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赋能农业
作者: 鞠强民以食为天,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自古以来就把农业视为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从2004年到2025年,中共中央连续22年以“三农”为主题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因此这份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质生产力引发热议,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今年,新质生产力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现代科技重构农业生产力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系统性变革的新阶段。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因此,广大农业科研人员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种业发展,改良作物品种,提升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等性能,以此实现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目标。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无人机到北斗卫星,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各种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强调,将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智慧农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类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智能装备将在农业生产中大展身手。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期待看到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