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是蛇在舞动吗
作者: 赵蕾本期“科学主角”:统编版《音乐》四年级上册《金蛇狂舞》
随着龙年的悄然谢幕,蛇年翩然而至,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成了各大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曲目。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你知道其中隐藏的科学知识吗?
《金蛇狂舞》之“金蛇”探秘
这首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的乐曲,是音乐家聂耳先生于1934年根据南方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它以“金蛇”形象地描绘了龙舟在竞赛中灵活穿梭、蜿蜒前行的姿态,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江南地区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龙舟虽然与龙有关,但在水中快速移动时的动态特征却与蛇颇为相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与蛇的关系非常密切。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融入了蛇的元素。而蛇因其神秘、灵动的特质,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例如在汉代画像石上,伏羲、女娲的画像就是半人半蛇。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见解,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起源于氏族公社时期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随着氏族兼并和融合,蛇图腾逐渐吸收了其他氏族图腾的元素,最终形成了龙的形象。这种融合不仅增加了兽类的四个足,还使得龙的形象更加丰富。
“蛇行千里”之科学揭秘
你有没有想过,无脚的蛇如何“行千里”呢?
蛇在前行时,仿佛一位灵动的舞者,在骨骼、肌肉和鳞片的协同作用下,凭借独特的“舞步”—— 身体的蜿蜒摆动,在各种地形上自由穿梭。它们没有胸骨,连在脊柱上的肋骨会随着肌肉的伸缩而前后移动,同时带动腹部被称为“腹鳞”的特殊鳞片翘起。当腹鳞与地面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向前移动。当蛇颈左右摆动时,身体一侧向前推进,另一侧向后移动,蛇体就会像波浪一样弯曲,成为蛇类特有的行进方式之一。
关于蛇行原理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近年来,科学家们还研制出各种外形似蛇的机器人。这些蛇形机器人通常配备了摄像机、超声波传感器等,可以“看清”道路状况,具备多种特殊行动能力,如游泳、爬竿、翻越篱笆墙、穿越灌木丛等。甚至还有一种先进的蛇形机器人,曾成功协助医生完成了一场微创心脏手术,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金蛇狂舞》并非真的蛇在舞动,而是借助音乐的力量,将龙舟竞赛的欢腾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而蛇行原理的研究与应用,则催生了蛇形机器人等新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