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8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梁志业 杨东明 邢山虎 陈文彬)
走捷径,通过媒体吹泡沫,是中国许多企业发家致富的必走之路,姜伟这一次只不过是忽略了“伟哥”背后的风险。我们在总结企业失败的教训时,对泡沫与媒体操作的关系还是深入透视不够。这种捷径只要还能走通,企业成长就难以真正良性。
天津 梁志业
说说少年留学生
据报纸上透露,现在上海每年赴欧、美、日、澳等地留学的中小学生数,已从前些年的极个别增长到1000多名,且仍在不断上升。
4月16日至18日,’99上海国际教育展,赴欧洲、美国留学咨询会分别在上海图书馆的展览厅和多功能厅举行,我不禁惊讶于洋教育竟是如此昂贵的商品!比如,到瑞士的蒙特罗莎中学,每年费用是26600美元(包食宿),如再想去瑞士的欧洲大学总部继续深造,本科每年将花15600美元,硕士每年要21000美元,都还不包食宿。
更奇怪的是,来这参观的家长不一定都是些身价颇高的白领新贵和成功人士。尽管出国留学低龄化意味着花更多的钱,但很少有家长在咨询时先问令普通工薪阶层咋舌的费用。不少家长直截了当地回答:“钱不是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中介公司或机构的可靠性、孩子在国外住得怎样、有没有人管、那儿犯罪率如何等等。而学生则最喜欢打听:这所学校是否有名,课程设置怎样,有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针对学生和家长们的这种心态,有的学校明确规定,不要考TOEFL,不要GRE,只要有钱就可以了。一些机构不顾市教委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出国留学”的规定,还是打出招收9~10岁的学生的招牌,结果在有关方面的批评下,组织者当场撤掉了招收小学生和初中生资料的发放点。
我无意对这些热情的人们说三道四,事实上,他们这样义无返顾地将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国外也都有着十分充足的理由。我接触的几位家长都对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提出了批评,他们说我国的教育在小学、初中还可以,但是高中阶段纯粹为了应付高考,填鸭式教育,学生负担太重,竞争又太厉害,学生被迫一遍遍背着他们不感兴趣、将来也几乎完全没用的东西,简直是浪费时间。
我只是怀疑,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狂热就一定能使孩子的未来前途无量吗?独自在举目无亲的异乡生活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在国内和父母身边不能成材的孩子就一定能在成为异乡客之后成材吗?
我们的家长都是充满牺牲精神的,他们为了孩子不愿考虑自己失去了什么。但他们是否认真思考掂量过孩子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以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为孩子着想决不仅仅意味着自我的牺牲,孩子的成长并不如此简单。
上海市淮海路 杨东明
“微软”为什么成为“千夫指”?!
贵刊第8期刊登的张劲松先生的文章《恐“软”症的另一边》一文中部分文字与事实不符,作者对一些问题似乎还没有看清楚。
同处于IT行业,曾经与“微软”结成坚强Wintel联盟的Intel公司;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厂商IBM,机器价格最高;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为什么都没有挨骂?!只有“微软”被千夫所指?!张先生在文中提到与“微软”作对的公司非常多,一一列举后发现基本囊括了所有的知名软件公司,就连收留莲花的硬件厂商IBM也有了不是。“微软”弱小的时候正是当时的IBM公司给了它公平竞争的环境才得以起家。
有一点可能是张先生没有看透的:那就是“微软”完全奉行“赢者通吃”的信条!你的公司发展远景比我好,你的软件比我先进,我就会除掉你,斩草还要除根!这就是“微软”被业内痛恨的根本原因。
在张先生一文中,有几处明显的失误:
文中说:“众多在‘微软’面前吃了败仗的美国公司,不惜违反美国政企分离的传统精神,纷纷站到政府的一边。”事实上美国什么时候也没有政企分开,大名鼎鼎的杜邦公司在二战中为了美国的利益(为研究原子弹)甚至整个公司大搬家。美国的两个政党都是靠财团的支持才得以维持。可能张先生对美国式的政府与公司的关系理解得太美好了。
而原文中对“微软”与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大战的叙述,明显回避了“微软”依靠它的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而强行搭售这一违反《反托拉斯法》的事实。对国内几家软件公司的叙述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张先生认为“WPS用户达到2000万”不可能,我记得这是谭浩强教授最先提出来的。我国国民由于经济原因,大多数人做不到一人一机,一机多人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统计出2000万个使用用户这个数据是很好理解的。这一点是张先生转换概念中的笔误吧?
这几天,笔者在新浪网站中文平台论坛上有幸看到一场交锋。是关于到底是Word强大还是WPS 2000更厉害的一场大辩论,很多网友们非常踊跃地加入了交战双方,每天的帖子多得都需要翻两三面。辩论到最后,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观点,双方约定在北京举办一场现场对抗赛。这场比赛到底谁能取胜,我相信最感兴趣的应该是微软公司。
Office号称在全球无敌手,但是在东亚一下就遇到3个,分别是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日本政府明确宣布全力支持民族产品一太郎,中国的WPS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户基础,那么,“微软”是如何做的市场呢?
首先,“微软”繁荣了这几个市场的盗版,对盗版市场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完全放任自流,现在市面上95%以上的Office都是盗版——这与它脱离中国实际的高价位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盗版市场,“微软”站稳了脚跟,然后发起了攻击,从几个大公司下手逐个打官司,杀一儆百。在中国它已经拿两家非常大的公司下手了,它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它能够得逞吗?
北京知春路 邢山虎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搞不清楚,也没有看见哪篇文章说清楚过。但最近看见的几条消息使我觉得看见了什么是素质教育需要的。
一条是广东的几所大学争相“许愿”招收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华南理工大学迫切希望招到有特长的拔尖人才,今年大幅度提高新生奖学金的数额,最高的可一次性拿到1万元奖学金。还有像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也同样,竞相增加了保送或招生名额。应该说: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大学的门槛低了,条件更好了。
另外一个消息是说清华大学将为某些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开设灵活的修学制度,允许学生自行创业并为其保留学籍,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完成学业。
从这些事我看到的是一种制度的松动。无庸置疑,在我国对“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在于僵化的教育观念和体制,学校成为一个教化人而不是适合学生自主成长和学习的场所。以至看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之后,我恍惚觉得“素质教育”也快僵化成为一种体制了,比如说会说几国语言,钢琴能弹到几级等等。
也许素质教育指的是人的成长自身需要,社会应该倡导的是更宽容的教育模式,让教育的需和求直接见面。一个想上进的民族天天喊提高教育水平,却时常发现自己在老圈子里转悠,问题是什么呢?
深圳 陈文彬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