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童诗诵读与创意表达

作者: 闾小荣

基于儿童视角的童诗诵读与创意表达0

小学低年级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诗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有趣,意境优美,是学习语言鲜活的素材。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既要习得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基于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儿童诗教学,应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应运用交际语境写作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童诗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对童诗有感悟、有习得。笔者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常福生创作的童诗《春天》(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为例,谈谈如何教学。

一、复习诗

春天,鸟语花香,桃红柳绿,深受诗人青睐,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学生稍作思索,《春夜喜雨》《春晓》《咏柳》《绝句》中的诗句便脱口而出。教学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才会放松心情、敞开心扉地去表达。该环节可以从学生积累的春天的诗句入手,进行思维热身,为学生后面学习童诗做好准备。

二、欣赏诗

1.春天是美丽的少女,是调皮的精灵,是可爱的天使,在作者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播放《春天》的录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简笔画,边板书边追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2.生自由练读,感受这本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然后开始交流。

3.春天是彩色的书。

(1)万紫千红春满园。请你为我们读读这本彩色的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把你看到的读出来。在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想象美丽的画面。(板书:画面美)

(2)在彩色的书中,作者还看到了哪些颜色,从哪里看出来的?还会有什么颜色呢?

(3)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童诗,赏一路春景。

(4)师引读: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4.春天是会笑的书。

(1)你来读。

(2)在会笑的书中,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你的问题很有价值,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池塘会笑?

(3)师引读——雨落在池塘里……小鱼游来游去……

(4)老师看到了你们嘴角的微笑。同学们,你们的笑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5)一个“笑”字,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这本书写得趣味十足,多奇妙的想象啊!(板书:想象妙)咱们一起读一段童诗。

(6)师引读: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5.春天是会唱的书。

(1)你来读,我们听听有谁的歌声,它们在唱什么。男生读春雷、青蛙的句子,女生读春雨、燕子的句子。

(2)为什么这一节读起来朗朗上口,像歌曲一样动听,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了吗?都用了象声词、叠词,诗的节奏就变整齐了。(板书:节奏齐)

(3)春天还有其他的歌声,咱们接着往下说几句。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诗人的潜力。我们刚才说的就是一节诗,谁来连起来说说?

(4)咱们一起来读一段童诗,听一路歌曲。

(5)师引读: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6.咱们一起来读《春天》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想象的奇妙,体会整齐的节奏。

同学们的朗读让我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应搭建好扶梯,让学生借助画面、生活经验,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关注富有节奏和韵味的词语,驻足品析,感悟语言的精彩。

7.小小配音秀:老师把《春天》这首诗制成了视频。画面很美,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配音。我们来一个小小的配音秀,谁来试试?

(1)其他的同学都是评委,请你点评一下他们配得好不好。

(2)现在是普通配音师,咱们把刚才同学说的问题注意下,就变成金牌配音师了。

教师在学生充分练读后,创设配音秀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循环中,学生的语言得以内化与积累。

最后全班赛读,以评促赛、以赛促练,以练促质,以赛激趣。学生正处于学习饱满的状态,此时的吟诵,入情入境,绘声绘色,学生读有所悟,在悟中学习语言。

三、创编诗

1.作者用心灵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大脑去想象,用耳朵去倾听,(板书:看、想、听)用拟人的手法,采用结构相同的句式,运用象声词创作了一首童诗。

2.同学们,冬天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想要写好,得抓住冬天的特点,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岁寒三友”的图片(见图1、图2、图3),认真观察图片。

3.看,它们是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所以说,冬天是一本______的书,松树______,竹子______,梅花______。

4.冬天是一本勇敢的书,在这本书里,分别有谁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同桌讨论。之后将童诗写完整,看谁最有可能被评为“小诗人”。课后,我们可以继续创作,将其汇总、编排成童诗集,作者就是我们班里的全体同学。

5.师课间巡视,交流。现在我们请“小诗人”展示并和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诗。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有法,贵在得法,写儿童诗也需遵循这一规律。改变儿童诗原有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在比较中评鉴,在评鉴中概括,在概括中发现规律,从而明确儿童诗表达顺序。教学时,应侧重于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不只有视觉,还有嗅觉、触觉、听觉,多种感官的融合让想象更具体生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习儿童诗,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探索、想象,经历“模仿—迁移—创编”,让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调动儿童创作童诗的内驱力。

四、结束诗

2022年版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结生活,模仿童诗的语言范式,沿着诗人的思维路径,用创造性的想象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模仿、创造,逐层推进,让学生快乐地读诗、赏诗、创诗。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儿童视角下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L236)暨2024 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小学生习作创意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XC/2024/3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黄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