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
作者: 任亮亮 欧阳景春
黑龙江省在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上,正通过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黑龙江省依托其独特的冰雪资源,打造了以冰雪节庆活动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为了进一步推动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黑龙江省正在探索更多创新模式。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概述
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融合案例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冰雪大世界”与“满族风情园”的结合。冰雪大世界利用哈尔滨的天然冰雪资源,打造了集观赏、娱乐、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冰雪艺术节庆活动。游客不仅可以在冰雪大世界(如图1所示)中欣赏到精美的冰雕艺术,还能体验到满族的民俗文化。通过参与满族服饰的试穿、满族传统美食的品尝以及满族传统游戏的体验,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满族的历史和文化。
“赫哲族渔猎文化体验区”也是较为成功的项目。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渔猎为生。在这一体验区内,游客可以亲自参与赫哲族的渔猎活动,如冰上捕鱼、雪地狩猎等,同时学习赫哲族的渔猎技巧和生活方式。通过这种互动体验,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到独特的自然风光,还能深刻感受到赫哲族文化的魅力。这种体验式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旅行经历,也为赫哲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的特色与亮点。满族和赫哲族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文化元素,虽然在旅游项目中得到了展示,但日常生活中使用和传承的人数却在减少。因此,黑龙江省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黑龙江省在民俗文化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通过将民俗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如在学校课程中加入相关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为文化的长期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省望奎县的文旅产业发展趋势喜人。当地政府对文旅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望奎皮影(如图2所示)是从河南传过来的文化,具有跨文化的底蕴,技艺方式繁杂多变,其中涉及皮料制作、皮革雕刻、上色、乐器配合、唱腔等多种环节,较之剪纸技艺更加难以大规模教学。当地部门对其高度重视,但是侧重于传统技艺,发展思想固化,并未与现代化、大学教育相结合。文创周边局限于旅游,发展局限,宣传方式固化。
在创意设计产业中,望奎县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一方面,国内其他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在积极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产品层出不穷,对望奎县的创意设计产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对竞争态势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望奎县创意设计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制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返乡发展。未来建设基层主要依靠高校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返乡建设。高校与各级政府应为年轻人提供发展的平台,鼓励其大胆创新,促进非遗文化与时俱进。
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作用。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还能有效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黑龙江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研究,通过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文化村等形式,让民俗文化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其次,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鼓励他们参与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再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民俗文化资料,防止文化遗失。最后,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黑龙江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坚实,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该省的康养旅游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注重游客的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黑龙江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如“森林氧吧”“温泉小镇”等,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黑龙江省康养旅游的知名度,也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相关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黑龙江省目前积极与国内外的旅游机构和企业合作,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的康养旅游理念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本地康养旅游产业的水平。通过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如冰雪节、森林节等,有效宣传了黑龙江省的康养旅游资源,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黑龙江省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坚实,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政府和企业正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康养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
开发民俗文化融入康养旅游产品项目。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与康养旅游产业的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将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康养旅游的重要内容,如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游客在体验康养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参与当地的文化生活。通过组织游客参与剪纸、面塑、冰雕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康养体验,还能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品,如结合当地特色美食的养生餐饮体验,或是以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为基础的健康调理项目。通过这些产品,游客不仅能享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恢复,还能学习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传统知识来提高生活质量。
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融合还体现在住宿设施的建设上。利用传统民居改造的康养民宿,不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通过装饰、文化活动等方式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融合还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通过与当地文化学者、艺术家和康养专家的合作,不断探索民俗文化在康养旅游中的新应用,使民俗文化成为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融合的可行性。在黑龙江省,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的融合不仅可行,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康养旅游的增值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体验。例如,可以安排游客参与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的冰灯节、端午的龙舟赛等,让游客在享受康养服务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地道的民俗风情。其次,提高文创产品的实用价值。例如,可以申请形象专利,与奶茶店等食品包装品牌合作形成周边联动并创造经济效益。最后,创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宣传模式。例如,鼓励大学生参与皮影的创意设计,扩大皮影戏的社会认知度。
民俗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康养旅游的各个环节,从旅游宣传、接待服务到旅游活动的策划,都能体现出地方文化的特色。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的融合,可以通过培训当地居民来实现。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让当地居民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者和康养旅游的服务者,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还能促进当地就业,带动社区发展。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企业可以投资开发与民俗文化相关的康养旅游产品;社区则可以组织居民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旅游服务工作。通过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将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旅游体验。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种类丰富,历史悠久,唯独缺乏宣传与传承,这也是我国大部分民俗文化保护面临的共同问题。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能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通过将民俗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中医养生理念等元素融入康养旅游,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于文化体验和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同时,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结合,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展望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未来,黑龙江省应继续深化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同时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课题项目:2020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产教融合模式下传统漆艺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开发与创新研究”(202010236027);2023年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YWF10236230107)。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