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0

《星球大战》(1977)

以一只飞鸟的视点拍摄“死星”。

当乔治·卢卡斯发现好莱坞没有一家特技公司可以做出他想要的效果时,他创建了实业光魔公司。技巧?不是模型扑面而来,而是摄影机径直向前冲。

《小福尔摩斯》(1985)

巴里·莱文逊导演、斯皮尔伯格监制的这部影片是特技影片的一个里程碑。图中的玻璃钢人是电影史上第一个三维数字角色。创造这一场戏花了4个月时间。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1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2

《台灯卢索》(1986)

没有这部两分钟的短片,就不会有《玩具总动员》、《昆虫特警队》(《一只虫子的生活》)以及《蚁哥正传》。本片完全由电脑生成影像,讲述了台灯卢索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导演约翰·拉塞特和威廉·里夫斯为此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

《深渊》(1989)

这个镜头令当时所有的观众透不过气来。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数字动画的水(尽管有点儿像水银),它映射的是剧中人物的脸,并且带有周围环境的真实质地。这是詹姆斯·喀麦隆从影后的一大突破,他在电脑上重塑了水的真实属性:反射和折射。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4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片中有很多从电脑生成的人物“T1000”变化至真实演员的镜头,不但变化得痕迹全无,且可以在运动镜头中变化。喀麦隆似乎酷爱此道,他在《泰坦尼克号》中终于成功地将老奶奶的脸和凯特·温斯莉特的脸互变,使观众更易认同叙事的真实性。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5

《美女与野兽》(1991)

它将手绘动画与电脑生成动画相结合。图中的大舞厅具有令人吃惊的深度感,并且随着贝蒂和野兽的舞步而旋转。迪斯尼为此得到了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提名。

《侏罗纪公园》(1993)

在《大白鲨》之后,斯皮尔伯格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又创造出这特技镜头。动画恐龙与电脑生成恐龙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巨型爬行动物活灵活现,既可以优雅得体,也可以恐怖骇人。其中的特写镜头与恐龙局部镜头用模型表现,长镜头和快速运动镜头则由电脑生成。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6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7

《阿甘正传》(1994)

汤姆·克鲁斯与肯尼迪总统握手的镜头当然是假的,但是乒乓球呢?其实,连围观乒乓球赛的人群也是由电脑生成的。片头那支飞舞的羽毛是在蓝色幕布下拍摄的,系着它的细线在后期制作时被电脑擦去了。最明显却又最不易为人发觉的是中尉的断腿,它们也是被数字化技术处理成的。

《龙心》(l996)

这部传奇剧的主角不需要背台词——Draco 是第一个电脑生成的影星。和其他电脑生成角色不同的是,他不仅仅会吼叫和转圈,仅他的脑袋,所占电脑空间就是《侏罗纪公园》中君王的4倍。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8

《泰坦尼克号》(1997)

詹姆斯·喀麦隆几乎使用了每一种特效技术。巨轮前跃出水面的海豚,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广阔的海洋与天空,大部分都是数字化镜头。有点儿讽刺意味的是,最富挑战性的道具——泰坦尼克号,却是实际造出来的。

迈向数字化制片的10个台阶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