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蒲公英“儿童油画”社团活动建设探究
作者: 刘春英摘 要:儿童油画是指儿童运用油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儿童美术作品的行为过程,是儿童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情感,具有鲜明的自发性特征。在学校开展“儿童油画”特色社团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儿童油画创作活动,有利于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美育树人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油画;特色社团;小学美育
学校的蒲公英“儿童油画”社团活动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与审美能力、美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文化理解与情感包容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讲求顺其自然、自我探索、乐见多现的原生态儿童油画艺术的创作与绽放。以下为学校开展蒲公英“儿童油画”社团活动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
一、尊重和传承地方本土文化
学校善于挖掘、开发和利用地方本土文化,把本土文化与儿童油画教学相融合。民间艺术构思巧妙、技巧高超、想象大胆、造型夸张,有积极向上的人文历史和美好的故事传说,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有着千年的人文底蕴,拥有广东音乐、飘色、沙坑醒狮、沙坑舞龙、龙舟竞技、兰花种养、砖雕、灰塑、木雕、壁画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这为儿童油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中,沙坑醒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飘色、沙湾砖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如沙湾飘色、广东音乐、龙舟彩船等活动中的道具、服饰、头饰和布置,无不渗透着美学元素。把优秀的沙湾本土文化资源与儿童油画教学进行巧妙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推动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与时俱进,引入综合材料绘画
综合材料绘画是运用多种物性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的作品形式有别于传统材料的绘画作品。综合材料绘画形式多样,主要分为平面类和立体类。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开展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实践研究,把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与生活经验、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发展、艺术审美等结合在一起。将综合材料绘画引入“儿童油画”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油画艺术创作。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接受美术教育,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这具有深远的美术教育意义。
首先,核心素养下在学校“儿童油画”社团中开展综合材料绘画实践探究,具有长远的实践意义。开展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应该尊重学生的少儿天性。在创作实践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与审美能力、美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文化理解与情感包容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讲求顺其自然、自我探索,实现“不教而教”。通过创设相对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并引起思考。引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创作艺术作品,形成对艺术深刻的感悟。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实践中注重差别化教学,坚持创新性原则,包容儿童美术作品的“不完整性美”和“偶然价值”。
其次,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能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想象力非常丰富。综合材料通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五颜六色的丝线、珠子、纽扣、花朵和塑料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材料重新剪切和拼接,呈现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加学生创造兴趣,更好地认识世界。综合材料绘画在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实践运用,能给作品带来丰富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开拓视野,拓宽艺术思维,了解新的艺术种类,发掘自己的表达潜能,丰富和完整学生视觉审美上的艺术需求。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融入油画创作的学习方式,引入丰富的绘画主题,让学生收集身边各种材料丰富自己的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相关作品,更好地表达自己创作的精神世界。我们在学校“儿童油画”社团活动中,努力探索综合材料绘画的各种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对集体收集的材料进行拼凑、粘贴、绘画、拆组等,呈现的作品颠覆了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
最后,通过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实践研究,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文化与生活,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通过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实践研究,如树根创作、旧瓶新颜等,开发综合材料绘画的实践体系,深入研究综合材料绘画的实践内容和题材。例如,了解中西文化油画的发展历史、向大师学习、深挖本土文化的相关素材、结合艺术与科技进行畅想、运用各种材料展开实践体验与主题创作活动。综合材料绘画的演变和时代发展同步,是以观念为导入,用自由多样的表现手法混合各种材料来创作,表达创作者的独立精神和价值判断。其审美价值、材料的肌理、质感与情感表达,需要在作品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并结合创作实践,运用各种媒介,充分表现风景、人物的特点和主观感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综合材料的魅力,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
三、多方式创作与体验
通过欣赏世界名作、向大师学习、临摹、组织写生、主题性命名创作、参观美术馆、定期举办画展和充分利用各种平台等学习方式进行创作与体验。通过对“儿童油画”社团建设的研究,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很重要,而向大师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提高眼界与审美的方法,教导学生站在这些大师的肩膀上汲取营养再寻突破。通过欣赏世界名作、向大师学习、改改画家的画、户外写生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与深入的观察力。我们把儿童油画教学的场地搬到户外去,能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在沙湾古镇写生,学生不仅能直观感受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此外,我们在开展社团活动建设中,定期举办儿童油画作品展,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学习,邀请画家进校园讲解创作方法和指导创作体验。让画家亲近学生,让油画走近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创作中去。
艺术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同一题材的内容可以常画常新,从线条到色块,从平面到立体,从写意到装饰,从具体到抽象,艺术的形式、材料的综合运用,本身也极富美感,极有探讨价值。
“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进而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美术作品以不同形式在北京、重庆、深圳、杭州、西安、巴黎等城市展览交流。儿童油画作品多次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儿美术》《美术报》等发表。多次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蒲公英行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主办的各类全国性重要少儿美术展览活动。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为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奠定厚实的基础。
在美育的路上,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向美而行。让美育绽放缀缀繁花,结出累累硕果。因为美育,是自然的呼唤与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