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对联文化,承中华传统
作者: 梁秋燕
2024年3月15日,香港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学120名师生组成的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学生团到我校交流。其中,穗港两地学生共上一堂语文课,从对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色。笔者作为本课的执教者,对传统文化课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体现文化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传承中华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学校共同的育人目标。根据两校学生学情,笔者将课程内容确定为“探对联文化”,希望通过两校学生的语文学习,跨越地域的界限,共同探寻对联文化奥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问答
穗港两地同根同源。课前,两地学生自由交流刚刚过去的元宵节的习俗,如吃汤圆、猜灯谜等,迅速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精心选择了《红楼梦》中贾家姐妹猜的元宵灯谜和同学们一起猜,这两个灯谜分别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对应的谜底分别是“端砚”和“鞭炮”,让课堂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更将传统民俗与名著阅读融合在一起。
教师又以学校开展的系列元宵庆祝活动为载体,补充了“舞狮”“投壶”等民俗活动的展示,增进了香港学生对中华传统的了解。学生们积极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推动文化参与
对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文化如果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未免过于浅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对联,教师创设了一系列学生可以充分参与的课堂活动。
寻找规律知对联。对联通常由上下两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不仅在语言上要对称,还要在意义上呼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展示的对联,归纳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意义相应或相关、仄起平收、避免重复等特点。学生明确对联特点后,教师提供了五组共十条被打乱的春联,分别是:“春满乾坤福满门”“平安如意福星照”“一年如意广纳财源”“合家康泰乐迎福贵”“富贵康泰鸿运开”“平安如意吉星照”“天增岁月人增寿”“四季明媚喜接好运”“富贵吉祥鸿运开”“满堂和顺欢庆平安”,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特点重新组合。学生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个别同学组合错误,譬如“平安如意吉星照,富贵吉祥鸿运开”这一组,因为上下联都有一个相同的“吉”字,所以并不是最好的组合,其他同学也热情地给予提醒。在热闹的气氛中,两地学生顺利地完成了五组春联的配对,并且对对联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了解内容猜对联。对联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包括春联、婚联、挽联等,不同的对联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对联,教师采用了小组抢答的方式,组织学生根据对联的内容进行猜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祝寿联;“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是婚联;“创人间头等大事,理世上万缕青丝”,是理发行业的对联;“刻刻催人资惊醒,声声呼君惜光阴”,是钟表行业的对联;“选材详百草,饮片配良方”,是中药行业的对联;“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写的是竹子;“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写的是司马迁。教师还借此机会推荐了历史著作《史记》。学生们在你来我往的竞猜中对对联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师生合影
形式多样赏对联。对联的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智慧和美学追求,教师挑选了一些有趣的对联让学生进行赏析,希望学生在了解古代文学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如同音字的对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忠诚中丞终成忠臣”,分别用粤语和普通话朗读,对比起来十分有趣,同学们发现,一些在普通话中难以区分的同音字在粤语中是可以较好区分的。又如回环式的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无论从前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还有多音字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其正确读法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有香港同学提出了颇具创意的问题:“朝”“长”两字是否还可以被解释为音节的拖长呢?该同学现场朗诵了一遍,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除此之外,教师还向学生推荐了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
尝试文化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式对联不断涌现,有英文写成的对联,也有用图画符号写成的对联。学生们在欣赏了这些对联后,一同走进了《声律启蒙》,完成了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等简单的字对,为日后的对联写作打下一点基础。
教师还出了一道题目给同学们小试牛刀,请同学们为“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创作下联。穗港两地同学积极尝试,其中香港的何同学很快地对出了“鱼蛋烧卖凤爪,都是香港美食”,大家都为他敏捷的才思点赞。十六中的赵同学对出了“香港澳门台湾,均是中国领土”,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把课堂气氛推到了最高潮,在场的师生都为这份家国情怀感到无比自豪。也有学生给出下联“对联诗词成语,都为中华文化”,同学们在笑声中对对联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教师展示了本校学生课前创作的对联,并以此作为礼物送给香港的师生们。
至真十六,穗港同心共筑梦;明德玉清,湾区一体齐向前。
(薛同学)
爱敬勤诚彰保良风貌,志勤严美昭两校情深。
(陈同学)
上联:港穗学子共求索
下联:紫荆木棉展风华
横批:友谊万岁
(李同学)
青玉案·予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学
徐行曲径赏冬暮,呼新雨、唤风舞。作伴雁归来时路。我把心寄,流水簇簇,冬去春如故。
九龙琳琅车马驻。天宿分辉百家户。星映维港千舟渡。万盏交欢,与尔同叙,携君向春去。
(胡同学)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尊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两地学生也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