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作者: 朱立秀 杨梦迪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

【教学目标】

1.积累“文房四宝”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四字词语,探究“四”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2.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生字。

3.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尝试运用。

4.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5.回扣单元学习情境,丰富学习成果,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单元寻根任务

1.回顾单元综合性学习情况,分个人、小组进行汇报。

2.回扣单元情境,明确语文园地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燃起学习的热情。】

板块二 开启园地学习之旅

任务一:日积月累,巧拓展

1.读准字音。

(1)反馈课前朗读作业的数据。

(2)指导“好”“砚”的读音。

2.理解内涵。

(1)交流预习情况。

(2)根据预习反馈,播放视频,了解“望闻问切”的意思。

3.探究“四”字内涵。

(1)引导学生发现“日积月累”中词语的共同点:都有“四”字,都有冒号。

(2)体会冒号的作用:冒号前面是总说,冒号后面是分开说。

(3)关注预习中学生对“四”字的质疑,通过AI讲解,让学生了解“四”字的文化内涵。

AI讲解:传统文化中的“四”象征着坚实、稳固,如成语中的“四通八达”“四平八稳”等,代表着平衡、稳定。“四”还代表着均衡和对称,在空间和时间中起到支撑基本框架的作用,例如“四季”代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循环,“四方”代表着宇宙的无边无际。这些与数字“四”相关的概念包含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4)联系本单元课文,拓展“四大传统节日”“四大发明”等与“四”有关的内容。

(5)讨论:展示与“四”字有关的知识。

任务二:你说我说,解密码

1.回顾课文,感受表达。

(1)出示“交流平台”,找出课文段落,同桌互读,说一说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找一找其他课文中的段落,交流作者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火眼金睛,提炼方法。

学生自主朗读、小组交流,提炼写作密码。

密码一:运用“总—分”的叙述方法。

密码二:在分说时,运用“有的……有的……有的……”。

任务三:实践运用,会表达

1.读一读,寻找表达规律。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一”中的句子,对照流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说清楚的。

(2)出示“词句段运用二”中的句子,想想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写一写,突出中心意思。

(1)观看有关琴、棋、书、画的视频,边看边记录。

(2)交流“记录单”(见表1)。

(3)仿说、仿写,评价指导。

3.评一评,夯实表达技能。

(1)出示学生写话,依据评价量表(见表2)进行评价。

(2)指出学生写话中逗号和冒号混用的现象,插入字典中“冒号”的用法:用于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冒号。

任务四:识字搭桥,提素养

1.生活中识字。

(1)回顾单元词语,出示易错字,交流方法,进行记忆。

(2)反馈“识字加油站”预习情况,指导“税、档”等字的读音。

(3)通过图片等资料对不熟悉的场所进行介绍。

(4)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场所?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的?

2.识字后写话。

(1)选择一个场所,想象场景,围绕一个意思说一说,写一写。

(2)根据表2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四”字内涵,能够帮助学生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关展示传统文化知识的讨论,是对单元情境的回扣,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的培养。观看琴、棋、书、画的视频资料,先记录,后仿说、仿写,从视觉方面丰富学生的寻根感受,强化学习主题,使语文园地的学习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板块三 回扣单元寻根历程

1.组内分享学习心得,对学习成果进行梳理、总结。

2.课堂总结,成果展示。

改一改:修改习作,提交到“畅言晓学”APP中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园地”。

练一练:初试身手,小组内交流、展示学习成果,邀请家长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两项作业,延伸课堂,促进学生深化和完善学习成果,为单元寻根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安徽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