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系为何衰落?
作者: 王颖近日,东方集团(600811.SH)涉嫌重大财务造假的消息,引发业界震动。
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一份通报,称东方集团披露的2020年-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该案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
东方集团是A股市场的元老级上市公司,于1994年登陆上交所。它是黑龙江省首家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
而一手缔造东方集团的张宏伟,曾是“东北首富”。
上述消息浇灭了市场对该公司重整的预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于2024年末发布的《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已被立案调查且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的企业“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
从东方集团于2024年6月底公告预重整计划后到今年2月底,股价上涨了约224%。如今涉嫌财务造假的消息一出,2月28日至3月14日,东方集团股价下跌了六成。截至3月14日,东方集团报收于0.92元/股。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股,还可能触及面值退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有12.9万名股东。
此案件或将波及审计机构。东方集团2020年-2023年财报审计机构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其曾在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给东方集团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2023年则出具“保留意见”,涉及控股股东4.54亿元贷款未偿还及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性。
东方集团的实控人张宏伟,曾多次登上富豪榜。1994年,福布斯首次对中国大陆富豪排名,张宏伟名列第二,仅次于刘永好兄弟,成为当时的“东北首富”。2018年,张宏伟以340亿元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76位。2024年3月,张宏伟以3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812位。
张宏伟以建筑承包起家,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开始多元化扩张,投资了锦州港(现为ST锦港,600190.SH)、民生银行(600016.SH)、新华人寿等企业,资本版图横跨农业、能源、港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目前其仍控股东方集团、联合能源(0467.HK),参股ST锦港、民生银行,在北京还拥有5A级写字楼东方金融中心等物业资产。
张宏伟最知名的投资案例当属民生银行,这项投资也带来了丰厚回报。他的东方系与刘永好的新希望系、卢志强的泛海系是民生银行的三大发起股东。张宏伟自2000年起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至今。
东方集团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贸易,但该业务毛利率低,在1%-3%之间。公司净利润更多是受股权投资分红(如民生银行)以及房地产板块的影响。
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前,东方集团的经营状况已然亮起红灯,受房地产项目计提减值、投资收益下滑的影响,自2021年以来,四年亏损超50亿元。公司在资金上也捉襟见肘,因欠债不还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张宏伟亦债务缠身,其名下部分股权接连被司法冻结或拍卖,其曾经庞大的资本版图受到严重冲击。

被追债超40亿元
事实上,在被曝出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前,东方集团的资金链已然紧绷。
东方集团的资金危机始于2024年6月18日。彼时,公司突发公告称,因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财务公司”)流动性趋紧,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在该财务公司的16.4亿元存款提取受限。同年6月21日,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五天后,东方集团因拖欠约75万元工程款,被债主提出重整申请。
有分析人士对《财经》表示,“财务公司相当于集团的内部银行,集团内各公司的资金统一由财务公司调度,如果这个钱被控股股东挪用,可能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受前述消息影响,东方集团股价连续跌停,最低下探至约0.6元/股。到了2024年7月15日,公司股价已连续十多天低于1元/股,在退市边缘徘徊。次日,东方集团公告称,哈尔滨中院决定对公司进行预重整,当天股价回升至1元/股上方。2024年11月初,公司股价盘中高点一度触及3.74元/股,相较之前低点上涨约5倍。
危机爆发后,为安抚市场和投资者,公司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有限”)和张宏伟曾承诺在三个至六个月内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但这一承诺最终落空。连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6.29亿元募集资金,到现在也无法按期归还。
嗅到危险的银行开始行动。2024年9月,招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就提起诉讼,要求提前收回10.92亿元贷款的本金及逾期利息。若还不上,该行要求就东方集团用作质押担保的3.127亿股民生银行股权拍卖、变卖所得款项享有优先受偿权。
着急要钱的不止招商银行一家,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和中国信达均提出讨要贷款。
另外,还有盛京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哈尔滨银行等多家银行及合作方,因合同纠纷对东方集团及其大股东、张宏伟等提起诉讼或仲裁,涉案金额已超40亿元。
从财报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东方集团货币资金为13.66亿元,总负债为192.3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0.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36.94亿元。
自2024年8月底以来,张宏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东方集团股份陆续被法拍。拍卖后,张宏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在东方集团的持股比例由29.79%下降至25.99%。
但前述25.99%的持股中,截至2月6日,累计八成被质押,累计被冻结、标记股份占比也达八成。这意味着,一旦这些质押或冻结的股份被处置,张宏伟的控制权便岌岌可危。
被地产业务拖累
