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工作:香烟钥匙打火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沈宏非)
“香烟钥匙打火机”,北京机场的安检员们,每天都要对正准备通过安检通道的乘客,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一句话。遇上认真负责的安检员,还会主动将一个盘子端到你的面前。
我不敢肯定这是不是一句机场系统的标准工作用语,不过,我和99%以上的成年乘客一样,都知道绝对不是有关部门利用“一夫当关”之便在向乘客硬性兜售那三件小商品。“香烟钥匙打火机”既含有程度不同的金属成份,又是乘客随身携带的常用物品,因而,此举纯系为避免当此三件身外之物随乘客之肉身通过金属探测门时,发出不必要的警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提升双方之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预警措施。
我有香烟和打火机,不过并没有随身携带钥匙的习惯——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对这句话更有兴趣。按照常识,有香烟必有打火机;按照逻辑,“香烟”应该和“打火机”并列,而在这三样物品当中,又以钥匙的金属含量最高,理应被列在警告之首。“钥匙”的中间插入,很显然只是出于句式、音律以及节奏上的考虑,念起来有七言绝句的韵味。即使是随身物品中后来又多出了最为重金属的手机,手机这个词似乎也未能被增补到“香烟钥匙打火机”的行列之中,我相信,这既非疏忽,也不是偷懒,主要是没有人忍心去破坏那音律上的美感。我还发现这七个字主要针对男性乘客,与此同时,这七个字进而使我对飞机乘客的随身携带物品,产生了一种无聊的兴趣。
去年夏天,专为旅游业界提供资讯服务的德国东亚研究协会对3000名旅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3%经常搭乘飞机的德国旅客承认,每次上机均随身携带玩具熊,而携带此类“搂抱玩具”上机的女性乘客,更高达7%。该组织还发现,大多数的飞机常客喜欢带家庭照片,其中二成九人会把这些照片收藏在钱包或行李箱内。此外,带私人枕头和吉祥物上机的乘客,亦各占5%,携带私人信件和宗教物品者则各占2%。不过,有六成二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完全不会携带上述物品上飞机。
在天上飞来飞去,频频外出公干的丈夫的忠诚度,使不少在地面上的美国妇女甚为担优。用贞操带管束之,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不过问题是,传统型的金属贞操带,会使乐于让妻子放心的丈夫们在每次通过金属探测器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美国人米勒因此发明了一种全塑料贞操带。据报道,这种名为“CB-2000”的贞操带非常轻便,附有一把牢固的锁,而且保证不会令金属探测器响起警报。发明者米勒已向美国专利局递交申请,不过专利局似乎不喜欢贞操带这个名字,宁愿称之为“保障性安全装置”。
航空公司和机场当局似乎要为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花费越来越多的精力,在这些麻烦物品的清单上,还包括有人随身携带的一些多余的肉。去年,体重为374磅的法国男子图泽和法国航空公司之间就曾出现过一起“重大”纠纷:事缘法航方面以图泽的体重为由,强行要求其购买“双座位机票”。对方坚持不妥协,法航则拒绝其登机。事后,法国“肥人权益组织”主席韦尔热代表该国350万过胖人士抗议说:“事件反映航空业未能为肥胖人士设想。过胖本身已是痛苦,为过胖人士在飞机上预备一两个位子,总不是难事吧。”但是,欧美多家航空公司却群起支持法航,并异口同声宣布,乘客占多少个座位,就该付多少个座位的价钱。代表265家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发言人说:“这不仅是基于商业考虑,更与其他乘客的权利有关。如果飞机已满,难道我们要因为有人占用了两个位子而叫其他乘客下飞机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又表示,肥人在飞机上还会引起安全问题,例如,飞机师原则上要在所有乘客系妥安全带后方能起飞,但一个374磅的胖子能否系妥经济舱里的安全带,却是个疑问。
随身携带“搂抱玩具”、家庭照片、私人吉祥物、全塑料贞操带以及被禁止随身携带、或者必需为此付出双重代价的多余的脂肪,皆与安全问题有关,与全塑料贞操带一样,属于广义的“保障性安全装置”。在我国,尚未见有类似的统计或报道,我托人去问了一位在机场搞安检的,回答是:手机,以及巨额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