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航的逆袭,是“躺平式家长”的胜利
作者: 维舟2024年的脱口秀大赛,付航可以说是最大的黑马。在摘得年度总冠军之前,他不被看好,论学历只是大专,论经历,之前从事的也就是保安之类的工作。他的表演既有底层生活的辛酸,又有无厘头式的夸张,打动了很多人,但要说他能成为新晋“喜剧之王”,只怕事先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能梦想成真。
事实上,他的人生经历不是“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去实现它”,因为家里对他没什么高期待。他爸倒是说过:“进入快乐世界的唯一一个秘诀就是,孩子的父母深刻地意识到孩子不是这块料。”
他从小就像一个“问题学生”。虽然总能把全班同学逗乐,却没几个朋友,同学们笑完又讽刺他是“小丑”;哪怕英语考过全班第一,但所有人都说他是抄的。高考他只考了254分,只够读大专,妈妈说:“就你的学历、谈吐和才华,在这个社会中,顶多能当个保安。”还真说对了,毕业后他就当了保安。那个时候,没人能预见他的成功:2019年年底他的脱口秀视频在抖音走红之前,他的微信除了妈妈和女朋友,一个月都没人会找他说一句话。
但家人始终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年后,他在台上动情地对父亲说:“十多年了,其他人都说我是废物,只有你说我是天才,你教会了我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管自己的出身、学历、家庭背景,只要你敢勇敢地做自己,就总有人会爱你。”
在我们的人生中,没有人能总是赢,但即便遭遇挫败,仍然可以在家庭这个后方得到拥抱和接纳,正是这样,才使人有了往前走的勇气。
说起来道理都懂,但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这首先意味着家长得有松弛的心态,能接受自家孩子“不是那块料”。有时候,倒是孩子先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女孩子从上初中开始就觉得自己不擅长学习,她的兴趣压根不在这上面,她试着开了个网店,居然收入稳定,早早就能养活自己了。于是初中毕业后她选择了与电商相关的专业,读了技校。她这些年积累的生意经验,远不是同龄人能比的。

问题是,这和一般人的路径太不一样了,身为父母,有这样一个孩子,难免心态很崩溃,不说别的,“面子”这一关都难过,还要放下家长权威,承认孩子可能是对的,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要主动认识到这一点太难了,很多家长倒不如说是被动接受现实:脱口秀演员童漠男曾说,小时候父母对他很宽容,因为他的成绩已经够差了,也就不指望他能优秀了,他因此自嘲,父母对孩子,“只要足够绝望,就能真正包容”。
所谓的“绝望”,就是家长放下“读书改变命运”的执念,容许孩子摸索着走出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之所以这样的家庭能“快乐起来”,说到底就是家长消除了焦虑,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孩子活得跟自己预期的不一样。
家庭内部的紧绷感,根源往往就是家长结果导向的心态:父母把全部精神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很清楚,如果自己的表现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不仅如此,你还得是照着父母设想的道路前进,否则哪怕你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成功了,父母仍然失望。
仅仅焦虑无济于事,不能框死自己,家长还是得和孩子一起去寻找不同的出路。付航的父亲正是这么做的,他既鼓励孩子去闯出自己的路子,也不给他压力:“永远别听我的,听我的顶多成为我,你要大胆地去做爸爸从没做过的事。”事实也是如此,不管付航的人生怎样浮沉,家庭都对他提供了双重支持:经济上的(不论多少,态度在那里)和情感上的认同。因此,这绝不是说家长放任不管了,恰恰相反,难就难在家长不但要接纳孩子的不同,还要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不仅是“你不听我的话,但我还是支持你做自己”,还是“你自己拿主意,爸妈是你的后盾”。
家长对子女教育抓得很严,给了孩子很大压力,搞得两代人关系很紧张,但悲剧之处就在于,“望子成龙”其实出于一种深切的爱,就是太想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也正因此,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你虽然没按照他们的安排过活,但过得不错,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们会理解认可的。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说到底还是要以成功来证明自己,如果不是呢?我想关键之处在于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自己的活法。对任何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土壤,孩子需要汲取属于自己的生命力,由此获得内生性的生长能力,这当然不是说这样就包成才,而是家长得接受“可能不成才”的结果。
回头来说,如果付航没有成为“喜剧之王”,他的父母能接受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他们多年来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不在于付航成功没有,而是他的内心一直健康而有韧性,活得快活自在——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能活成这样,不是成功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