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我的松弛感

作者: 郭庭

打造我的松弛感0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赛场上,有这样一位中年男运动员,他戴着普通的近视眼镜和一对睡眠耳塞,以单手插兜的姿势,在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决赛中获得银牌。和其他运动员的全副武装形成鲜明对比,这位运动员凭借着朴素的着装、淡定的气质迅速火遍全世界。他就是51岁的土耳其射击运动员迪凯奇。网友纷纷留言赞叹,“状态好松弛”“土耳其扫地僧”“这是来巴黎旅游,顺便比赛拿个银牌”……甚至他那随性的比赛姿势都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模仿热,还出现了漫画等周边。

从网友的留言中不难看出,大家都想拥有“满满的松弛感”。那么,什么是松弛感?松弛感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获得松弛感?

我们为什么羡慕松弛感

人们羡慕松弛感,因为松弛感是一种轻松、自在、自如、平和的心理状态,是与紧绷、焦虑、紧张相反的存在。

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紧绷教育”,再加上内卷严重,在成长过程中时刻处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择校”等“备战”状态,从小升初到高考,似乎每一个阶段都很关键。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刷题要快、阅读要快、做作业要快、学习节奏要快,似乎只有考上好高中,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否则人生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可以让我们尽情享受的假期,似乎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节奏中长大,我们就逐渐丧失了“慢慢来”的能力,陷入一种紧绷感的状态。

其实,紧绷感往往是焦虑的来源。在这种紧绷状态下,我们成为上膛的枪、拉满的弓、拧紧的发条,唯独学不会如何成为一个松弛的人。

正所谓,越缺什么,越希望得到什么。对松弛感的羡慕,本质上是我们对高压力、高期待、高要求的反抗和“自我放松”“自我和解”的愿望。我们渴望从紧绷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寻找一种更加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于是,松弛感便成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我们需要怎样的松弛感

1.松弛感不等于“躺平”

松弛和“躺平”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焦虑、紧张,但两者截然不同。“躺平”是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逃离竞争、放弃选择来摆脱焦虑,是习得性无助之后的放弃。而松弛感,它首先承认每个人都有欲望,内心都渴望成功,不过需要时间慢慢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坦然接受任何结果。因此,松弛感是经过时间历练之后的一种淡定、处变不惊、举重若轻的状态。

在心理学中,焦虑、压力属于应激范畴。而松弛感就是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态度和能力,就是心理学中说的“心理韧性”。它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并能够从逆境、矛盾、失败甚至是积极事件中恢复常态的能力。

打造我的松弛感1

心理韧性包括复原力、坚毅力和创伤后成长这3层含义。复原力是指在痛苦、挫折、磨难、打击、失败、压力的挑战之下,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它是心理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毅力是指面对长远目标时体现出的努力和耐力,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不轻言放弃,就是坚毅力的体现。创伤后成长是指人在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积极的改变,它是通向成长和获益的途径。心理韧性是现代人所需要的重要心理品质,更是成功者的共性。

2.松弛感的核心是从长计议

乐观、淡定、情绪稳定、不焦虑……这些都是松弛感的外在表现。而松弛感的真正内核,是从长计议。

对我们而言,高考就是一座横亘在前方的山峰,它带来的压力不可避免,尤其是在高三这一关键时期。只有“与压力共舞”,才能减小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拥有好的学习心态。此时,拥有松弛感,即允许并接纳可能发生的一切,就显得尤为重要。短期内成绩的提升遇到瓶颈,有的人就会阵脚大乱,于是病急乱投医,各种补课、题海战术轮番上,到头来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是缺乏长期的、清晰的学习规划和目标。此时,我们需要让自己慢下来,审视当下自己的问题和困境,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当我们能够用从长计议的视角去看待眼下发生的各种情况时,松弛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松弛感意味着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人无完人,我们要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就学习而言,确实存在着效率高低、理解深浅等差异,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有差异,我们才能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有时,自我期待太高也是一种自我内耗,会打击自己的信心。不妨放松心情,学会与不确定性相处,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解,进退有度,不纠结、不设限,才能步履不停,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如何获得松弛感

学会以下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获得属于自己的松弛感。

1.悦纳自我,停止内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陷入这样的精神内耗:身体稍有不适便草木皆兵,担心自己身患重病;一次考试失利便满心忧虑,害怕未来失去希望;生怕自己表现不佳会被人嘲笑,因而畏首畏尾,不敢主动与人交流。这些过度的自我怀疑和担忧,实际上就是我们为自己设置的精神牢笼。

正如尼采所言:“对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有显赫家世,也没有奇遇人生。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在为生活努力,为梦想奋斗。也许你的学业成绩并不出类拔萃,但强大的内心足以让你克服学业上的重重难关。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对自己宽容,悦纳真实的自我,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的期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周遭的一切达成真正的和解,内心的清明和平静也会随之而来。

2.感知当下,享受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沮丧源自对结果的期待与在意。越是在意结果,就越容易陷入焦虑。其实,一次不尽如人意的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你的努力就毫无意义。相反,它是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是你不断进步的见证。

打造我的松弛感2
供图/视觉中国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心感知当下。因为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我们的未来更取决于当下。一个人若沉溺于过去,说明是对当下的不满,这种不满会让我们陷入懊悔之中,忽视了今天,更影响了未来。

活在当下,才能享受生活过程带来的美好和乐趣。无论是品尝美食、享受自然,还是与朋友的真诚交流,都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和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将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3.调慢节奏,适度休息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把每天都安排得非常紧凑,但仍感到焦虑不安,不敢松懈。这种不敢松懈还体现在我们休息时无法彻底放松,甚至会因为自己“没干正事”而感到焦虑、内疚。

其实,休息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滋养身心的必需品。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毫无价值,如走神发呆、四处闲逛,但是做这些事情的过程本身就可以为自己充电赋能。我们可以心无牵挂,感受无所事事的快乐,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人生大事,从来不是只有忙而已。慢下来,静静地去感受一抹阳光,欣赏一朵花开,品味一缕书香,让生命得到喘息,于平凡之中享受无尽的乐趣,生活才能更好地继续下去。

总之,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压力和烦恼。那些幸福快乐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心态松弛了,生活就会变得更加顺畅和美好。

(特约编辑:孙晓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