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规范企业审计行为的路径研究

作者: 袁昌明 袁婧雯

儒家文化强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能够对企业审计行为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为企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透明度和效率,并对外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形象。儒家文化规范企业审计行为的路径可遵循审计准备期、实施期与终结期的过程性逻辑,分别从以儒家文化完善企业审计用人制度、以儒家文化落实企业审计操作规范以及以儒家文化革新企业审计管理理念为最终的落脚点。本文重点研究儒家文化规范企业审计行为存在的困境,并对此提出有益建议。

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的意义

儒家文化对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也有较高的适用性,对企业审计行为的规范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企业审计通过对企业运行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以财务的视角与战略的眼光进行衡量评估,以甄别企业当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早作出应对,同时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为企业进一步制定战略方向提供参考。立足于儒家文化规范企业审计行为,能够促进企业站位于更高的格局,以更长远的眼光厘清企业审计对于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建设的价值。同时,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行为的规范还有助于企业脚踏实地、立足当下,从企业审计的准备期、实施期以及终结期打通落地路径。

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行为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质量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能够确保审计质量的创新和公正。一方面,传统审计对文本资料依赖度较高,在文本资料的传输以及复制等过程中依赖人工手动操作,效率较低,同时也不利于审计相关资料的归档整合。而在儒家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审计行为的系统性更强。首先,儒家文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更为关注道德规范和商业道德的匡扶作用。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将在梳理信息、总结报告时更加科学客观、谨慎公正。其次,儒家文化崇尚团队建设,即强调个体服从于团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审计团队内部的精诚协作。团队内的审计人员彼此分享信息经验,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审计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儒家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审计行为能够推陈出新,精准把握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更为科学化的审计方案。另一方面,儒家文化体系中的《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均强调仁爱之道,以期打造一个仁者爱人、平等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其中渗透的公平公正思想也是企业审计乃至企业发展能否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试金石。

二、儒家文化对企业审计行为的影响

在儒家文化的指引下,企业审计行为开始从聚焦于具体的审计事务型工作向重视审计实施操作价值与战略落地等方面转化。一方面,企业审计实施具有模板化的倾向。模板化与企业审计实施的不规范并不矛盾,审计实施的模板化强调审计实施中机械套用部分理论教材的流程做法,而部分理论教材因时空变换以及针对的企业规模、产业类型的不同实践价值有所削弱。儒家思想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审计工作人员要秉持实践与实用思想,在开展企业审计工作中要更注重实际操作价值落地,这对于打通审计工作与经营工作壁垒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企业后续业务开展及经济效益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审计实施的效率性不高。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企业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机械烦琐的操作性工作,存在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且影响相关管理工作的统筹与协同整合,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而儒家文化强调“知行合一”,即在实践中进行业务理论的有效内化,在具体企业审计行为开展过程中强调审计战略的实际落地。对于企业审计工作而言,审计工作不仅要切实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更应坚持儒家文化思想,将审计工作与企业战略执行充分结合,进而真正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三、儒家文化对审计人才的影响

审计人才是企业审计行为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儒家文化对审计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专业度、人才长期性、人才软实力三个维度。首先,从人才专业度来看,儒家文化对个人的学问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孔子认为只有实现知识与品行并重,才能够形塑具有崇高精神品质的个体,进而推动整个团队的有序运行。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审计人才任用应注重选拔业务知识扎实、学术素养深厚的优秀审计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审计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从人才长期性来看,儒家文化对个人的责任意识、忠诚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人才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个体在组织中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是维系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儒家文化的作用下,企业审计人才应具备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精神,进而更好地将自身所学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最终打造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审计团队。

儒家文化规范企业审计行为的路径研究

一、准备期:以儒家文化完善企业审计用人制度

企业审计准备期是审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相关准备的充足细致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审计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强调在哲学层面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世界观层面的原则性指导。因此,企业审计准备阶段对儒家文化的融会运用以规范完善用人制度为立足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首先,儒家文化有助于提升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视度。儒家文化强调自省,“三省吾身”、慎思明辨等均是儒家文化在此方面的阐述。企业审计本身即是企业以审计规范为蓝本与根据,以财务为切入点,通过审计程序匡正企业发展、锚定企业战略。以儒家的自省文化为指引,企业在审计准备阶段即可能产生更高的重视度,意识到审计是及早发现危机并探寻转机的机会。

