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博馆客迎开 巡映乡村肩踵挨
作者: 苏青
1905年10月,电影《定军山》掀开了中国电影史的第一页。202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亚洲电影。这部影片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无限可能。前段时间,我有幸参观了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以期从大理电影发展史中,探寻中国电影发展的缩影。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由一家老电影院改建而成,展陈面积17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6566套46 721件。馆内设有序厅、露天电影场景复原区、老电影放映体验区、电影放映设备展区、老电影胶片库、拍摄场景还原区等展区。
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将幻灯片带到了这里,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1953年,大理地方政府开始派遣电影放映小分队深入乡村、集镇巡回放映电影,他们肩挑、马驮、车载、舟运放映设备,为远乡僻壤送去精神食粮,很受村民欢迎。露天电影场景复原区再现了村民们聚集在打谷场观看露天电影的场景,纪录片循环播放着老放映员们讲述当年翻山越岭、不辞劳苦下基层放电影的故事。
1959年国庆期间,一部以大理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五朵金花》公映,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西南地区这个美丽的边陲城市。2011年,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拍摄的《大理·一见钟情》纪录片面世,更是让大理这座城市名扬世界。
从手摇放映到自动放映,从无声影像到有声影像,从黑白电影到彩色影片,从平面呈现到4D体验,从胶片制作到数字制作,科技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电影放映设备展区展示了国内外各个历史时期的电影放映设备。这里既有堪称“老古董”的美国柯达16毫米无声电影机,又有我国自主生产的最早一批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型号的胶片放映机。
如今,中国电影已走向世界。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电影的发展也必然要依靠科技的助力。《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沉浸式场景的构建,离不开三维扫描建模与物理引擎渲染技术;片中各个角色运动的生物力学精准复刻,离不开基于惯性传感器阵列的动作捕捉系统;先进动画制作技术的运用,更离不开电影放映技术的迭代发展。如果能在博物馆观看这部电影,一定能有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不仅是普及电影知识的重要场馆,更是弘扬电影精神的教育基地,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承载了电影的记忆和情感,寄托了新时代人们对电影发展的期待和追求。
走出博物馆,思今忆昔,感慨万千,遂填《忆王孙》词一首,以表情怀:
古城博馆客迎开,影事浮光岁月埋。过眼风华胶片裁。乐徘徊,遥忆当年观露台。
金花五朵悦翁孩,巡映乡村肩踵挨。探秘求知情入怀。意悠哉,文化精神共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