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鲍勃·迪伦0

对于鲍勃?迪伦的崇拜者而言,以下事实几乎是确凿无疑的。1941年5月24日,当时还名为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Robert Allen Zimmeiman)的鲍勃?迪伦诞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杜卢斯市(Duluth)。20世纪60年代,迪伦离开了他的家乡,游历到纽约去拜访他所崇敬的英雄:当时美国民间音乐的传奇人物乌迪?古斯利(Woody guthrie)。在此以后迪伦离开了纽约,开始在格林威治村附近演出。他的第一次演出据信是1961年4月1日在哥德的民谣之城俱乐部。《纽约时报》一次热情洋溢的采访后,迪伦引起了著名制作人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的注意。哈蒙德将迪伦引荐给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迪伦第一次与唱片公司签订了合约。1961年10月,迪伦第一张以自身命名的专辑推出。据当时的报道,这张收有他演唱的传统民谣歌曲的唱片触怒了普通听众,但它的确引起了民谣界的注意。

在纽约期间,鲍勃?迪伦的确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民谣歌手之一,不过那时的民谣歌手(folknick)和所谓的奇装异服者(beatnick)没有多大区别。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想成为民谣歌手得比当奇装异服者多一点才华,因为你必须会弹奏一些乐器,唱一些歌。民谣歌手身着西部风格的服装,奇装异服者穿牛仔,戴玳瑁项链。都市里的民谣歌手向往大萧条年代的浪漫情调,但不幸的是那个年代已经远去。当时的一首歌曲中曾这样唱道:“如果你已经18岁,中产阶级,犹太血统,住在布鲁克林,想成为民谣歌手,你该做些什么?”答案是:至少可以给自己改一个更像民谣歌手的名字,于是艾伦?齐默尔曼成了鲍勃?迪伦。

不过,谁都知道伟大的艺术家不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鲍勃?迪伦的确为自己早年的经历罩上了层层迷雾,但他日后的作品也证明他确实是摇滚乐“最终的谜”。如同一些评论家所说:在鲍勃?迪伦的天资得以展现之前,艾尔维斯?普莱斯利赋予摇滚乐以形象和存在的理由,披头士确定了摇滚乐在艺术界和音乐界的地位,而鲍勃?迪伦则证明摇滚乐有的可说。

鲍勃?迪伦本人在90年代接受采访时对摇滚乐评价并不高,甚至将它贬损为“神长了的四拍子12小节的布鲁斯”,“17岁白人孩子的玩意儿”,“虚假的性尝试”,事实是鲍勃?迪伦的音乐使摇滚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表达方式乃至一种文化现象。

对于其他乐手而言,鲍勃?迪伦更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他也是一个音乐的革新人物。20世纪60年代早期,鲍勃?迪伦凭借自己的歌声推动了民谣这一略显沉暮的形式,使民谣具有更为强烈的个性,而且带有了反省的意味。1965年,鲍勃?迪伦宣告他的民谣生涯结束,正式进入摇滚乐坛。此时他实际上重新演绎了这两种音乐模式,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两种主要音乐力量融汇为民谣摇滚铺平了道路。时至20世纪70年代,鲍勃?迪伦又脱离了民谣摇滚运动,寻求一种更倾向乡村音乐和摇滚乐的风格。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专辑《慢车开过来了(SlowTrain Coming)》和《拯救(Saved)》中明显感受到鲍勃?迪伦曾经皈依基督教,但随后又脱离了这一宗教,回归到他早年对犹太教的信仰。

简而言之,在我们这个时代,鲍勃?迪伦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毁灭人们对他的期望,无论是在音乐手法还是歌曲含义上。1996年,鲍勃?迪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了一次采访。在采访中他拒绝承认自己是一名抗议(protest)歌手,并且认为抗议歌曲热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人们根本不应该听抗议歌曲”。不过如今这些已经不足以让人们过于惊讶,因为同一个曾刻意宣扬自己早年流浪生涯的鲍勃?迪伦现在已经在不屑地表示他对旅行不感兴趣。不管怎么说,1989年,鲍勃?迪伦被载入《摇滚名人录》。这也许是他最终摆脱了“奇装异服者”形象的证明。1999年底,鲍勃?迪伦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风云人物之列,《时代》的编辑也承认,这个家伙为什么被这么多人看好,“答案已随风而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