如果仔细研究东方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可以发现,房地产项目是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据证监会初步查明,东方集团涉嫌财务造假的时点在2020年-2023年。从财报来看,2020年东方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滑59%。2021年-
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17.19亿元、9.96亿元、15.57亿元。若财务数据系造假而来,真实情况可能更糟糕。
由盈转亏的这一阶段,财报上有两处显著变化:一是投资收益大幅下滑;二是房产项目相关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增加。
从投资收益看,2011年-2020年的十年间,东方集团的投资净收益合计约为151亿元,年均15亿元左右。从2021年开始,投资收益降至不到8亿元,2023年仅有约4.3亿元。从地产业务来看,该业务已连续多年给东方集团带来亏损。
2013年,东方集团进军北京房地产市场,与国开金融共同投资成立了国开东方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开东方”),并在北京丰台区青龙湖区域开展土地一级开发和二级房地产开发。经过多轮运作后,如今的国开东方已成为东方集团的子公司,并更名为东方安颐。
但可惜的是,东方安颐并未实现“中国城镇运营商第一品牌”的目标,反而给东方集团带来了连年亏损。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东方安颐地产项目销售受阻,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021年-2023年,东方安颐分别亏损19.98亿元、9.67亿元、18.35亿元。
据东方集团披露,公司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南六环的青龙湖片区,其中包括一级待上市的土地开发项目,以及商办土地及物业、酒店等二级开发项目。
具体来看,东方集团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包含北京丰台区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核心区B地块、C地块,以及丰台区王佐镇青龙湖地区棚改项目。
2020年4月,国开东方与丰台区王佐镇政府签订棚改实施协议,召开腾退启动会。但仅仅两年后,未寻找到棚改项目合作方的东方集团,申请退出青龙湖棚改项目,但此时其已在该项目投入约8.4亿元。
另外,核心区C北侧地块2021年挂牌两次、2022年上半年挂牌一次,共三次在公开土地市场挂牌公告,因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该地块未能成交。
截至2024年6月末,东方集团已为上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累计投入超65亿元,结转收入金额只有32亿元。
东方集团的二级开发项目方面,主要是A01-A04地块,涉及自住型商品房、酒店、公寓等多个类型。截至2024年6月末,东方集团为A01-A04地块项目投资82.54亿元,但前期结转收入仅为44.28亿元。
东方集团还曾和万科、龙湖合作开发了翡翠西湖、熙湖悦著两大项目,东方集团在这两个合作项目中所占权益分别为55%和40%。截至2024年6月末,两大项目的总投资额合计约202.17亿元,但累计完成签约金额为145.2亿元。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东方集团预计2024年净利润亏损8亿元-12亿元,其中对财务公司投资亏损3亿元-5亿元,房地产合作项目计提减值3亿元-6亿元。另外,受市场需求疲软、周边写字楼租金价格下降等影响,预计所持东方金融中心项目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值较上年有所下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东方集团曾对外表示,目前公司房地产业务仍以加快沉淀资产处置、加速剥离为主,尽早回收前期投资。
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东方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令人担忧。2023年,东方集团对外宣称在海水提钾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持续缩减毛利率较低的大宗农产品贸易业务,重点推进海水提钾项目产业化。
“但就目前来看,海水提钾项目实际进展缓慢,未能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现有存货中,大部分还是在建的地产项目。”有分析人士告诉《财经》。
从兴起到衰落
张宏伟的创业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名泥瓦匠起步,逐步成长为资本运作高手,直至成为曾经的“东北首富”。
20世纪70年代,张宏伟带领一支50人的施工队从黑龙江农村来到哈尔滨闯荡,慢慢发展成了建筑工程“包工头”。凭借建筑业务,他积累了第一桶金。
很快,张宏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哈尔滨东方建筑工程公司,这正是东方集团的前身。1989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在1994年成功上市,这也成为其资本版图扩张的起点。
上市后的东方集团以大米、油脂、豆制品加工及农产品购销等现代农业为主,“东方粮仓”和“银祥豆制品”是其主打品牌。从2023年报可以看出,公司粮油购销业务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97%,但毛利率只有1%。“这说明公司更多的是以粮油贸易为主,所以利润率才这么低。”前述分析人士告诉《财经》。
东方集团上市后,张宏伟就将目光瞄向了锦州港。1995年,东方集团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试点,投资参股锦州港,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拿下港务经营管理权和开发建设权。但近年来,东方集团持续减持锦州港的股份,原因是为了满足经营发展和项目投资资金需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这一持股比例降至2%。
值得一提的是,锦州港亦出现财务造假。2024年11月,锦州港公告,因2018年-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1996年,东方集团和多家国企共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保险公司——新华人寿,自此进军金融领域。但在新华保险上市搁浅后,张宏伟将在新华人寿的股份悉数出售。
1999年,张宏伟开出了第一家东方家园,主打的概念是“一站式采购”建材超市,这也成为中国本土家居建材超市的标杆之一。
民生银行是张宏伟金融版图上剩余的优质资产之一。1999年,张宏伟的东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拿下了深圳前进开发公司持有的6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这一决策使东方集团与新希望、泛海系成为民生银行的三大发起股东。自2000年至今,张宏伟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方集团持有民生银行12.8亿股,占比2.92%,其中99.42%的股份已质押。
从民生银行2024年半年报得知,东方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的贷款余额仍达74.04亿元,其中东方集团及子公司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为51.52亿元,23.35亿元已发生逾期。外界普遍担忧,东方集团资金压力会拖累民生银行。毕竟,为了讨债,民生银行已和主要股东之一的“泛海系”对簿公堂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