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防癌密码”

作者: 陈雪飘 刘子琪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400万消化道肿瘤病例,其中35%可通过饮食干预预防。国家癌症中心同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肿瘤年新发病例约150万,其中50.4%与不健康饮食有关。这场餐桌上的健康保卫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餐盘中的食物搭配。

餐桌上的致癌“黑名单”

红肉与加工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加工肉列为1类致癌物,红肉如猪肉、牛羊肉等被列为2A类潜在致癌物。加工肉如培根、香肠、腊肉等含有亚硝酸盐,会在胃酸中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在肠道内代谢会产生自由基,长期摄入红肉会损伤肠黏膜细胞,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建议用鱼肉、禽肉等白肉及大豆制品替代部分红肉,将每周红肉的摄入量控制在500克以内。

高盐饮食

过量摄入盐会破坏胃黏液屏障,增加胃炎和癌变的发生风险。高盐饮食与幽门螺杆菌的定殖能力增强有关,而咸菜、咸肉等高盐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可与食物中的胺类物质结合生成亚硝胺,显著增加胃癌发生风险。建议日常烹调用醋、糖及柠檬汁等替代部分盐,享受低盐美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食盐(包括加工食品中的隐性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

高脂食物

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皮、甜食点心和高温油炸食物等,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含量较高,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通过激活促癌信号通路、促炎、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等机制促癌。建议多采用蒸、煮、炖、拌、烩、白灼等烹调方式,少吃煎炸、烧烤等食物,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精制糖

长期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和甜品,以及过多的精制糖及精白米面,可导致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慢性炎症,继而增加消化道肿瘤,尤其是结肠癌和胰腺癌的发生风险。建议用全谷类、杂豆类、薯类食物代替部分精白米面,尽量减少含糖饮料和甜品的摄入,可改用天然甜味食物,如每天吃200~350克水果。

餐桌上的“抗癌护卫队”

全谷物:肠道的“生态清道夫”

全谷物如藜麦、燕麦、荞麦、玉米和糙米等,不仅富含膳食纤维,也是B族维生素、矿物质及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中,纤维素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抑制其吸收,还可为肠道益生菌提供食物,打造健康的肠道微生态,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应摄入50~150克全谷物,每天或每餐保证全谷物、杂豆类或薯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占主食的1/3~1/2。

新鲜蔬果:天然的“DNA守护神”

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等有益营养素,能够协同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橙子、猕猴桃、彩椒等蔬果富含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减少胃癌的发生;葱姜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等食物富含有机硫化物,可以预防胃肠肿瘤的发生。建议每天食用5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总量不少于500克。大蒜切片或拍碎静置15分钟后再炒菜或凉拌,抗癌成分活性显著提升。

益生菌:肠道的“免疫军团”

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可定殖在肠道,不仅是天然的生物屏障,还能训练肠道免疫细胞,有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过敏、降低肠癌发生风险。而可溶性膳食纤维素如低聚果糖、水苏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等,可作为益生元,促进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增殖。其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同样具有防癌和抗炎作用。日常可通过酸奶、纳豆、益生菌制品等补充益生菌,用全谷类、豆类、蔬果、纤维素制剂等补充益生元。

优质油脂:细胞的“保护伞”

优质油脂如橄榄油、亚麻籽油、茶籽油、菜籽油、鱼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表明,亚麻籽油中的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Omega-3脂肪酸,具有减少炎症、调节免疫力等作用。长期食用橄榄油的人群,患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较低。建议在日常烹饪中优选橄榄油、亚麻籽油来凉拌菜或者烹饪,用菜籽油或茶油替代部分大豆油或花生油炒菜。每周食用2~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等。

茶与咖啡:东西方的“养生哲学”

绿茶和咖啡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绿茶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能降低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咖啡含有绿原酸和咖啡因,同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适量饮用可能降低肝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餐桌之外的“防癌必修课”

温度控制:守护食管的第一道防线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警告,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高温食物和饮料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长期摄入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建议大家用餐时使用测温勺,待食物温度降至50摄氏度以下再吃,避免“趁热吃”带来的健康隐患。

足量饮水:细胞的“排毒SPA”

水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基础,机体缺水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影响免疫力。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饮用8~10杯(1杯200毫升)水,普通人可选择白开水、茶水、绿豆汤等健康饮料。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排毒。

进食节奏:细嚼慢咽的健康智慧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嚼慢咽不仅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还能使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致癌物,让胃癌风险降低15%。建议大家坚持“20+20”原则:每口食物咀嚼20次,每餐进食20~30分钟。

生活方式:全方位的健康防护

研究发现,每日进行30~60分钟或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20%~45%的消化道癌症发生风险。而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每日规律睡眠7~8小时,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物节律,增强机体免疫力。每日坚持户外活动15~20分钟,可以补足身体所需维生素D。

科学膳食搭配示例

早餐:燕麦粥(25克燕麦)+全麦面包或馒头(25~50克面粉)+水煮蛋(1个)+酸奶1杯(200毫升)。

加餐:蓝莓(100克)+核桃仁(10克)。

午餐:藜麦饭(50~100克米)+清蒸鲈鱼(100克)+胡萝卜香菇西蓝花(250克),油盐适量。

加餐:苹果(半个)+酸奶(100毫升) 。

晚餐:荞麦面(150克)+白萝卜汆丸子(瘦肉50~75克,北豆腐80克,白萝卜100克)+蒜蓉油麦菜(200克),油盐适量。

餐桌防癌口诀

红肉加工要限量

高盐烫食莫贪尝

全谷果蔬配发酵

茶咖适度保安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