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选项

作者: 闫晓雨

米莉梨花带雨地坐在我对面,一连串喷出好多个如果,声音似乎因为太过委屈而颤抖不已。

“如果当初我能努力一点,就会上个更好的大学。”

“如果毕业后我选择了那家公司,也许发展空间更大。”

“如果开始我没有爱上他,如今便也不会如此觉得受伤。”

事实上,这并不是米莉第一次情绪失控跑来找我倾诉了,自从毕业后,这几年里她总觉得老天爷事事与她作对,把所有的倒霉事儿都故意浇在她身上:领导找碴儿,同事刻薄,毕业五年薪水竟还不如刚入职的新人,好了七年的男朋友说分手就分手……在如此不如意的境遇下,米莉真恨不得生造出一架时光机,回到过去,重拾那些温存与契机。

对此,我深表理解。

大多数人,在面对现实的窘境、困惑和残酷事实时,总会下意识想要逃进由甜蜜情绪堆砌起来的“记忆天堂”,说掩耳盗铃也好,寻找所谓遗失的美好也罢。这点点假设,终归都是为了给生命寻找一个出口。

但由“如果”构造的出口,真能帮助我们度过漫长的蛰伏之路吗?答案不言而喻。

青春没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选项0

米莉上中学的时候,性格平和,人缘很好,因为有着一副难得的好脾气而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年轻的脸庞充满丰盈气息,晃着马尾走在阳光下的明媚感比沈佳宜还要高出几层磁场来,课桌里永远都少不了情书和糖果。关键是,她竟然坐在第一排!在那所半封闭式重点中学里,能坐在离讲台最近位置的无非两种人,一种是过分调皮,需要老师时刻盯着的捣蛋鬼,另一种就是像米莉这样无可挑剔的佼佼者。

那时候的米莉,是男生眼里的婉约可人儿,是女生眼里最适合说悄悄话的闺密。

大家喜欢她,喜欢她百里挑一的成绩单,喜欢她不卑不亢的好心态,喜欢她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会带来的招牌笑容,永远那么清澈,仿佛有着可以洗涤年少所有不愉快情绪的魔力。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米莉读高三。

在所有人都警惕于高考战役的时期,米莉却仍然不紧不慢,继而逐渐在欣欣然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她觉得,无论其他同学怎么使劲儿追赶,排行榜上的前三名也非她莫属。从小在自然夸誉中成长起来的米莉,总以为优秀是一种能力,和所谓努力没有关系。即便她不看书、不做题,不去挑灯夜战,老师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她表扬她,以她为中心使所有同龄人看齐。

在别人奋战书海的深夜,她已安然进入温柔梦乡。在别人为将来谋划布局付出努力时,她正潜心沉溺于每晚十点钟的黄金剧档。“高考倒计时牌子”翻到个位数的那周,米莉突然间发现,上次模拟考试的排名,自己已经被甩在全班三十名外。没关系,失误而已,米莉这样安慰自己。

无论外界有怎样的繁杂纷扰,在她那颗少女心里,总归是只盛放着独属于自己的得意扬扬。她坚信,真正优秀的人无须像凡人一样努力。可是,她忽略了,天赋与努力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不能继续钻研新的解题方式,而一味沉溺于过去骄傲的成就感,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甩后。

所谓的墨菲定律,不过是一系列落单数字的跃跃欲试。

坏情绪抛来抛去,对现实有心无力,久而久之那些跟不上美好未来的步伐被丢在信心后面,开始变得拖沓不前。

高考后的米莉便是这样,上了所不那么好的大学,交了个不那么体贴的男朋友,又遇到不那么友善的公司和不那么宽渥的待遇。她这样反复和身边人唠叨着自己的悲惨境遇,动不动就幻想拥有一架时光机,去拥抱下当年那个美好无辜16岁的自己。可是她从未想过,真正优秀的人从来都是靠自己努力。平心而论,就算给你一个全天下最有钱、脾气最好的男生,他愿意看到喜欢的姑娘整日愁眉苦脸四处抱怨吗?就算给你一个比CEO还高端霸气的职位,你就真能把手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比其他新人优秀许多吗?

一切糟糕结果的逻辑反推,不外乎都是过程中粗制滥造的堕落条理。

人生不允许假设,犯过的错、偷过的懒,不是说清空就能够清空。当初的你,其实有很多选择,可你偏偏选择了不去做任何选择。就算上一所三流学校,也可以在图书馆里吸取精华见解,而不是选择在宿舍里蒙头大睡。就算与不懂浪漫的男生交往,也可以在琐碎中逐渐帮助彼此成长,或者觉得不合适干脆挥手告别,而不是纠缠在一起浪费时间耽误爱情。就算你毕业工作,撞上最严苛的领导和福利不那么好的公司,也可以在工作中先积攒资源、提高技能,再找寻合适时机提出加薪或跳槽到更好的地方去。而不是像米莉这般,等毕业才懂知识可贵,等恋人提出分手才知原来根本就不合适,等工作尘埃落定精力被榨得所剩无几,同龄人都过上了像模像样的小资日子,你才幡然醒悟,原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青春原本就没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选项,如果你仍将前进的希望寄托在过去的虚无之上,作为朋友,我也只能当次恶人对你说:所有的悔不当初,不过是自食其果。

上一篇: 一位园丁给企业家上的一课
下一篇: 暖 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