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作文评改:内涵、实践与反思
作者: 王芳 常双
摘 要 人工智能(AI)技术为语文作文评改提供了契机。AI赋能作文评改是在标准和智能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改进作文评改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实践。全面阐释AI赋能作文评改的内涵与特征,结合具体案例,展示AI赋能作文评改的流程,全链条展示技术支持下作文评改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与取得的成效;基于实践,对AI赋能作文评改的意义进行总结及反思。
关键词 AI赋能 作文评改 实践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1]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文件提出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数字转型。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教师承担了全批全改的任务,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难以将作文个性化评价落到实处。智能技术的进步,为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了可能,AI赋能作文评改,正是作文评改的智能化尝试。本文引用的教学案例是大连西岗区教师进修附属学校王莹老师执教的习作评改课。
一、AI赋能作文评改的内涵
AI赋能作文评改,是在标准和智能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改进作文评改课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实践。教师首先根据教学需求创设情境并设计作文任务,学生将作文提交至AI系统,AI根据预设标准进行初步评改。随后,教师结合AI的初步评价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学生根据反馈修改作文,再次提交,形成初评与二次评价的闭环。此过程师生深度互动,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比传统的作文评改,AI赋能作文评改打破了以往学科教师单方面评改作文的方式,纳入AI共同评改。AI与语文教师协同工作,AI提供快速、客观的初步评价,帮助语文教师快速定位问题;语文教师则进行深度解读和个性化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作文评改效率和效果。AI赋能作文评改在实施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是技术线索,二是标准线索。教师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并导入智能系统,使AI能够更准确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同时,语文教师结合标准对AI评价进行解读和应用,确保作文评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AI赋能作文评改具有效率上的优势,这种优势帮助教师实现了较短时间内的两次评改闭环,通过初评发现问题,通过二次评价促进改进。双环联动,形成习作闭环,助力学生作文能力持续提升。
二、AI赋能作文评改的实践
作文评改与智能技术结合,实现了作文评改的速度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一)作文评价标准的制定
无论是AI,还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都要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嵌入作文指导、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审题立意,明确作文要求,并据此制定作文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输入AI,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对照标准进行作文写作和评改。
例如,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的习作为例,教师提出习作要求:你想对谁倾诉,想要说些什么;选择倾诉的对象,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到你的感情。教师再关联本单元的语文写作要素,如描写的场景、描写的细节等,将作文要求输入AI系统,制定作文评价标准(见表1),通过AI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对照作文的评价标准来完成自己的作文。
(二)AI初次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作文,将作文提交AI,AI迅速从错别字、病句、好词好句、内容、结构、表达、段落以及总评等多个维度给予初次评改。
以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题目“我想对您说”为例,以一篇学生作文《马龙,我想对您说》阐述AI的初次评改,以下是AI初次评改生成的评改报告。
图1是AI根据标准,对学生一段作文内容进行的初评。其中,1 2标注的是病句,1标注的是好句,圆圈标注的是错字或用错的标点,阴影部分是好词。除了在学生的作文中进行了标注之外,AI还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段评,如图2所示。
(三)教师评改
AI的评价没有明确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应该如何修改。教师在审阅AI评价的基础上对AI生成的评改报告进行复核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AI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还会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每篇作文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通过双重评价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全方位的作文诊断和改进方向。
以学生的作文《马龙,我想对您说》为例,教师对AI评改进行补充,提出改进指导的建议,最终呈现出这样的评价(见图3):
以上环节,在AI评价基础上,教师再次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最终呈现出双重评价的作文评改报告。
(四)评改报告的使用
1.精彩描写的分享。双重作文评改后,教师把评改报告反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读懂报告,从中发现自己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以及精彩描写,并在全班进行分享。这一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通过分享与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借鉴。
例如:学生展示作文片段“凤凰山很美,黄昏时的凤凰山更美,正如杜甫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妈妈,当您看到这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把镜头对准这美丽的风景,而是叫我站在风景下给我拍照”。报告评价如下:这段文字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渲染了凤凰山的美景,尽管如此迷人,但妈妈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了我的身上,更能表现出妈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妈妈的感谢。
再如片段“在昏黄的灯光下,在钟的嘀嗒嘀嗒声中,您用您纤细的手指叠了一个又一个”。报告评价如下:通过写屋里灯光的昏暗、钟声的嘀嗒,渲染与烘托了妈妈为我折纸时的安静氛围,同时抓住了妈妈纤细手指的细节,表现妈妈的用心以及我对妈妈的感谢。
以上两个精彩片段,分别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展现出场景,表达了对妈妈的深深感谢之情。
2.学生依据报告修改作文。选取班级中具有共性、突出问题的典型作文,引导学生阅读评改报告,发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并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修改。
以《马龙,我想对您说》的片段为例,学生看到双师的评价报告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添加。
“在比分落后之际,您的眉头紧锁,用力挥动球拍,那力度带着一股不屈的倔强。观众席上,加油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而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神贯注,奋力迎战,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以上作文片段抓住马龙的动作,对马龙高超球技进行描绘,使描写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场景、细节以及环境描写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篇作文充满了画面感和感染力。
(五)AI再次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运用所学的修改方法,审视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再把习作提交AI,AI再次对作文进行评价,教师也再次评改,形成了“双线”多次评改,让学生在标准中提升、在评改中成长,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探索了作文评改的新路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AI赋能作文评改的反思
1.AI可以减轻教师负担。AI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学生作文中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并提供修改建议,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同时,AI凭借其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维度评价。AI的评价为教师提供了清晰、客观的评改依据,帮助教师快速定位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作文的优缺点,从而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作文深层次问题的指导上,提高了教师评改的速度,使评改更加精准、有效。
2.AI作文评改主要局限于要素化、碎片化、点状化体系,缺乏对学生作文情感的把握。例如,AI不能实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情感分析,目前暂不能识别作文中的情感色彩和情绪变化,为学生提供关于情感表达的指导和建议,缺乏人机交互体验。
3.在AI作文评改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伦理问题,确保学生的隐私和权益得到保护。在享受AI赋能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能保护作文原创性、独创性价值,保护学生的隐私等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尽管AI技术在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但它绝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AI只是工具,侧重于作文评价中的“共性”问题,而在作文的情感主旨和学生作文个性化等方面,它还无法替代教师的工作。同时,其本身也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价值观引导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AI赋能教学的背景下,更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技术与教育的和谐共生,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AI作文评改与教师手动评改的融合是一种高效且富有创新性的作文教学模式。它结合了现代技术的便捷性与教师人工评改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评改效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应对挑战,持续优化与改进。
[参 考 文 献]
[1]张春青.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内外研究趋势及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4(2):123.
(责任编辑:武 亮 实习编辑:杨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