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让思维可视化

作者: 秦志平

支架式教学:让思维可视化0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虽然思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搭建情境、问题、表格等教学支架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思维路径,让思维可视化,促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升思维能力,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现以二年级下册内容为例谈谈搭建教学支架的策略。

一、搭建情境支架,拓展思维空间

情境支架是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迁移练习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搭建从抽象知识学习到具体体验认识之间的桥梁,使思维具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青蛙卖泥塘》是一个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青蛙卖泥塘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支架。(1)布置环境,呈现故事场景。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泥塘背景画面,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四人,分别扮演青蛙、老牛、野鸭、小鸟等角色。青蛙是主角,负责推销泥塘;其他动物则是潜在的买家,带着各自的需求和挑剔的眼光前来考察。(2)合作演绎,再现故事内容。青蛙作为推销员,需要充分展现口才。他描述的泥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清澈的水、茂密的荷叶等,略带夸张地介绍泥塘的潜在价值,如泥塘是天然的避暑胜地等。其他小动物则提出相应的质疑和建议。(3)互动讨论,探索改变之路。青蛙在与其他小动物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从而逐步改善泥塘环境,多媒体展现的画面也随之变化:泥塘里的水满了、四周种上了树、铺了一条小路……随着背景画面变得越来越美,学生发现一步步改变后的烂泥塘已经从“不怎么样”转变为“多好的地方”。(4)想象补白,深化故事寓意。青蛙改造泥塘以后决定不再卖泥塘了,可是有一天,老牛来了,看到这里绿草如茵,泥塘周围还有平坦的小路,大声地赞美起来:______。野鸭飞来了,看到泥塘非常清澈,可以在里面游个痛快,非常开心,大声说:______。______来了,看到______,大声说:______。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学生沿着这个教学支架,非常顺利地领悟到课文中蕴含的“发现美好,珍惜拥有”的深刻寓意。

运用情境支架进行教学,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创造力在角色扮演中熠熠生辉,思维空间在具身活动中得到了拓展。

二、搭建问题支架,点亮思维火花

问题支架,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学习要点,解决学习难点。课后习题大多与学习目标有关,也是搭建问题支架的最佳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课后练习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先明确问题,再自主学习、深入思考,最终解决问题。

《蜘蛛开店》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续编故事是在已有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创新,想象的内容需要与课文原始的主题、情节和风格基本保持一致。教师指导学生续编时,除了探寻文中的想象点以外,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从两个方面搭建问题支架。一是顺着文本的正向思路:蜘蛛回到网上继续以前的生活,又改为编织什么?招牌改成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顾客光临?蜘蛛看到后的反应是怎样的?二是探求文本的反向思路:蜘蛛反思前三次编织的情况,得出了什么样的教训?接下来开店,他会做出哪些改变?他将用什么方式编织什么?用什么方式招揽顾客?又会有什么样的顾客前来光临?第一个支架是保持原有模式,运用正向思维提出问题,依据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续编,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可以预见,蜘蛛想法简单,做事不灵活,开店仍然会以失败告终。第二个支架是改变原有模式,发散逆向求异思维提出问题,如改变经营品种、改变计价方式、改变生产方式等,这样就会打开局面,扭亏为盈。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第二个问题支架,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举措,只有这样,蜘蛛才会有继续开店的动力。于是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碰撞出了很多火花,如蜘蛛利用空余时间自己编织好看的眼罩、手帕、枕巾之类的产品,供顾客挑选;引进一台新型编织机,只需要把自己吐出的丝放进机器,设计好图纸,机器就会自动编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就能承接更多的订单,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根据订单所需材料、复杂程度、编织所需的时间来综合定价,使得收费公平合理,增加店铺的盈利。

问题支架强调问题的设计和引导,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答案查询,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搭建表格支架,促进思维发展

表格支架,是通过预设的表格形式,将复杂的信息、概念、过程等进行结构化呈现,有序梳理知识要点,帮助学生直观、系统地理解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讲述了大自然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界中的指南针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天然指南针、特征描述、判断方向的方法三个方面提取课文中的信息并完成表格(见表1)。

通过搭建表格支架,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将课文中分散的知识有条理地集中到一起,横向观察表格,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每种事物的特征来判断方向的方法;竖向观察表格,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加强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通过表格,学生对于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来辨别方向的思维就变得十分清晰,这就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于是他们主动查找课外阅读资料,又发现了很多辨别方向的“密码”,如太阳东升西落;大树年轮疏密不同,宽的一边是南方,窄的一边是北方;蚂蚁洞穴的洞口大都朝南……

通过表格支架,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条分缕析,降低了理解难度,而且结构化的信息更容易被大脑记忆。

支架式教学是一个动态演变、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让隐形的思维在搭建的教学支架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显现出内在的逻辑链条。学生在支架的辅助下,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考轨迹,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新的问题与探索视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