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幽灵

作者: 张丰

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办公室,马上把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充电线插上,电子书的充电线插在笔记本电脑上。这三种设备,都是我每天用的,而它们的电量全部低于5%,这是第一次遇到。

我清楚地记得,当这些充电线全部接好时,我长舒了一口气。看着眼前的电线,我忽然感觉:正在充电的好像是我自己。我就像一个病人,躺在医院的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拔掉其中一根管子,身体可能都会感到不适。

我去看了在成都举办的“蓬皮杜艺术双年展”,里面有一件装置作品很好地表达了我的感受。这件作品叫《核心垃圾——电子亡灵》,由很多废弃的电子设备和电线组成一个人的形象,孤零零站在那里。

它表达的是电子设备被抛弃的命运。我不是一个电子设备爱好者,但是用来写作的笔记本电脑,现在用的已经是第三台。我还有一个台式机,那是以保护眼睛为名购买的,但是很少使用。先后被淘汰的两台笔记本电脑,被丢弃在书房的角落。

电子幽灵0

有两个抽屉里装着很多废弃的手机充电器。过去很多年我换或者丢了很多手机,但是充电器大多孤零零地剩在这里。电线和充电器相互缠绕,难分难解,就像我生活中无法摆脱的麻烦一样。我不是一个怀旧的人,也没有收藏的爱好,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把它们全部扔掉。我似乎对这些电子旧物件有一种奇怪的情感。它们不是简单的“物”,也不是简单以物的形式陪伴过我一段时光。它们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在那些电脑上写作,在硬盘里存过去的照片,我确确实实耗费过生命。

我也明白,“我”的这一部分,是确确实实死掉了。我不可能再打开那两台废旧的笔记本电脑来看里面的东西。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会拍下很多照片,但是在换手机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把那些照片全部拷贝到电脑上存储起来,也很少有人认真去回顾那些照片。

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避免不了被丢弃的命运,这成了我们自身命运的写照。很多人玩了很久的手机之后,停下来时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为了克服这种无力感和空虚感,我们需要加倍投入刷屏之中,最终收获的却是更深的被抛弃感。

这可能就是我看到《核心垃圾——电子亡灵》时感到这个“垃圾人”充满沮丧的原因。那一刻,我和它是互通的。这是人类面临的新境况。想回到从前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可能是认真评估这种局面。在不断“适应”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回头,看一下过去的我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