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的4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口袋怪物
掐指算算,皮卡丘也有4岁了。1996年,皮卡丘诞生于日本。它本是日本著名电子游戏公司任天堂作为一款新游戏推到世上的,这个游戏叫做“口袋怪物”,玩家必须搜集培养自己的口袋怪物,提高能力以打倒并获得其他的怪物。这游戏立刻风靡了全日本的中小学生。游戏中的那些口袋怪物们造型实在太可爱,吸引了不少女孩子甚至成人的喜爱,特别是男主角小智的伙伴PIKACHU(皮卡丘),更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宠物。趁着这股热潮,1997年,皮卡丘的电视动画片推出,甫一露面就夺得当时电视收视率之冠。1997年12月15日,东京电视台放映皮卡丘第38集时,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看卡通导致昏迷事件。该集的内容是描述主角们为了追捕一只电脑病毒型的敌人而进入电脑,而电脑世界内大量地使用透过光的闪光效果,该集的色彩指定又用了红绿白黑这四种人眼最为敏感的颜色,再加上连续4秒内每秒近30次的强烈闪光,导致观众产生过敏性反应,这种因视觉刺激引发的症状称为“光过敏性癫痫症候群”,结果造成当晚日本全国有512人紧急送医,还包括一些大人在内。
击败《狮子王》
如果皮卡丘还只是在日本国内兴风作浪的话,那它还不致与瑞奇·马汀平起平坐。关键是后来美国人把这只小胖鼠引进了美洲大陆。
任天堂美国公司的副总裁盖尔·蒂尔登说起他第一次看到皮卡丘的感受:“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是多么喜欢,特别是对皮卡丘的真情实感。这个游戏还鼓励一种同伴间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认为,虽然这种浪潮中渗透着日本风土的文化,但美国的孩子是能够欣赏它的。”这样,任天堂美国公司拍板买下了皮卡丘系列片的全部版权,交给它所属的“4KID娱乐公司”改编成英文版。
这种改编不是配上英文翻译就完了,而是全部重新改写剧本,重配音乐,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影片的背景变得更简洁生动,将所有的建筑、街道都改成英文名字,总之,拍成一部“美国化”的新电影。“最后的结果是,”电影的改编者之一格罗斯费尔德说,“这部电影结合了日本动画片充满活力的视觉感受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妙的音乐。”
1999年2月13日,皮卡丘的电视片第1系列(包括为2~11岁儿童、6~11岁儿童和2~11岁男孩、6~11岁男孩系列)先在美国广播网上演,到了11月12日,美国人重新制作的皮卡丘电影《Poke mon: The First Movie》正式公演,它们在美国的东西海岸间掀起了有如海啸般的巨浪。电影《皮卡丘》在首映周末全美票房高达3240万美元,击败了《狮子王》、《虫虫特工队》等动画大片,成为电影史上首映票房最高的动画影片,而且一连数周,《皮卡丘》雄踞全美票房冠军宝座,让一向无往而不利的好莱坞影片也尝到被其他国家流行文化反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