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 罗伟 刘万能
心安之地,赣江中游,在龙舟竞渡的地方,有一座千年古城,名为万安。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万安县工业园区内,有一所专注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万安电子电路板技工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万安分校。2021年,学校迁至万安县工业园一区创业大道19号,总投资1.3亿元。新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现代、环境宜人,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学生2231人、教师139人;市级精品专业和市级学历教育培训基地各1个。学校设有计算机应用、幼儿保育、中餐烹饪、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等专业。
办学以来,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校训“德技双修,知行合一”,以“培养合格公民,培育一流工匠”为目标,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近年来,在万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在办学条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与建设、学校管理、培养模式、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2024年吉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
坚实基础,提升办学水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近年来,学校围绕万安县工业园区重点产业、优势产业,以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为企业岗位定制培养人才为导向,开展多形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精准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学校紧紧围绕“四提(提神、提能、提效、提质)工程”,通过“招引培育”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性优化,打造一支具有雄厚专业能力和极强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近3年来,学校引进、招聘在编专职教师37人;人才引进1名烹饪专业大师、1名烹饪专业兼职教师。2024年,学校多批次选派教师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有87人,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学情,从“岗课赛证”四个维度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形成了以岗位为导向、以赛促学、育训结合的“岗课赛证”融通创新教育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通过宣传动员、选拔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积极推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在吉安市中职学校第二十一届技能竞赛节中获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学校有10名学生获得高职院校免试入学资格,9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
“双向奔赴”,搭建共赢桥梁
“走进学校,你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产教融合氛围。”学校负责人说,“我们深知,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万安县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紧紧围绕江西“1269”行动计划,结合万安县工业园区企业产业实际情况,坚持“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部分专业设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24年,学校为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输送45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助力企业顺利开工投产。“在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工作,我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成长为技术员,每月可以领取近7000元的工资。”2023届毕业生王显金自豪地说。
“通过与学校合作,公司得到了优秀人才的支撑。”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这些学生在学校就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入职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施“订单”培养,促进人才供需对接
学校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创新实施“产教融入园区、产业资源融入学校、教学课堂融入车间”教学模式。学校与吉安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宏声万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室,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为万安县工业园区企业输送更多、更稳定的合格人才。2024年,学校陆续为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吉安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江西澜浩鸿科技有限公司等输送实习顶岗学生达700多人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企业产能明显提升。吉安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满怀感激地说:“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来公司实习,仅一个月就为公司增加产值近千万元!”为此,吉安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向学校赠送“合作典范 企业挚友”的锦旗。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按照企业职业素养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学校与万安联创宏声公司建立数控模具现场工程师培养、电子技术现场工程师培养和CAM现场工程师培养等多个产教融合项目,将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助力企业技术革新。据了解,学校每个专业均有稳定的合作企业,合作内容包括共建教师流动工作站、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通过这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就业意愿强、技术技能熟练,可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胜任”,有利于破解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难题。
打造品牌专业,助力县域文旅产业发展
学校以“文旅旺县”为核心,致力于传承弘扬地方美食文化,编写《万安鱼菜谱》,并开设“万安鱼宴”教学课程。聘请万安县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陈文平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引进江西省赣菜烹饪金牌得主殷建军,以及历届万安县“厨王争霸赛”冠军等烹饪大师,为中餐烹饪班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专业的“万安鱼”烹饪人才。学校还承办江西省“振兴杯”中餐烹饪职业技能大赛和吉安市中餐烹饪职业技能大赛,为打造“万安鱼头鲜天下”品牌提供助力。
“产教融合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学校名匠工作室负责人欧阳水英表示,“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动态,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紧紧围绕“产教同行、双向赋能”的办学理念,让人才培养进园区、进企业,形成多元协同、多要素衔接、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到组织师生深入生产车间一线实操实训;从校企共建实训室,到“双元”育人中实现校企合作“两头热”“两头赢”,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