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高原,如何做到美梦香甜
作者: 殷欣美丽而又充满神秘感的青藏高原,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领略壮美的风光。很多初上高原的朋友都会出现晚上睡不着的情况,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不高,第二天仍然感觉很疲惫。这就是急性高原睡眠障碍,是初到高海拔地区人群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
作为国家派往西藏地区的医疗援藏队员,我和同事们对急性高原睡眠障碍深有体会。初到高原接触低氧环境的当天晚上及随后几天中,我们陆续出现睡眠障碍,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等反应。急性高原睡眠障碍给我们带来诸多不适,但其本质是身体发出的适应信号。我们正确面对,通过科学阶梯适应、合理药物辅助和供氧装备支持等措施,大多数睡眠障碍和伴随的不适感在几天内都缓解了。
缺氧是主要原因
高原低氧环境是造成急性高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低氧引起机体缺氧,症状可见于全身各系统,而神经系统对高原低氧环境最为敏感,集中表现在耗氧量最大、氧储备最少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体重的2%,但人在平静状态下大脑的耗氧量超过全身总需氧量的20%。一旦大脑缺氧,大脑皮层细胞就会受到影响,造成神经调节紊乱。
刚上高原,人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低氧环境,此时最容易出现急性高原睡眠障碍。大脑在缺氧初期,兴奋度过高,就会直接影响睡眠,睡眠质量差又会增加耗氧量,从而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形成“失眠—缺氧—失眠”的恶性循环。
急性高原睡眠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失眠,有入睡困难、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白天精神不集中等问题,还可伴有头痛、疲倦、食欲减退等高原反应症状。典型症状为登高后72小时内出现睡眠障碍,一般至海拔2000米以上即可出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失眠症状可进行性加重。超过海拔4000米,患者会有强烈的反应,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入睡困难:人们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进入睡眠状态。

睡眠质量下降:易醒、多梦等现象较为常见,导致睡眠质量差。
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缺氧导致睡眠期间呼吸紊乱,部分人在高原环境下可能出现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
白天疲倦:由于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可能感到疲倦、精神不集中。
长期睡眠障碍危害健康
急性高原睡眠障碍与普通失眠,在病因和环境背景上有所不同。普通失眠可能与生活压力、心理问题、环境噪音等因素有关,而急性高原睡眠障碍主要是由高海拔地区缺氧、气压变化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急性高原睡眠障碍除了影响睡眠质量,还可加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睡眠障碍若长期得不到缓解,还可导致免疫力下降,让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消化系统的功能受损,同时影响大脑功能,使人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一部分人在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后,急性高原睡眠障碍可能会自行缓解,睡眠质量可能慢慢改善,伴随睡眠障碍出现的头痛、乏力、血压升高、头晕、食欲差等症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急性高原睡眠障碍可能会持续存在,这类人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长期治疗和管理。
多种方法积极治疗
治疗急性高原睡眠障碍,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氧疗 治疗急性高原睡眠障碍的关键在于尽快改善缺氧状态,患者可通过吸氧来缓解症状。高压氧治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打破缺氧的恶性循环,迅速、高效地改善缺氧状态。
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等,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也可改善睡眠质量。
调整环境 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光线等的干扰,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做好预防很关键
预防急性高原睡眠障碍的关键在于适应高海拔环境,建议初上高原者缓慢增加所处地区海拔高度,给予身体充分的适应时间。此外,大家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充足休息 在高海拔地区,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在22时左右,人体内促进睡眠的物质分泌较为旺盛,此时入睡最佳。
饮食调节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或过饥。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物钟和促进睡眠,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曾有高原反应的人,应避免爬高,如果必须爬高,就要尽量避免速度太快,以防出现不适。
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对改善睡眠至关重要,大家可以尝试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帮助缓解焦虑、减轻压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异常哭闹,3岁以下儿童应避免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慢性病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心衰患者急性高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会增加数倍,如前往高海拔地区,需要由专业人员严格评估身体状况。
打鼾人群 这类人睡眠质量本就差,容易在睡眠中缺氧,高原环境可能使单纯的鼾症发展为睡眠呼吸暂停,加重缺氧状况。
预防入睡困难小窍门
1.只在有睡意时上床休息。没有睡意时,强迫自己上床休息常适得其反。尤其是在高原上,当气候、环境发生改变时,“瞌睡来了”才好入睡。
2.躺下15~30分钟仍未入睡,如果继续躺在床上,可能越躺越清醒。这时,大家可以起床进行简单的活动,在室内走一走,然后再尝试入睡。
3.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睡前看电视容易引起神经兴奋,导致入睡困难。睡前聆听轻音乐或催眠曲,有助于快速入睡。
4.情绪波动是睡眠的最大障碍。临睡前要避免情绪激动,尽量减轻心理压力,不要胡思乱想。
5.戒烟限酒,避免服用咖啡、浓茶等容易引起兴奋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