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收割机突然死火
OpenAI终于还是憋不住,“出手”了。今天,美国那些全球领先企业的“出手”,已经不是它们过去努力鼓吹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是另一只试图操纵行政力量打击竞争对手的黑手。
2025年3月中旬,这家全球人工智能顶尖企业,向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递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政策提案,渲染DeepSeek的“威胁”,煽动美国政府实施禁用。那位和日本咸蛋超人同名的企业领导者,强调了两个单词:政府补贴和政府控制。
DeepSeek是中国民间科技创造力爆发的代表性企业。它原本默默无闻,1月中旬上线R1推理模型之后,霹雳弦惊。它以不到2%的成本,创造出与ChatGPT-5相当的智能表现,击碎了美国在当下最前沿的应用科技领域“遥遥领先”的幻梦。有人不信,有人嘲弄,有人诋毁,但最终,OpenAI伸出的黑手,证明了他们私底下其实在哀叹。
它原本像《哪吒2》里面的石矶娘娘一样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一遍一遍地确认“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却在一个突然杀出的对手面前,显露出马克思所说的“它是一个老太婆,而且将来仍然是一个老太婆”的窘态。“年老色衰、孀居无靠”,幽思两月,它终于决定求助于那个不讲道理的利维坦。
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意外,人们已经习惯于他们的深沟高垒和不时杀出来的狼牙棒。七八年过去了,中国人早已不再忐忑,忐忑的是对方。奥特曼好似坐在一座建筑在沙堆上的摩天大楼最顶层的王座上,左顾右盼,眼神慌乱。在递交这份15页的提案之前,OpenAI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国人同样给予了由衷的赞叹与赏识。某种程度上说,它是DeepSeek这样的中国企业看齐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也是探索创新之路的参照系。科技竞争是当代国际竞争的最重要场域之一,如果能以领先之力,在自由竞争中获得科技霸权,世界各国也都心悦诚服,但美国的科技竞争从来没有这么简单。
以前打压华为,因为华为可以直接威胁苹果、高通、思科、英特尔等美国科技领头羊企业的地位,美国要使它的科技霸权,以及因之而获取的超额利润得以巩固。局部地看,华为虽然没有倒下,美国的目的也部分达到了。当未来执牛耳的应用科技——变而为人工智能之后,美国因为有世界上最强的算力企业—英伟达,以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企业,原本以为已经稳坐钓鱼台,万万没想到会更轻易地被逆袭。
OpenAI因此比谁都尴尬。它创造了太多的宏大叙事,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是画了太多大饼了,DeepSeek很可能直接让它的故事讲不下去。SearchGPT、Sora、7万亿美元造芯……拿着这些PPT不断获取大额融资,又以市值的不断膨胀来鼓励资金的持续注入;随后以闭源筑起壁垒,以高定价准备好从全球收割市场,2024年收入37亿,2025年目标116亿,最终目标指向千亿,都是美元。它很期待一种垄断性的收益喷发,同时也很担心自己太慢了,还没来得及喷发就被击碎,无法对投资者交代,也无法再继续画饼。
它确实太慢了,DeepSeek的雷霆一击让全世界发现,原来,那些故事有太多泡沫,堆积只能从美国购买的天量算力不是必要条件,开源可以让各国建构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花美元从OpenAI买账号也是可以避免的,巨额资金的投入和虚幻的市值膨胀远没有那么必须,那么乐观,也远没有那么确定。一言以蔽之,OpenAI固然强大,但远没有宰制全球的能力。
于是,就像当初对付华为一样,“莫须有”。“政府补贴”且不说有没有,即便有也是从美国学来的,它的科技巨头的崛起,几十年持续收割全世界的钱包,很多也是政府尤其是军方倾力支持的结果。况且这几年,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补贴得还少吗?眼睁睁看着到手之财又要“啵”的一声,烟消云散,急眼了,如此而已。
中国人最好的品质之一,是打不死,也捧不杀,众口悠悠且由他,我只埋头苦干。虽然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创新超越的路径,但底层算力的研发与制造,仍是未来重点,绝不因一时的突破,而忘却百年大计。让人闭嘴的唯一方式,就是自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