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二七精神”开拓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作者: 李芳峰

“二七精神”是京汉铁路大罢工运动的重要文化产物,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历史见证,百年以后依然能够给新时期的人们带来精神支撑和思想启迪。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郑州市要立足于“二七精神”的文化底蕴,在二七区大力开拓与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充分认识到“二七精神”对红色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提下,运用好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二七精神”的宣传,持续打造相关教育基地,加强旅游产业建设,真正将“二七精神”注入郑州市二七区的红色文化旅游中。

一百年前,京汉铁路工人的一场大罢工运动造就了被中华民族载入史册的“二七精神”,“二七精神”不但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国工人运动充分结合的产物,是共产党在组织并引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所铸就的精神丰碑,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加积极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弘扬“二七精神”,必须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它的理论内涵和文化底蕴,其中红色文化旅游就是很好的传承方式。立足于“二七精神”进行郑州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拓和发展是全民教育的创新途径,是校内外共同育人的全新方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尝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广泛地接受党史教育,深刻领会“二七精神”的内涵,全方位传承优秀的红色基因,从而帮助人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七精神”对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二七”这一词汇也被用来指代本次大罢工。当时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是河南郑州,这里也是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这次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以司文德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人运动楷模,他们坚持不懈地为全体工人谋求自由、争取解放,号召所有工人一起同仇敌忾、奋勇向前,最终形成了以郑州市人民奋斗精神为代表的“二七精神”。具体来说,“二七精神”的本质是团结统一、勇于创新、真诚奉献、不畏斗争,以进步发展为己任,勇敢地和一切社会不良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对党和人民忠诚,甘于清贫,不怕苦难,脚踏实地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永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

河南省郑州市位于中原地区,这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有助于打造中原核心经济产业带。目前,郑州市二七区的二七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其内在价值不言而喻。具体来说,“二七精神”对红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性作用。早期我国工人罢工的情况并不多,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这场鲜血铸就的革命斗争深刻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全体工人群众的革命性才被不断唤醒,工人群众才真正懂得了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敢于举起手来共同反抗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第二是能够深化郑州市二七区的特色景区建设。2009年左右,河南省开始策划红色旅游战略,并坚持以二七纪念馆和其他纪念场所为依据,充分发挥这些历史基地的标志性作用。在“二七精神”的指导下,二七纪念馆逐渐成为全国最有文化价值、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特色景区之一,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乃至全国游客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体会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而要想真正将郑州市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就需要将“二七精神”作为发展的重要思想根基,这样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为郑州市二七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建设路径,打造具有区域价值的革命文化景区。

第三是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坚持以“二七精神”深化红色文化旅游就是立足于共享发展的基本理念,推动实现全民共享和共建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不断加大对当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探索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将目光转向全民旅游,进而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强化红色旅游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旅游共建机制,真正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惠民作用和教育效果,让当地居民和游客都可以通过旅游了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段珍贵的历史,同时还可以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以“二七精神”深化红色文化旅游还有助于统筹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共赢,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和二七区区域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通过建构集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来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老区的村容村貌,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资金,进一步带动当地人民就业,助力二七区经济发展。

围绕“二七精神”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拓

“二七精神”源自革命精神的重要范畴,现如今已经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我们要保持初心,时刻牢记“二七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深刻认识其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推广和宣传,不断运用这一精神开拓郑州市二七区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丰富的指导和借鉴,推动郑州市迈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赛道。

由于郑州市二七区区政府对“二七精神”的文化内涵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较为充分,因此早在2011年,当地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及进一步整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双向发展,同时策划了在二七区西南部地区打造引人入胜的卫星城——龙西湖生态旅游的相关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整个生态区按照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一谷一园四镇”等六大区域,分别规划了会议中心、户外野营帐篷基地、主题公园和民俗村落等。之所以能够进行这样的规划和开拓,一方面是立足于二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二七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趋势,农村地区的地貌则以丘陵为主,沟壑纵横,这里的地形和地貌适宜发展天然农村旅游。二七区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四季变化较为明显,全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4.8℃,日照时间充足。大约有四条季节性河流流经二七区内用作郑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的尖岗水库,这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二七区还拥有全国最重要的铁路运输中转站——郑州火车站,其为重要的物流枢纽;二七区还有全河南省范围最大的汽车运输站,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二七区东部和管城区接壤,西部和中原区相邻,南部承接新郑市,北部连接着金水区。二七区距离河南省新郑市国际机场较近,同时紧邻国道和高速公路,多条绕城高速从中穿过,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为二七区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资金基础和信息基础。

