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浪费
作者: 连岳浪费俩字没加引号,是的,你没看错,要学会浪费。
因为不会浪费,把不适合自己的、已经无用的东西留着,它不仅会让家里塞得让人喘不过气,而且你的脑袋会被塞住。
小时候,每年夏天开始,长辈会给我买一双塑料鞋,品质低劣,塑料坚硬且不合脚,磨得脚踝起泡、出血、结痂;如此循环三四次,鞋子软了,破了,我的伤口处起了厚厚的茧,秋天就来了。
当时我就想,如果有双合脚的鞋,该有多好啊!这个愿望不能说出口,这是贪图享受的坏思想。有鞋还不满意?想想没鞋穿的孩子!
大了以后,自己赚钱,当然有了很多鞋。有些鞋好看到难以拒绝,一买回家,就发现不合脚,穿了脚疼,还会起泡。每次出门,在合脚的鞋与不合脚的鞋之间选择,总是挑不合脚的,心想:再磨合磨合,就能挽救这双鞋子。
坏鞋子再怎么磨合,都是坏鞋子。有天我想到这点,突然冷汗直流。我想到了我外婆。
我从小寄居在外婆家,她是被饥荒折磨出心理疾病的人;我这个外孙,在她眼里,是额外的粮食消耗者,不受欢迎。每餐吃饭,只要我多夹一点菜,她就用白眼瞪我。这给我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现在想起来,作为孩子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抑郁状态。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某个冬夜,我边哭边给父母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主题是:我待得很不开心,让我回家吧。写完后,情绪缓解,然后自己又吓了一跳:我怎么可以说外婆外公的坏话呢?一定是我自己错了,于是烧掉了那封信。
一直到了三十来岁,我才恍然大悟,开始安慰并接受小时候的自己,对他说:你没做错什么,即使你贪吃,可你是孩子啊,孩子一定是贪吃的。
看到不合脚的鞋子时,发现不知不觉中仍然用我外婆的方式对待自己:浪费新鞋子,是极大的罪过;鞋子没错,错的是你的脚。
我马上把鞋子扔了。
我是个不爱留东西的人。鞋子扔了以后,还发现大量的衣服、书籍、CD是我不需要的,仅仅是因为“不能浪费”而留着,也一并扔了。
以后凡是我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崭新,也第一时间扔了,就放在垃圾桶里。
有人说,可以不这么浪费,总有人需要这些东西,为何不捐掉呢?我的回答是:你这么想,那你就还没学会浪费,你心里还是舍不得的。所谓浪费,表面看来是物质的损失,其实是内心的放松,也是对他人的宽容。你是个浪费的人,你会因为一点水、一点电、一点食物,去责怪你的孩子吗?不会的,你的孩子也将在放松的氛围里长大。

大多数人没有一个虐待你的外婆,反而有个溺爱你的外婆,但你很可能有个自己虐待自己的外婆:她永远先吃剩饭,然后新鲜的饭又剩了一些,下餐她接着吃剩饭,无穷尽也,她于是成了一个只吃剩饭的人。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把剩饭倒了,那她也可以顿顿吃新鲜的饭,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但她没学会浪费,就得过劣质生活。
这些自己虐待自己的慈祥老人,他们的杀伤力,比虐待你的老人大。你一想到他们,就是爱,因此他们的方法论很容易渗透给你——“永远吃剩饭”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你很容易也变成一个虐待自己的人:总是舍不得购买衣服,总是不愿体检和看牙医,总是舍不得购买服务,永远不会用好东西,绝不舍得蝇头小利去创业……你找到了最好的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方法:虐待自己,然后让家人不好意思浪费,让家人也虐待自己。
我对那些不快乐的、受虐待的、孤独的孩子,天然更具同情,好比看到弟弟妹妹。我要说,没关系的,没受过伤害的孩子,是没有的。或许你现在伤得很重,但只要熬到独立,你反而更容易强大;因为坏的就是坏的,它们冷酷地折磨过你,你不容易当成精神遗产。
浪费,简单地舍弃某物的行为,心理意义是巨大的,它表明:你有能力。你可以轻松挣到这些被浪费的东西。
你爱自己。只让自己用好东西,不勉强自己。
你对未来乐观。你不用攒一堆废物以备不时之需。
你温和宽容。你不太可能对他人严苛。
要学会浪费:你的孩子玩水、不关灯、把蛋糕抹在脸上,不要再吼他们。这几块钱能换来他们的快乐,是多么值得的事,你还应该跟他们一起浪费。
要学会浪费:你应该上更好的餐馆,穿更好的衣服,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你不应该知足,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才能一直学习。
你爱一个人,你若爱自己,你必然对他的浪费无所谓;否则,就不是爱,就是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