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叶钗子股观察记

作者: 陈斌

纤叶钗子股观察记0

纤叶钗子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植物,但在植物学家的眼里,纤叶钗子股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纤叶钗子股是兰科的一种,兰科植物大多喜欢温暖、潮湿、阴凉的环境,而纤叶钗子股的生长环境却比较特殊,它们多生长于海拔200米或更高的山谷崖壁上,或是山地疏林中的树干上。它们既能适应较为强烈的阳光的短暂直射,也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它们大多数 “身高”只有10~15厘米,在相对艰难的生长环境里,可以想见它们所付出的努力。

纤叶钗子股观察记1

萌芽须合力

纤叶钗子股的一生都在努力“奋斗”。当粉尘般大小的种子幸运地落进了适合生长的腐殖质中,有合适的光照、合适的水分、合适的微生物环境才能促使它们萌发。最开始,种子的萌发是被按下暂停键的,要等上一年左右的萌芽准备期,它们的种子才有可能“团结”起身边的微生物,共同结合形成类似于鸡蛋一样的“胚胎”。当有了合适的“微型胚胎”,还需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方能继续生长,这似乎是大自然设定的密码,使得人工繁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据我的观察,“微型胚胎”的个头越大,出芽的可能性就越大,出苗的个头也越大、越健壮。纤叶钗子股的萌发,似乎就是吸日月之灵气、收天地之精华,它们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如树梢上、岩缝里。

当伸出了短短的、胖胖的绿色的茎后,“微型胚胎”里面的能量也消耗殆尽。这时白色的根系就一头扎进了土壤。这样一来,纤叶钗子股总算在天地间扎下了根。这个时候,它们和其他兰科植物一样,将继续伸展身姿,陆陆续续地,第二根、第三根绿色的茎从枝干底部生长出来,开始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制造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

随着越来越多的枝条生长出来,越来越多的根生长出来,渐渐地,纤叶钗子股的身形逐渐庞大,开启“家族繁衍”。多吸收养分、多发芽,这是代代相传的使命。

纤叶钗子股观察记2

开花结果不易

努力开花是纤叶钗子股“奋斗”的目标。纤叶钗子股的花朵很小,直径在1厘米左右,主色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淡黄色变为紫红色,靠近花蕊处有深色的放射状脉纹。一般在4月到6月,我们才能一睹芳容。

花开花谢总有时,果实的成熟时间也很快到来了,这是纤叶钗子股生命里最传奇的部分。在成熟果实的内部,蕴含了大量深棕色的细小种子,伴随着种子一起生长的,还有大量类似于弹簧的弹射丝。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将它的果实剖开,就会发现这一团弹射丝开始有节奏地涌动,好像是在蓄力一般。等弹射丝蓄能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强大的弹力,将长度只有0.2毫米大小的种子弹射出去。借助弹射丝的助推作用,质量极轻的纺锤形种子,可以飞到很远。在合适的天气,有合适的风力,纤叶钗子股的种子能跑上十几千米。自此,靠漫天飞舞的种子,纤叶钗子股开启了生命的轮回。

纤叶钗子股的种子传播方式如此特殊,有它们不得已的“苦衷”。作为中国较为罕见的植物,它第一次被人们发现是在浙江宁波,此后只有少数地方陆续有发现。作为兰科的一员,纤叶钗子股是独特的存在,前文讲过,它们既能适应较为强烈的阳光的短暂直射,也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如此强大的适应性,按说应该随处可见,但它们却只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地域——一些大树的树干上或是覆盖着腐殖质的石壁上。要是没有合适的种子降落环境,就只能归为尘土。如粉尘般大的种子如果幸运地落进了适合生长的腐殖质中,这只是第一步。合适的光照、合适的水分、合适的微生物环境才有可能促使它们萌发。从种子到开花结果,条件是很苛刻的。水分、阳光、微生物等所有要素都要刚刚好,每一步都不能错。我持续观察过几株看似即将萌芽的纤叶钗子股,并不是所有的都能顺利萌芽,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多的难关等待着它们去攻克。

纤叶钗子股观察记3

上一篇: 武夷山白米酒诞生记
下一篇: 春天的号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