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纤维计算机重量仅5克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柔性、弹性、可机洗的纤维计算机。这种纤维计算机仅重 5克,却将传感、计算、存储和通信功能集成于单根纤维,并构建了分布式纺织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体生理监测的需求。
纤维计算机的制造过程采用了创新的柔性电路板技术。研究团队将平面微型设备(如32位浮点微控制器、传感器等)的二维引脚布局映射为三维圆柱形排列,使其能够适配纤维的几何结构。然后,他们将铜导线与微型设备封装在弹性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种可拉伸(超过60%应变)且耐机洗的纤维。这种纤维不仅支持编织、针织等纺织工艺,还集成了8种微型设备,包括微控制器、蓝牙低功耗芯片、加速度计、光传感器等。
纤维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是其分布式纺织网络的构建。通过在纤维内集成发光二极管和光传感器,并利用编织聚合物波导实现多纤维间的光信号传输,该网络支持10赫兹的带宽。同时,通过 BLE 模块构建了分布式无线网络,能够实现多节点数据的聚合。此外,纤维中还集成了微型锂离子电池,可为纤维计算机供电 6 小时,并支持动态电压调节。
纤维计算机在生理监测和分布式推断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利用加速度计和光电容积描记传感器,纤维计算机可以实时监测心率与运动数据。通过嵌入式微控制器实现信号滤波与特征提取,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生理信号。在四纤维网络中,各节点运行独立训练的神经网络,并通过加权投票机制聚合结果,将活动分类准确率从单节点的大约 70% 提升至 95%。这种分布式推断方式不仅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还为多节点协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来源|科普中国
上一篇:
海底岩浆为啥难以冷却
下一篇:
动车组车头为何是流线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