二七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拓也充分利用了当地天然的旅游优势。“二七精神”是时代的进步留给郑州市乃至整个河南省的前进机遇,郑州要想成为新的中心城市,就要大力开展经济建设,依托内在的文化精神,也需要经济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物质层面的支持,精神的根基就会不稳固;而如果没有文化精神的依托,经济的建设也会受到阻碍。红色文化旅游是郑州市进行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和弘扬“二七精神”对于开拓红色旅游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它能够为郑州二七区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精神内涵,激发当地的发展活力并提升相应的品牌影响力。在开拓二七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当地还修建了原有的汉代民居邓工寨、清代民居天井院、百年德化老步行街;并重新建造了二七纪念塔、郑州市烈士陵园、北伐战争将军墓地等,红色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意义重大。另外,郑州市二七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有大约十万亩生态疗养园林,占地约五百亩的青铜器博物馆,长达15千米的樱桃沟和葡萄园,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还会形成7千米左右的生态观景地带。总的来说,郑州市二七区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搭建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二者互相连接、互相沟通、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围绕“二七精神”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迈向世界舞台,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日益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单纯依靠经济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一座城市的崛起还需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自身影响力。

首先,郑州市二七区围绕“二七精神”发展红色文化旅游,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这一精神的认识和对外宣传。当今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媒体发展极为迅速,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最主要的宣发平台和意识形态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因此,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是弘扬“二七精神”,以及发展郑州市二七区红色旅游文化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郑州市和二七区的有关单位应该充分立足于新媒体的网络优势,持续强化对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科普教育和对“二七精神”的对外宣传,不但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上推送相关宣传文章,让人们在学习领会“二七精神”要义的同时产生对二七区的旅游热情;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的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分门别类地编纂索引、目录,方便游客进行参观和欣赏。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新兴平台,大力宣传“二七精神”,让更多人可以在红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了解并牢牢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斗争历史,从而更好地指导郑州市开展各种社会主义实践。

其次,要持续打造“二七精神”教育基地。1952年,郑州市建立了二七纪念堂,1971年建立了二七纪念塔,这两个地标性建筑都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同时也是天然的郑州市二七区红色旅游资源。随后在2006年,这两座建筑都先后被国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足以凸显出国家对“二七精神”红色旅游的重视。作为“二七精神”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纪念类建筑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持续打造省级、市级党日活动基地或者红色教育基地,并与其他机关单位和各大高校联合起来举办丰富多样的党性教育活动,从侧面提升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价值。这样的发展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真正做到将“二七精神”送往社会、送往单位、送往学校,通过开展专题展览、举办纪念日活动等一系列方式带领游客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做到旅游产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机统一,让更多人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从历史的斗争中汲取前进的营养和力量,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最后,还需要不断开展旅游产业建设。一方面,要着力加强郑州市二七区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强化城乡交通水平,建设旅游发展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休闲场所打造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购物中心和医疗中心等,提升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营销策略来突出“二七精神”的文化底蕴,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质量。充分整合多方面的媒体资源,拓宽已有的宣传渠道来吸引游客,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广泛开展和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要适时发布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资金参与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来,同时还要主动扶持当地农户参与旅游投资,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影响力,引导广大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接受教育,不断挖掘二七区旅游产品中的红色文化内涵。

“二七精神”是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郑州市二七区实现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拓宽宣传渠道,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郑州地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精神支撑。只有在发展中持续弘扬“二七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优良的文化传统,传承郑州人民淳朴勤劳的优良品德,郑州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构建目标。

本文系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二七大罢工革命史(河南)与精神传续研究”(项目编号:2022XWH214)阶段性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