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神秘面纱
作者: 侯捷3年前,刘大爷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在当地医院接受化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今年2月,他的病情复发。省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评估、分析了刘大爷的病情,鉴于患者的生理机能与免疫功能均有下降,对化疗耐受能力差,决定让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过妥善治疗与护理,刘大爷在移植过程中没有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顺利度过了免疫缺陷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16天后,刘大爷成功重建了造血功能,顺利“出仓”(造血干细胞移植仓,即采用空气洁净技术,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病房)。
那么,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程是怎样的?刘大爷接受移植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促进康复呢?
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置”患者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要想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首先要认识造血干细胞。在我们的血液系统中,有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增殖能力的细胞,它可以在造血因子的调控下逐级分化发育成为各类成熟的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这就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目的是“重置”患者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罹患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患者,可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具体适应证如下: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例如刘大爷罹患的恶性淋巴瘤,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2.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根据造血干细胞的不同来源,可以将该技术分为两类:来自患者本身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来自其他健康供体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造血干细胞采集部位的不同,可以将该技术分为三类: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供体(即提供干细胞的健康个体)而言,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操作简便,无需住院治疗,且带来的不适感较小。对于受体(罹患相关疾病,需要移植干细胞的患者)来说,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植入率高、造血功能重建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什么条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很多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多数情况下,他人捐献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每年有近百万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中华骨髓库的备份只能满足50%左右的患者需求。因此,呼吁所有具备条件的朋友进行捐献登记。那么,哪些人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呢?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1.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条件
捐献造血干细胞要求捐献者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梅毒实验筛查等检查结果呈“阴性”。想要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朋友,可以通过当地红十字会等正规机构报名,经检查符合相关条件后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工作人员会将血样的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结果及捐献者的个人信息录入中华骨髓库。有移植需要的患者经过检索、配型,如果满足配型要求,工作人员会通知捐献者进行捐献。
2.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供体的影响可控
人体具有较强的造血干细胞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捐献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能够刺激骨髓加速造血,捐献者一般休息5~7天,便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大约在10~15天后,捐献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等血细胞可以恢复到捐献前水平。
3.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经过评估,捐献者的身体状况达到适合捐献的条件后,遵医嘱服用特定药物,将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医师利用造血干细胞分离仪分离出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完成采集后,再将剩余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4.造血干细胞的保存
采集造血干细胞后,医师会将其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到冷冻袋中,并加入冻存液。造血干细胞将被从常温逐步降温至-80℃,再转移至-198℃的液氮环境中保存。患者经过评估确认能够接受移植,医师会取出冷冻的造血干细胞并利用专业设备进行复苏,然后将其输注到患者体内。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流程
1.术前预处理
在正式移植造血干细胞前,要先将患者体内残留的恶性细胞清除干净,为即将移植的造血干细胞预留“空间”。因此在移植前,患者要接受大剂量的化疗或者化疗联合放疗。放疗还可以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免疫排斥。
2.输注造血干细胞
经医师评估,患者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医师会进行输注。输注方式通常为静脉输注,与临床常用的“输液”治疗类似。
3.免疫重建
在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的10~20天内,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连续3天超过0.5×109/升,血小板计数连续7天超过20×109/升,说明移植成功。患者的免疫系统将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1年左右逐渐完成重建。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了解这几点
1.预防感染很重要
在进行移植之前,患者需要配合做好抗真菌、抗病毒的预防治疗。移植术后,患者需住院接受为期3~5周的密切监测。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防止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2.移植顺利完成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治疗旅程,即便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也仅是治疗的阶段性胜利,而非终点。具体的出院日期,需依据患者个体恢复状况由医师综合判定。
3.出院后要定期复查
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需每周前往医院接受1 次门诊评估,以便医生能够持续跟踪并全面掌握患者的术后康复进展。此后,每隔1个季度或者半年,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一次门诊评估,检查是否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移植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