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英雄人物,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 沈业标 祁瑞雪【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杰”,会写“杰、亦”等4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能借助课外资料,体会项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3.从爱国诗词中感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教师描述猜人物。
他是一位将军,“拔山盖世”“破釜沉舟”这两个成语都是从他的英雄事迹中衍生而来的。(项羽)
她是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后世给予她“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李清照)
一个是千年前的英雄,一个是千年后的才女,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绝句》。
2.板书诗题和诗人,齐读。介绍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既让学生对诗人和诗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理解诗题,了解写作背景,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同伴互助,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2.指名朗读,请同学评价,从是否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同桌互读互听,相互评价、完善。
【设计意图: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此外要读出节奏,力求做到有板有眼。不是由教师宣讲告知,而是让学生诵读展示,发现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内化同伴经验,让学习在每位学生的互助中真实发生。】
三、借助典故,读懂古诗
1.默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2.反馈交流读懂的方法。
3.品读第一句诗。
(1)这首诗的第一句对仗很工整。(生——死,人杰——鬼雄)(板书提示:“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
(2)理解“人杰”“鬼雄”。从字面上怎么理解这两个词?
①“人杰”:汉高祖刘邦称他的三个开国功臣张良、韩信、萧何为人杰。那么在诗人的笔下“人杰”是指什么呢?
补充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人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保家卫国,为国家建功立业。
②什么是“鬼雄”?
补充诗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九歌·国殇》。
弄清“鬼雄”这个典故的来历。
补充光绪皇帝给邓世昌将军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引导学生发现“鬼雄”的特点:为国牺牲。
(3)此时,在你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她的理想是什么?无论是当人杰,做鬼雄,其目的都是什么?读出诗人的这种感受。
(4)在这首诗中,“人杰”和“鬼雄”指的是谁呢?
4.品读第二句诗。
(1)借助资料,了解项羽其人。
①在项羽所写的《垓下歌》中,对自己有这样的评价“力拔山兮气盖世”,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②出示: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从司马迁的话中,你了解到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项羽没有渡江,也没有投降,最终在江边自刎。此时你又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2)从项羽死去,到李清照驻足江边,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为什么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3)补充资料,顺势引读:
当时金兵大举入侵,铁蹄之下,山河破碎,南宋皇室仓皇南逃,此等变故,令李清照心痛不已。不仅如此,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曾任建康知府。面对城中叛乱,赵明诚竟选择临阵脱逃,此等行为,更令李清照深感失望与痛心。李清照对项羽的英雄气概,向来敬仰有加。她多么希望朝廷中能有一位像项羽一样的将军,宁死不屈,她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具有项羽一样的英雄气节,于是她写下了这霸气凛然的千古绝唱。
(4)这一江之隔,是生死之界;这一念之间,是存亡之决。项羽不是“不能”渡江,而是“不肯”,为了无愧于江东父老所托,最终以死相报。
(5)同样是国破家亡,当年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如今的南宋朝廷却苟且偷生。从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这种写法叫 ——(板书:借古讽今)
(6)读着读着,又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结合典故和相关背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跨越时空,将项羽的宁死不降与南宋朝廷及赵明诚的苟且偷生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洋溢在诗句中的爱国之情,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共振,从而更好地体悟名句中蕴含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悟情怀
在古代有这么多人杰,这么多鬼雄。在中国近代,也有许多这样的人。
补充资料:
1928年初,由于叛徒告密,夏明翰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行刑前他写了一首诗:砍头不要紧,_____。杀了夏明翰,_____。
请试着补充诗句。
【设计意图:拓展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试着创作,加深学生对五言绝句特点的了解。】
五、小结升华,情感内化
1.国家存亡,离不开英勇无畏的将领——(引读《出塞》)百姓安宁,离不开视死如归的士兵——(引读《凉州词》)危难面前,需要永不退缩的气概——(引读《夏日绝句》)
2.不只是诗中这群征战沙场的将士,不只是王昌龄、王翰这样的文人志士,还有很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包括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都心系国家安危,要为国家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结:国家的兴盛、衰亡,不是一个人的使命,而是每个人的责任,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什么呢?是的,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本课已学的三首古诗的总结,也是对本单元主题“家国情怀”的回扣,在朗读中让学生巩固所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