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熏香情结
作者: 赤壁入冬,万木凋敝。在室内,我焚香读书,读的是《魏武帝集》,虽为古本,但读来异常有趣,让人觉得曹操是立体的,是丰满的,是可爱的。当落难的汉献帝无人照拂时,曹操迎汉献帝,不仅安顿了东汉王朝的一众人等,还上了一道道奏章,比如《上九酝酒法奏》,让汉献帝能喝到美酒;《上杂物疏》《上器物疏》,给了落魄的汉献帝仪仗车队,还给了汉献帝皇室尊严,而后,才有了奉天子以令不臣。
在曹操给汉献帝上的诸多“疏”中,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竟然心细如发,连熏香的香炉都一一进贡到位。比如,在《魏武帝集》中,我们看到,曹操赠送的诸多器物中,有如下内容:“御物三十种,有纯银参镂带漆画书案一枚,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参带圆砚大小各一枚。御物有漆画韦枕二枚,贵人公主有黑漆韦枕三十枚。御物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下盘自副。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御杂物用,有纯金唾壶一枚,漆园油唾壶四枚,贵人有纯银参带唾壶三十枚……”不难发现,单是金香炉、银香炉、铜香炉就不在少数。

无疑,曹操是一个极具熏香情结的人,也是一个极其贴心入微的人。
曹操对熏香和香料的偏爱,不仅是对皇帝,对朋友,哪怕是政敌,也毫无疏漏。
一次,曹操偶得五斤上好的大食国的鸡舌香,突然想起诸葛亮,念及“如此好香,惟大雅之人方可受之”,旋即将鸡舌香精心地包裹起来,修书一封,赠予诸葛亮:“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鸡舌香为何物?也许很多人不知。鸡舌香,即丁香,可以口含,类似于如今的口香糖,也可用于烹饪。
千里之外,馈赠以香。曹操不愧为“孟德”,实有大德之风。诸葛亮收到鸡舌香后,也大悦,随即明白,这是曹孟德让我“明德惟馨,少造杀戮也”。五斤鸡舌香,再贵,能贵到哪里去,可以确保百姓免遭战争之伤害,实在是大雅至极。
当然,爱出者爱返,诸葛亮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赶忙修书回应:“亮本南阳山民,能借馨育德,可与公共勉矣,复奉武夷千年高山岩茶以解劳顿。”
这就是古代的政敌,哪怕兵戎相见,也不失仪。赠香还茶,以茶香换熏香佐料香,香来香往,求的是朗朗清气。
对自己的部下,曹操也是慷慨大方。比如荀彧,曹操就特别关照其熏香。我们可以看到《襄阳记》中的记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荀彧到哪里去,要提前三日在他坐的位子上熏香,何等奢靡,但曹操默许,足见曹操爱才。
曹操虽然对待皇帝和政敌如此慷慨,但是严格要求家人。他曾在《内诫令》里这样规定:“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后诸女配国家,因此得烧香。吾不烧香,恨不遂初禁,令复禁不得烧香。其所藏衣,香著身亦不得。”天下初定,家中不得熏香,这是明令禁止的。
后来,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才可以不受《内诫令》的约束。但字里行间,他还是希望女儿依然能遵守这个规定。
香料实在是太宝贵了,曹操是怕家人损公肥私,自己身为魏王,要率先垂范,为百官做榜样。那么,如果室内实在有异味怎么办呢?曹操仅此允许破例:“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蕙香。”
提及熏香,不得不提及曹操在临终前的“分香卖履”一事。这则事件记载于曹操交代后事的《遗令》之中:“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一句“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便能看出,曹操临终前的牵挂,还不忘分香给自己的夫人们,并给她们指明了赚钱的门路,即可以编草鞋来售卖养家。这是何等光明磊落,何等大公无私。
走笔至此,让我想起曹操获封魏王的那一年。曹操在给汉献帝的答谢上书中提到这样八个字“身非己有,不敢自私”,他已经不是自己的自己,从熏香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历史中的曹操把自己都献给了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