其次,儒家文化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功利主义取向。完善的企业审计用人队伍以及审计规制的建立必然需要在企业发展中展开针对性的探索,并与时俱进地根据企业文化、经济水平以及产业格局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儒家文化中的专心、耐心对企业审计用人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有启发意义。企业培养审计人才需要持之以恒地耐心培养、坚持浇筑。由此,企业审计准备阶段即可根据相应的人才结构与人才地图,充分考虑企业审计难点盲点以及人才培养需求选拔审计人才。

最后,儒家文化有助于规避企业审计任人唯亲取向。在儒家文化的格局视野下,修身治国摒弃了任人唯亲的取向,以更理性更科学的思路探索更高效的方式。同时,儒家文化还强调因材施教,这也是企业审计准备阶段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不二法门。

二、实施期:以儒家文化落实企业审计操作规范

实施期是企业审计的关键阶段,也是企业审计的重头戏。企业在审计实施期中,以儒家文化为指引,有助于促进审计操作规范的落实。

首先,儒家文化能够促成审计操作达成共识。儒家文化讲求反求诸己,即在各种情况前向内归因,不推脱责任,不迁怒他人,这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实施有原则上的指引。企业应明确审计实施的定位以及目标,激活各层面动力,提升配合度与协作度。同时,儒家文化中还有“不迁怒,不贰过”的相关著述。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审计义务时,也应更多从自身的战略以及管理执行入手,对审计中甄别的问题认真对待,而非以侥幸的心态试图蒙混过关。由此,企业审计实施过程中应规定相应问题的整改措施与整改期限,在整改完善后要重新进行审计,并引以为戒。

其次,儒家文化能够指引审计规范的确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儒家文化对纪纲人伦有较高程度的重视,这对审计实施的规范确立有一定程度的启发。一方面,要在审计实施规范中明确相应的审计权限与审计职责。相应权责的规定能够推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也能够促进相关人员提升重视度与责任感,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在审计实施规范中明确相应的审计操作标准与程序。审计实施操作标准的规范与无歧义有助于规避审计实施中的矛盾和误会,提升审计实施的效率。同时,清晰的标准和程序并非刻板教条,还应包括对例外情况的规定,如相关部门的权责制约,以及审计内容多头管辖中的最终责任方等。

最后,儒家文化能够确保审计实施规范落地。审计实施规定除了要有达标的底线,还要有违反相关规定后的适度的惩戒措施。尽管儒家文化一直强调仁德,强调以仁治天下,但这和规定执行的力度并不矛盾。相应的惩戒措施以改过为出发点,惩戒是为了促进后续工作更加合规高效,而非针对个人的打压抨击。也正是因为有相应的惩戒,审计实施的落地才能得以保障,底线才能得以明确,更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提升群体遵循公平公正审计逻辑、扎实配合审计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终结期:以儒家文化革新企业审计管理理念

审计终结期是出具审计意见、支付审计相关费用的环节。审计终结期在企业审计体系与管理优化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此环节生成的审计意见为下一阶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实施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审计终结期,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的道德指引与外在约束作用,能够产生显著积极的正面效应。

一方面,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守正创新”原则,为企业审计理念革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推动企业从中汲取力量,逐步深化审计实践。在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亟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入共享合作审计管理理念,以期在增强科学性与提升效率性方面实现显著突破。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借鉴儒家文化“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智慧哲学,构建共享互助机制,加强行业内部交流与学习,推动审计结果的共享复盘。同时,还可基于儒家文化中的“革故鼎新”理念,优化审计管理中的烦琐流程,通过融入数字技术工具,实现审计材料的高效归档与整合,促进审计结果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实践,推动审计成果的实际应用。

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所崇尚的“公正无私”原则,与企业审计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企业审计的根本目标在于确保企业运营的健康合理,充分维护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审计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发展立场,通过行业协会、审计交流中心等平台强化企业审计的公正性,不断打造科学化的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审计工作更加公平化、透明化、精准化。

结语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历久弥新,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仍有重要启发意义与参考价值。而企业审计作为企业高效、合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以儒家文化为指引规范相关行为尤有必要。儒家文化体系中所强调的“诚信”“反思”“治国”“为善”等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为企业审计行为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在遵循社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应秉持尊重诚信、公正公平、保护各方利益的原则,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合理规范的章程开展审计工作,推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基金项目:1.2021年度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语言文字在乡村经济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路径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项目编号:yyk21206;2.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继续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GZ223266。作者单位:1.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2.西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白利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