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让课堂教学更有“文化味”
作者: 苏兆坤2022年版课标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结合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理念下,就需要教师积极拓展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信息化教学、学科融合等多种方法让课堂更有“文化味”。
一、基于革命文化类文章,落实革命文化教育
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年代相隔较远,很多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不够充分。因此,在革命文化篇目中,背景知识的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背景知识、背景故事的讲解,不仅能调动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未充分认识到长征的艰难,只将长征看作是一次简单的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拓展关于长征的故事,让学生充分体会长征精神。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拓展学习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七律·长征》中提到了很多地点,这些都是长征经过的地方,你们知道这些地点在哪儿吗?这些地点都发生过什么战役?”之后带领学生在地图上画出长征线路,继续提问:“从地图上我们看到长征的路线曲折蜿蜒,是什么原因导致长征路线表现出这样的形状呢?”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到长征中红军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的艰难和长征精神,教师还可以选择性拓展长征路上的经典战役如四渡赤水,播放沙盘推演视频。在视频中,学生能更加清楚地看到红军处于重重包围之中,认识到双方的兵力差距,以及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当然,在娄山关之战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拓展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这样,教师通过拓展革命历史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章渗透革命文化,让学生对长征有深入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文化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基于文言文教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文言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优质素材,通过背景知识的引入,教师能有效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让文言文阅读更有“文化味”。在文言文阅读中拓展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
如,在《伯牙鼓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播放中国古代名曲《高山流水》,并询问学生:“从音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背景资料:“《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历经千年时光,直到如今,这首曲子依然有不少人喜爱。这不仅与悠扬动听的旋律有关,也与其中蕴含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知道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吗?”由此引导学生正式进入《伯牙鼓琴》的学习。之后,教师向学生拓展《吕氏春秋·本味》这一古代典籍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伯牙鼓琴》的出处,另一方面向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询问:“实际上,‘高山流水’不仅是一首乐曲,也是一个成语,你们知道‘高山流水’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吗?”教师相机向学生拓展“高山流水”这一成语的相关知识。这样,教师结合文言文向学生拓展了音乐、典籍、成语等多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教育是培育下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尤显重要。《太空生活趣事多》不仅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也是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良好载体。
课前,教师介绍我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和重要成就,如,我国航天发展的早期历史,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辉煌成果。通过课前介绍,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和重大成就,而且能够感受到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进步,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兴国的意识,为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奠定情感和认知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特别是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强调科学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接着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能取得如此大的航天成就”,引导学生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理解团队合作、科技创新和国家支持的重要性。紧接着设计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制作一个小型的水滴悬浮实验,让学生体验在失重环境下水的状态变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科学探索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体现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然后通过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相互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描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合作的重要性。课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空生活的乐趣和挑战,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对他们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国家要探索太空?”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还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同时也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文化自信这一素养的要求下,让课堂教学具有“文化味”是相当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拓展多样化的文化素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落实学科育人的理念。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