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华”的春节
作者: 陈莞桢每年春节,对于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总带着几分“痛并快乐着”的复杂滋味。快乐自不必说,作为传统佳节,即便身处异国他乡,心中的喜庆之情依然浓烈,甚至因距离的遥远而愈发深厚。“痛”则是因为春节期间正值德国高校的期末考试季——那是每半年一次的焦头烂额时刻。既满怀欢欣又倍感焦灼,既想尽情庆祝又不敢放纵,既思念远方的亲人又惦记着眼前的考试,这便是“留德华”们过年的真实写照。
然而,考试固然重要,春节的仪式感也不能少。通常会有热心的同学牵头组织聚餐。如果除夕恰逢工作日,就把聚餐安排在临近的周末;若是除夕正好赶上周末,中午的“年午饭”便成了不二之选。墙上投影着国内同步的春晚,熟悉的节目声与欢声笑语交织,仿佛将千里之外的年味拉到了眼前,让身处异乡的留学生们也能与祖国同频共振,共度佳节。
很多人一起吃饭,最省事的就是包饺子——花费不多,所有人都能接受(对海外华人而言,饺子是跨越南北方的“硬通货”),最重要的是氛围无敌。大家会提前商量分工:有人带面粉,有人带馅料,有人负责调味品,还有人准备凉菜和饮料……任务分配好后,各自在家提前和好面、拌好馅儿。等到约定的时间,大家带着备好的食材和擀面杖齐聚发起人的家中。搭好长桌,撒上干面粉,摆上面团和馅料,无需指挥,每个人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岗位”,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这样的时刻总是热闹而温馨,大家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想看春晚的可以随时瞄几眼,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息。
这时,天南地北的饺子和包饺子的风格便一览无余。比如,有的面团硬得“令人发指”,虽然擀起来、捏起来都很费劲,但大家嘻嘻哈哈地猜测是谁和的面,倒也成了乐趣。馅料更是各有千秋,相处久了,有些馅儿不用说就知道是谁准备的。比如胡萝卜丝切得最粗的那份,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大姐的手笔,她干活主打一个简洁高效——用她的话说,“吃到胃里都是一样的”,但味道确实不错。再比如擀皮儿,有的人速度快到飞起,一个人能供应两三个包饺子的人,左一张右一张地把擀好的皮“飞”到各人眼前;当然也有新手,只见他拿起一个面皮,郑
重地在桌上摆好,拿起擀面杖,小心翼翼地先往与自己垂直的方向推,再把擀面杖转90度,往水平的方向推,见大小差不多了,再慢慢往四面八方推圆。遇到这样的新手,旁边的人也不会催促,直接去拿别人擀的皮就是。有些人擀出来的皮总是像三角形,旁边包的人嘴上虽然嫌弃着,脸上却挂着笑。至于包出的饺子形状,那也是五花八门,圆的、扁的,站着的、趴着的,不一而足。作为南方人,在德国的几年里,我包饺子的次数比出国前所有加起来都多。虽然速度慢,但我自信包出来的饺子颗颗饱满,形状标致,堪称漂亮。
有人在包饺子,自然就得有人在厨房里煮饺子。我们这儿的华人圈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包饺子谁都能上手,但煮饺子一定是男生的“专属任务”。这边饺子一开工,那边就得开始烧水。德国用的是电灶,火力来得慢,几个灶同时启动,厨房里顿时热火朝天。人多的时候,包饺子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能被端上桌。谁饿了谁就去吃,吃完了回来接着包,过一会儿想吃了再去……
包饺子是聚会的重头戏,但吃饱喝足后,娱乐活动也少不了。由于是自发组织的聚会,娱乐项目也是自发准备或临时发挥的。有个平时总是一脸严肃的男生,见大家吃得差不多了,忽然开口说:“我来给大家说段相声。”大家惊讶之余,自然是热烈欢迎。没想到他一开口,还真有两下子!他从网上学了些传统单口相声的段子,一大段说下来行云流水,说学逗唱样样精通,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谁能想到,平日里不苟言笑的他竟有这般才华?
我灵机一动,也来了兴致:“我来给大家出个谜,谜面是‘彤彤’,打《西游记》一人物。”彤彤是现场一位大姐的女儿,还是个小朋友,正和大家一起过节。众人稍微安静了一会儿,很快就有人说:“红孩儿!‘彤’扣‘红’,又是个孩子,可不正是‘红孩儿’吗!”接着,又有个女生拿出几张扑克牌说:“我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只见她不慌不忙地和观众互动,动作虽不够娴熟,台风却相当沉稳,全程没有穿帮,同样赢得了满堂喝彩。

临近国内零点的时候,大家明显都忙碌了起来。有人忙着抢红包,有人忙着给家里打电话,还有人开始关注春晚……早有人悄悄备下了香槟,端出来送到每个人手中。待到春晚主持人开始倒计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望着屏幕,跟着一起数:“五、四、三、二、一,新年快乐!”大家举杯相庆,互致问候。虽然此时是德国的下午5点,可我们过的是中国的年啊!这一刻,我很开心,没想到自己在德国过的“除夕”比在国内还要热闹——过去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时是外公外婆一起吃年夜饭,后来人越来越少,渐渐只剩下了我和爸妈。可想到自打自己出国后,爸爸妈妈的大年夜变得更加冷清,心中又是一阵难过。妈妈给我发来家里的年夜饭照片:炒面、火锅、鸡肉、五香(一种小吃),以及万万不会少的——一条全须全尾的鱼。这是我成长岁月中的年夜饭,几乎年年如此,虽然有些单调,可这正是我记忆中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央视春晚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聚餐也进入尾声。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离开主人家,经过大学图书馆时,有个男生说:“我要去图书馆看书了。”旁边的人诧异道:“今天这个日子还去啊!你明天也没考试啊!”“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今天怎么就不能去图书馆了?”那个男生不为所动,坚持向图书馆走去。
后来有两年,因种种原因不方便聚众过年,大家各自在家里度过。但我每年都会认真做几个菜,其中一定有一道是鱼。然后我会坐在电脑前,边看春晚边吃饭。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所谓过年,其实过的是日子。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日子总要好好地过。
责任编辑: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