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孩子的过激情绪
作者: 杜琳 车翰博
情绪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前时期是幼儿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情绪具有日益丰富、易受影响、自控性差等特点,经常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过激情绪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情绪现象,表现为大哭大闹、发脾气、异常兴奋等。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应对过激情绪,值得我们探讨。
情绪过激的原因
神经发育。3-6岁幼儿出现情绪过于激动、难以平抑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在幼儿的大脑中,负责主动抑制的脑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很多外界刺激都更为敏感,容易出现“兴奋大于抑制”的情况。
气质特征。部分孩子属于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往往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更容易出现过激情绪。
家庭环境。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孩子应无条件服从自己的意愿。他们在要求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时,通常会单方面发布指令,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长此以往,在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中,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情绪。当家长不了解孩子过激情绪的真实原因时,可能会误以为孩子在无理取闹。
父母的情绪示范。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父母情绪稳定温和,那么孩子也能更好地调控自身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反,如果家长情绪不稳定,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会变得敏感多疑,甚至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
爸爸妈妈这样做
接纳孩子的过激情绪
案例:小汤圆和同伴一起玩游戏,玩了一会儿后,同伴要更改游戏规则,小汤圆不同意,但同伴并未理睬。小汤圆又气又急,大哭起来。妈妈询问事情经过后,抱着小汤圆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选择跟妈妈回家,也可以选择接受新规则,继续和他们玩。”闻言,小汤圆停止了哭闹,选择继续和同伴玩游戏。
分析:当孩子发脾气时,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他渴望得到理解与陪伴,家长不能置之不理。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过激情绪。如案例中的小汤圆因为不同意同伴更改游戏规则而崩溃大哭,妈妈没有指责小汤圆,而是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孩子情绪激动时,父母需要接纳他的情绪,孩子才能够安心地释放并学习处理过激情绪。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自己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做好自我情绪控制
案例:明明的爸爸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后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大吼大叫,甚至摔东西,吓得明明在旁边大哭。渐渐地,明明也学会了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稍有不如意,就摔东西。
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成人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愤怒时不大吼大叫,更不要将自身的愤怒情绪宣泄于他人。案例中明明的爸爸未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了错误的榜样示范,导致明明习得了不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
儿童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父母的指导,父母应从自身做起,避免在幼儿面前肆意发泄消极情绪。当父母有消极情绪时,切忌吵架、摔东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情绪不太好,但是与他无关。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状态,如“爸爸今天有个东西一直找不到,当时特别不开心”,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如“我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它可能在哪里,后来终于找到啦”。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案例:芷萱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收拾,家里经常乱糟糟的。他们还经常因为家中的琐事吵架,这导致芷萱情绪低落,经常一个人发呆,偶尔还会大声尖叫。
分析: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潜在影响。案例中芷萱的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家庭气氛紧张。在这种环境下,芷萱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出现过激情绪。
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放松,从而降低情绪过激的可能性。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一方面,父母应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促进孩子正面情绪的发展,如房间保持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等;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如父母之间保持平等、尊重的良好关系,尽量避免发生情绪化的冲突等。
帮助孩子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案例:辰辰和小雨一起搭积木,在即将完成时,小雨不小心碰倒了积木。即使小雨马上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的,辰辰仍然情绪爆发,躺在地上打滚、大声哭闹,一旁的小雨不知所措。
分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解决冲突的能力。案例中的辰辰在面对同伴不小心碰倒即将完成的积木时,未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行了不合理的情绪表达。
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具体的情绪调节技巧和方法,比如深呼吸、数数、寻求支持等。同时,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这些技巧。当孩子的情绪比较激动时,家长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如寻找同伴或父母倾诉。如果孩子在发泄情绪时扔东西、大声尖叫、满地打滚,那么家长要在平时教给孩子一些平复情绪的方法,如趴在父母怀里放声大哭,给孩子一个解压球,或者把生气的感觉画出来,等等,引导孩子学会调节自身情绪。
情绪是孩子学习和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父母应认识情绪的价值,在理解、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帮助他认识情绪、接纳情绪、调节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