,尽管外来风云突变、不断冲击,我自岿然不动,以随时应对冲击的态度自处。

心向阳光

社会发展是为民造福,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均得到更高品质的满足,这能为打造与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3]。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也要立足于此,将“心向阳光”作为重要方向。蝴蝶、牛等图腾形象蕴含着追求美好的内在价值,而这些形象往往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们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比如人们的头饰、服装等会搭配这些形象,既美观,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体会到和谐与美好。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发展至今,经历过自然灾害的冲击,也经历过外来的侵略,但是在无数中华儿女奋力拼搏下劣势得以扭转。这反映出中华民族力量的强大,而这力量除了来源于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外,对于美好的坚实向往也是重要源头。从新中国建立开始,我国便秉持“不争霸”发展策略,以和平共进的态度建立外交合作关系。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以“心向阳光”为方向,大力弘扬美好、和谐的图腾形象,让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引领国民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积极、开放的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但是“心向阳光”并不是一味当“老好人”,这要求民族图腾文化精神建构中要将不同类型的图腾形象融合起来,引导国民在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能做到理智冷静,持续关注周遭不利因素,时刻准备克服和应对困难,一旦外来侵略的历史重演,必须坚决还击和抵制,避免自身受到危害。

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传承策略分析

文化认同策略

改变与革新思维观念在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观念会影响行为,并决定了保护传承过程是否能顺利且高质量进行。文化认同策略便是将“观念”作为重要切入点,首先要引导人们认识到民族图腾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从精神层面搭建信仰渠道,让人们逐步从图腾文化中挖掘精华,而后渗透至观念和行为中,比如大力举办与图腾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是重要策略之一,如舞龙、舞狮等文化活动不仅要扩大规模,而且还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拉近人们与图腾之间的距离,为更深入感知图腾的内在含义提供支撑。当然传统文化活动中的糟粕内容要剔除,不能简单照搬,避免对人们文化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因势利导,与当今多元文化格局相契合[4]。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外来文化开始大肆涌入国内,中外文化冲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这造成我国国民思维认知、价值观等不断发生变化,对民族图腾文化的传承弘扬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一局面下,引导国民认清中外文化差异至关重要,大家不能简单地判断某种文化的正确或者错误,而是要学会站在相应立场去思考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筛选优秀文化,并且为进一步融合创造条件和空间。最后要推动民族图腾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与人们的距离更为接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品味民族图腾文化,不仅能更深入体会其内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开拓思维、百折不挠、心向阳光等良好心态,支撑自身取得更好发展,并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文化认同策略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并基于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要讲究循序渐进,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功利化心态。

教育教化策略

教育领域要在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更需要通过该策略提升对民族图腾文化的认识。首先应该将民族图腾文化融入到学校课程中,从而走进课堂之内,让学生通过学习进行了解和认知民族图腾文化。考虑到当代学生追求个性、思维活跃等特征,在融入课程中时应该丰富形式,除了文字内容外,还要注重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内容的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在学习和品味民族图腾文化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很多图腾形象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应该成为重要素材,并通过合理加工在不影响图腾基本样貌的基础上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其次要在校园内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考虑到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活力阶段,静态呈现活动很难受到学生群体的欢迎,因此应将举办动态活动作为重点,比如举办传体育比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也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传统体育与民族图腾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蒙古摔跤”与图腾雄鹰有着紧密联系,雄鹰舞步便是典型例子。

文化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这一过程中必然经历“取舍”,这就对设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将图腾文化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向引导。教育教化策略实行时,相关制度也要进行优化,比如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等,目的是为该策略的实行确保人才供应,确保实行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民族图腾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更深入的影响做出贡献。该策略不仅适用于学校,其他机构如企业、事业单位等也能进行借鉴,只有每个小群体、小集体做好,民族图腾文化整体保护传承工作才能获得更好成果。

商业发展策略

在工业化充斥生活各个角落的时代,文化传承策略要得到革新,过去局限于文化领域的策略已经不再适用,而是要从其他领域中寻求发展契机。基于民族图腾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重要途径,比如开发文化旅游业,设计出与图腾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主动购买,进而去品味和体会;开发影视作品,将民族图腾文化以多种形式融入其中,通过讲述、阐释或者与具体故事相结合来全面呈现民族图腾文化内涵;围绕民族图腾设计服饰,这类产品与人们的距离更近,更能将民族图腾文化进行良好传达[5]。这些做法能在商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为民族图腾文化传播助力,还能形成持续的保护传承力量,使得传承工作获得持续支撑。商业发展策略的实行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深入挖掘原则。民族图腾文化不能局限于表面应用,而要不断挖掘,为后续推陈出新提供支持,并且这一过程也具有研究价值,可为民族图腾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该原则要求民族图腾文化商业开发不能局限于利益,还要对文化本身是否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比如产品开发不能为了迎合某一群体而进行“恶搞”,否则会造成民族图腾文化被恶意解读,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国家相关部门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监管,监督文化市场正常运转,避免不正当竞争对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传承产生不良影响,确保民族图腾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可以高质量进行。

参考文献

[1]丁渝,刘丽峥.中国少数民族图腾艺术应用现状[J].百科知识,2021(33):32-33.

[2]高胜寒.中华少数民族图腾文化的当代首饰演绎[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0.

[3]闫昌凤.少数民族图腾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文化产业,2020(14):25-26.

[4]崔硕文.浅析朝鲜民族图腾文化[J].大众文艺,2020(04):126-127.

[5]刘玉丽.渝东南少数民族图腾文化中的民族地域性格解读[J].戏剧之家,2016(19):246-247.

【课题项目】2022年郑州航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浸润、传承、创新——以史育人视域下的艺术设计史论类课

程建设与实践创新”(项目号:zhjy22-13)。

【作者简介】崔 磊(1982—),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