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K下的欲望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道-琼斯虫”的本相
去年,当道-琼斯一路狂涨,万点指日可待的时候,没有人把这美丽的幻像与“10K”,这一拗口的,由0与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联系起来。那时,人们更担心的是一种近乎“Y2K”的东西——“道-琼斯虫”。
时隔半年,当道-琼斯真的跨过万点,投资者才见识到“虫”的本性,不过,这与技术意义上的“虫”完全不是同样的意义。人们见到的是真实的虫子,活生生蠕动着的虫。3月17日,道-琼斯恰到好处地跨过万点——只过一点。随后的行情真像爬虫一样展开,18日最高点是10000点,19日开盘开在10001点。沿着万点坐标,“道-琼斯虫”蠕动着,即给本世纪的投资旅程带来大团圆式的收煞,也使身处其中的投资者如履薄冰。此时,“道-琼斯虫”让位于“lOK”的话题。
3月17日,美国著名投资网站华尔街城把当日道指未能站上万点归因于技术股不卖力,3月23日,道指暴跌,自万点回到9671点,跌幅达2.2%,纳斯达克指数跌去3.1%。这次,恐慌的原因又被归罪于IBM与德尔的收益预期。
蠕动的“道-琼斯虫”恰好反映出投资者一半惊喜、一半恐惧的心态。以德尔为例,两年中这只股票上升了10倍,从每股8美元涨到88美元,公司市值更增加到业界魁首IBM的水平。德尔的神话为他的追随者带来巨大的财富,这些百万富翁被称为“Dellionaire”。然而,两年10倍的增长规律并不适用于一只行业巨舰,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它的销售增长远低于平均水平。
“如果仅凭不分散风险定罪,就来抓我吧。”这是一位67岁的Dellionaire米切尔心态的写照,他靠德尔股票把275万美元变成4900万,其中2000万美元股票靠的还是以小搏大的抵押贷款。经纪商劝他分散风险,他却一边承认自己的危险境地,同时却舍不得抛出一股。
米切尔与经纪商的较劲构成了市场中的一对抗衡力量。可以想见,在无数对诸如此类的对抗之下,道-琼斯便在1万点,这一重要的心理关口露出暂时的“虫”相。
空前绝后的“自激”
万点之上的纽约股市的市盈率已经超过30倍,这在美国股市的历史上属于风险颇高的水平。再依靠收益对持续增长作出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恐怕就是“自激”,即由于股价持续上升而吸引外围资金介入,从而推高股价的过程。当然,自激的市场是充满泡沫的市场。
股票市场从来不乏泡沫,但这次却有所不同,4年来的股价暴涨刚好与全社会的高科技投资热潮吻合。当人们点击着奔腾机作出投资决定,他们自然会产生联想。显然,他们认为自己对技术的投资热情是正确的。而从市场的上涨看,500万之众的投资群体也不断看到他们的狂热选择结出的硕果。收入、赢利、账面价值等一切理性投资的概念在这里毫无意义。
此时,与网络迷们争论盈利之类的问题显得老掉牙而不知趣。但仍然有人如此不和时宜,摩根·斯坦利73种网络股的统计显示,去年这些公司市值高达1150亿,共赔了15亿美元,这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当《巴伦》杂志说联合速递是最便宜的网络股时,联合速递当天上涨18%。网络股的奇迹甚至使专业人士怀疑起旧有的理念,毕竟,专炒网络股的不是一群无知之徒。那些接触网络的投资者对科技的价值都有很高的悟性。一年前,德尔公司的投资者队伍里有13%通过网络买卖,现在,这一比例猛增至24%——要知道,德尔是典型的符合高成长条件,且利润同步增长的公司。那些对科技股情有独钟的网上股民已使纳斯达克的交易额达到日均8亿股的水平,比纽约交易所的6.74亿还高出19%。随着网上交易的膨胀,大额交易的数量呈急速下降之势。去年,每笔超过1万股的大宗交易比1995年下降了一半,那时,大宗交易一度占到总交易量的57%。通过“美国在线”的一大部分交易每笔不足200股。
低廉的交易成本把投资者吸引到网上。现在,全美至少有100家经纪商提供每单低至5美元的交易费用。几年前一台报价机的月服务费在800~1000美元之间,现在则免费。
几种合力之下,网上股民形成了一股势力。与所有能影响社会的群众势力一样,网上股民也是以量取胜,有人估计,他们数量已超过700万,而据“美林”的预测,到200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700万。而网络股票的供应呢,则远没有这样快的发展速度,正如一位华尔街资深交易员所说:“一般人很难理解网络股是怎样交易的,你无法从显示屏所显示的网络股股价来进行大宗的股票交易。因为显示屏所显示的股票价格位置处可能只有100股买卖量。你并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就可以拉动其股价。”
网络股中,“雅虎”、“亚马逊”、“欣快”(Excite)等几只众人皆知的股票几乎占到日成交量的一半,狂涨猛升的股票也正是由这些公司构成。而真正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只是全部股份的一小部分。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上,大部分网络公司的股票仍处于不流通的状态,这些公司虽有很大的市值,但大部分股票在公众手中,例如CNET发行在外的1650万股股票,只有650万是可以不受限制买卖的,亚马逊发行在外的4900万股股票中只有1/3是流通的,雅虎的供应更是少得可怜,发行在外的9300万股股票中只有890万上市。供需之间如此大的矛盾,难怪股价都飞上了天。
一切都为网络股的狂热添风扇火,市场与投资者之间构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美国泽西城的一项调查显示,投资者对市场年回报的平均预期是18.6%,而20年代投机高潮时这一数字只是10%。18.6%是个什么概念?以这个速度,10年后道-琼斯将达到45000点,20年后达到210000点。事实也进一步佐证这种预期,每天,在线经纪商都要接到15000份新指令,这将大大提升美国持股家庭的比例,1990年这一比例是20%,目前是33%,照这样的势头,5年后还会增长50%。信息是如此便捷,成本是如此低廉,难道有谁能禁受得住股票的诱惑?
网上投资者形成了如此大的一股势力,连华尔街都开始感到恐惧,网上经纪影响到华尔街大经纪商的利益,通行的经纪人制度受到网络廉价费用的挑战。对每股交易额,共同基金通常收取3到9美分的手续费,而电子交换网的开价只是它们的零头,更不用提我们去年曾报道过的个人交易商对纳斯达克那样的坐市商制度下买卖差价的侵蚀。的确,这是一个奇妙的时刻,历史上还没有一次技术是以这样的方式影响市场——技术使人与市场更加亲和,投资者又只对那些把市场送到他面前的技术感兴趣,以至于只看到了网络里的东西。投资者对技术的认识是感性的,当然也是肤浅的,可是,目前情况下他们的势力又是那么强大,而且,随着全世界阶梯式地进入网络,这种肤浅的力量还会加强。历史上的泡沫从来都是局部的,自然很快就破灭,然而,当全球的网络热情都被唤醒的时候,谁知道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多么史无前例的大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