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说明文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詹锦兰 黄天云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说明文单元教学策略0

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由此看出,该任务群以实用性为本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情境性和实践性贯穿始终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说明文写作教学便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提升习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解员成长营”为例,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教学策略。

一、定项目:打造“讲解员成长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实用性为主,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情境性和实践性贯串其中。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体内容是说明性文章,与生活中常见的讲解场景高度吻合,非常适合学生模拟讲解员时采用。因此,本单元主题任务设计为“讲解员成长营”,符合课标要求和文体特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精神成长。

二、定目标:厘清单元要素本位

通过对教材纵向系统梳理可知,从三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上册,均有“说明性文章”的内容,但文章在各自单元中的布局位置及其所涉及的语文要素有明显差异(见表1)。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均为阅读策略单元,聚焦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则明确引入“说明文”概念,侧重说明技巧的运用,旨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其在面对不同类型文本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基于此,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维度要求,笔者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讲解方法:讲解思路——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说明方法——掌握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风格——选择个性化语言进行讲解。

(2)感知文本特点:通过对不同文体比一比,了解说明文文体特点,区分说明性文章“介绍一种事物”和记叙文“我的心爱之物”的不同。

(3)实践写作方法:通过画讲解导图、撰写讲解稿等实践方式,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讲解清楚。

(4)评价修改习作:通过现场讲解和练习、根据评价量规自评和他评、在朋友圈中分享等方式,养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定重点:多路径突破目标任务

通过文本解读可知:《太阳》和《鲸》是平实性说明文,条理清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形象地介绍事物特点。《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地介绍松鼠外形、习性等,语言活泼、生动。三篇文章均横向介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是纵向介绍制作流程的典范,有助于高年级学生认识说明文样式。根据主题任务和单元目标,笔者拟定这样的学习情境:同学们,欢迎参加“讲解员成长营”培训。本期主题为“介绍一种事物”,我们将通过一周的培训撰写讲解稿。要求如下:清晰讲解选定事物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讲解事物的不同方面。

由“讲解员成长营”这一主题任务出发,分解出四个子任务(见表2)。

四、重实践:任务输出驱动成长

“讲解员成长营”以四个核心子任务整合了整个单元内容,服务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应了本单元的四个目标:学习讲解方法、感知说明文特点、图文并茂介绍事物、丰富具体场景认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深入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任务一:讲解方法“学起来”

本单元首次明确提出了“说明文”概念。在学习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思路分一分”“说明方法学一学”“不同文体比一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1.讲解思路分一分,为思维扩容。

2022年版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建议学生“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强调说明文层次的重要性,应清晰地呈现事物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为此,笔者设计了“讲解思路分一分”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分条记录的方法整理信息。利用多个文本的冲击,引导学生提取、归纳、整合、概括信息,梳理课文脉络,提高实用性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分条记录,深化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通过联结、搭建思维支架,梳理思维路径,培养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2.说明方法学一学,为语言开渠。

不同说明方法可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是讲解的必备技能。通过“说明方法学一学”活动,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学习常用说明方法,并理解其在《太阳》一课中的运用和效果。多样的教学方式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更好地说明事物特点。如:《鲸》一文通过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突出鲸的大,重点描写已知最大的鲸的重量和长度,又通过做比较和举例子的方式突出鲸嘴巴的大。文章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让读者感受鲸的巨大,体验说明方法的精妙,值得借鉴。

接着,创设“讲解员初试身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东方明珠”为范例,用不少于两种说明方法介绍身边的事物。其他学生作为听众和评委,对照评价量规(见表3),判断其是否运用了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迁移,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的目的。

3.语言风格品一品,为审美拨航。

《松鼠》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关注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不同语言风格,丰富对说明文的认识。对于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如《动物的尾巴》和《种子的旅行》,可采用文艺性语言,而《溜溜球的玩法》和《中国传统吉祥物》等则可采用平实性语言。学生以审美的心态学习说明文,便能真正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之美。

任务二:讲解文体“明起来”

课前搜集资料,改写《白鹭》第2~5自然段,对比原文与改写后的文字,探讨差异。比较本单元与第一单元课文写法的不同点。记叙性、抒情性文章重在叙述情感,而说明性文章则提供清晰信息,帮助认识事物。第一单元表达喜爱之情,第五单元介绍事物特点。理解说明与描写的区别,在说明文中避免使用记叙或描写性语言,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清楚表达。

任务三:讲解对象“写起来”

实践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方式。思维导图对于学习习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讲解导图画一画”是对前面学习的拓展和深化,旨在为学生列出习作提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事物出发,转向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清晰展示事物的主要特点。最终,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结合事物介绍、图片和资料,完成讲解初稿。

任务四:讲解活动“赛起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任务是“用”。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用”得好。学生试着“用”,在“用”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讲解员成长营”结业仪式上,学员们需展示待讲解的物件。随后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依据实物或图片进行模拟讲解练习。练习结束后,各小组需依据评价量规(见表4)互评,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外还邀请教师、家长及同年级的同学莅临现场,担任评委,根据评价标准对学员的讲解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学员是创作者,也是评价者,通过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完成自评与互评,根据评价修改讲解稿。

学生在“讲解员成长营”主题任务的引领下,在讲解思路分一分、说明方法学一学、语言风格品一品的活动中将讲解方法“学起来”;不同文体比一比,让讲解文体“明起来”;讲解导图画一画,图文并茂写一写,把讲解对象“写起来”;讲解现场练一练,朋友圈里晒一晒,让讲解活动“赛起来”。学生在“学起来、明起来、写起来、赛起来”一系列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中结束第一期讲解员成长营的学习,完成说明文写作的探寻之旅,让说明文写作“活起来”。

【注:本文系中山市2023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编号:B202306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小沥小学/广东中山市黄圃镇马安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