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作者: 徐丽平

主线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0

主线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学习情况,整体把握、系统地选取教学点,分层展现教学要点,融通并联结知识整体,生成连贯性的教学主线,逐渐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主线式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主线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应该如何实施与开展呢?

一、以情境创设为主线,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是2022年版课标的核心词。教师可以以情境创设为主线,如角色表演、故事讲述、辩论等,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的目标。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情境创设为主线,引领学生阅读。首先,在板书课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然后借助多媒体把草原美好风光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随着图片的展示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给学生听。借助图片和音乐氛围,学生的心也仿佛飞到了美丽的大草原。然后教师采取图片再现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草原的天空、小丘、平地等方面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最后让学生从“欢迎远客”“把酒言欢”“依依惜别”等方面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美丽草原的情境,实现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以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美景,倾听关于草原的歌曲,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草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课后练习为主线,习得学习方法

课后练习是编者意图的体现,与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相呼应。在教学中,教师以课后练习为主线,引领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编排了两个课后练习和一个“小练笔”。练习一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练习二要求学生品读句子的表达效果。从课后练习的编排来看,这些练习是与本单元的“双线”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以课后练习为主线,让学生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工作环境和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从这些描写中感受慈母情深。在学生对课文整体脉络及场景把握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聚焦课后练习二,让学生关注课文中反复描写的词句,感受“我的母亲”“立刻”这些词语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阅读,学生从“我的母亲”的反复中感受到了作者亲眼看到母亲辛苦劳作时心灵受到的震撼,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爱,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成长。从四个“立刻”连续动作的描写中,感受到了这四个“立刻”犹如四组镜头,表现出了母亲一刻也不敢耽误,为了家人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这是一种慈母的情怀,但就是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赚到的钱,母亲还毫不犹豫地支持“我”买书看,突出了母亲的伟大,以及儿子对母亲的心疼、理解、感激、敬佩。尤其是最后的“小练笔”,可以把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表达方式的内化,使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教学中,教师以课后练习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读、说、品、写等活动,将整个教学活动穿成了“串珠”,从而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条理清晰。

三、以思辨话题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思辨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表达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主要讲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在洪水来临时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指挥村民脱险的故事,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思辨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老汉的光辉形象。首先,教师可以从课文的矛盾处提出思辨话题:“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他爱自己的儿子吗?你从老汉的一‘揪’一‘推’中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出思辨话题:“你认同老汉的做法吗?如果你是老汉的儿子、妻子,对老汉的做法又有什么看法?”这些思辨话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老汉救村民这一行为转向对自己儿子的态度上。通过思辨阅读,学生对老汉的高风亮节感受得更加深刻。第二个思辨话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体验不同。教师结合课文特点,以思辨话题为主线组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还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四、以关键语句为主线,引导深入阅读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关键语句对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具有促进作用。教师以关键语句为主线,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四年级下册《天窗》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可以以关键语句为主线,组织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并预设学生会围绕着课文中的“泡泡提示语”回答。当学生找出关键语句之后,教师借助课件把“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出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慰藉”的意思,读好“慰藉”一词中的“藉”的读音,并提示学生注意与“籍贯”中的“籍”进行区分。在学生理解课文关键语句中“慰藉”一词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让学生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个句子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它们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最后,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第4和第6自然段,并按照表格里的提示(见表1)完成学习内容。

借助表1的内容,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关键语句里隐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围绕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找句子、理解词语、品读段落、填写表格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这样引导学生阅读,主线清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找准切入点,采用主线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更加连贯。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