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品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罗峪平)
罗:5年前,你创办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开中国艺术品拍卖之先河。两年前,你又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组建了最初的几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之一——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那时你说,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话我至今还记得。所以,今天我想和你谈论的话题是:作为对未来世纪产生重要影响的阶层,你认为,企业家应有什么样的角色意识?或者说应当有怎样的社会责任感?
陈: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更多表现为经济实力的角逐。现代文明的核心和国家竞争的舞台实质上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社会不断通过这种创新活动,把各种资源有效地组合和配置起来,达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这种创新,现代社会中日益庞大的教育科研经费从何而来?国家的综合实力如何提高?国家的强权又如何维持?
我一直认为,社会创新分三个层次。第一是我们通常说的科学技术创新,这种微观创新层面主要是杰出科学家的创新行为。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这种创新行为承上启下,将社会的各种资源有效地组合,最后创造出利润。第三个层面是国家创新,冷战结束之前,许多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就是靠国家创新。那时,为什么搞计划经济的国家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就是因为存在国家层面的创新。像以前的苏联,可以通过国家力量把别人的成果变成自己的竞争实力。计划经济体制下,科学家微观创新虽然微弱,但还是有。但是中间层面的企业创新基本没有。
由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历史定位,及其在社会历史进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已深刻地影响社会。在我们今天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中国经济愈来愈和国际接轨,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也处在萌芽和成长初期,他们的担子和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罗:过去的概念是劳动,是工人农民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是无产阶级政治家,是科学家和工、农、兵。记得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年前看到的一位外国企业家写的书,说企业家是社会中最具有创造力、最勤劳、最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阶层的时候,我是多么震动。
陈:这确实是我们原来制度中的一个极大的误区。社会创新的三个层面,企业这一层是纽带和核心。当然我们可以说工人农民创造了财富,但是企业家的组织管理职能对于创造利润的最后结果更加重要。如果说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舞台的核心是企业创新的话,核心就是企业家精神。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且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的导向。前几天,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以前你们中国创造了一个改变世界的英雄毛泽东,大家都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人。现在我们美国也创造了一个改变世界的英雄,那就是比尔·盖茨,现在人人都想成为比尔·盖茨。社会文化的导向可以造就成功的企业家。西方社会现在又进入了一个企业创新的高潮时代,这个高潮中出现的企业家是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标志,他们完全不同于一百年前,如摩根、福特这些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实业巨子。
大约十年前,我从国家经贸部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做副主编。我们首先学习美国《幸福》杂志的方法,评出中国的500家大企业。那时中国对企业评价还在使用国家一级企业、二级企业这样完全没有国际通用语言的方法。我们首先用国际惯例按照销售额给企业排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评出中国500家大企业,后来变成了非常时髦的做法,这对企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在主持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对世界级的大企业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排列和各国拥有跨国性大企业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哪个国家拥有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多,哪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强。十年以前的世界500家企业的分布,我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美国有160家,日本110家,德国60家,法国50家,英国45家。这个序列就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序列,而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反映出来了。在这个研究中体会到,毛泽东老人家曾经提出来的,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理想的实质。一百年来我们先辈,从洋务运动,到现在的改革开放,都在为一个强国之梦努力奋斗,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让优秀企业健康成长。我们只要有了足够多的优秀的大企业和一批企业家,我们的富国强国梦就会实现。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的目的还是要培养一流人才。财富的最终积累靠一流企业对各种资源进行组合创造出来的。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细胞是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企业家作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在任何社会都是稀缺的,尤其在中国。
对于企业家的概念,也有不同看法。西方国家对于大企业的高级经理只叫做管理层。国有大企业由国家指定的领导者也不能够叫做企业家,而只是经营者。企业家不是管理人员和经营者,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创造者,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代表。台湾《经济周刊》每期的刊头都有一句话:台湾有最富有的人,也有最成功的商人,但是没有企业家。这说明,企业家的概念是很高级的概念。当然我不认为华人中没有成功的企业家,台塑的王永庆就是我很敬佩的一位。他不仅创造了一个很大的企业,还创造了优良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回报社会,对台湾的经济政策和工业政策都有很好的批评和建议。他不仅使股东得到很好的投资回报,提供企业员工很高的福利和稳定的生活,还使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豪感,使他们积极地回报社会。这位近80岁的老人每年还要带领企业全体员工进行5000米的长跑,鼓励自己和他人自强向上。
保险这个行业是非常正面积极的。我们的保险从业人员都要懂得,保险是一项严肃的奉献社会的事业,给社会带来稳定,给企业带来保障,给家庭带来幸福。保险事业是一所大学校,每个人都要向上、正直、有责任感。保险公司是企业,也要追求利润,但是在一种诚实信任的关系中追求利润。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会间接影响客户的素质。世界上一流的保险公司都是以一流的推销代理人,带来一流的客户。而一个一流保险行业的企业家是一定舍得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这种企业文化建设的。
陈东升简历
湖北天门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副总编,中国500家大型企业评价协会副会长,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发表过多篇学术研究文章
罗:应该承认,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达到过相当程度的社会公平,尽管这种农业理想社会的公平观使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失去了效率,所以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我想,在社会追求效率的时候,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是现代保险理念的核心部分,商业保险虽然只是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但我仍然想知道,你怎样在企业行为中贯彻这种保持社会稳定和公正的理念。
陈:我想,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作用,就体现在商业保险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来追求利润。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要靠企业的管理,靠保险产品设计中的知识含量,靠对保险资金的有效运用。这种追求利润的企业行为越成功,政府通过税收来支持社会基本保障的基础就越稳定。另外,相对高收入阶层在接受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保障之外,还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获得更高生活质量的保障。这就是由市场决定的,保证社会效益的商业保险的直接功能。我要强调的是,这两种功能,都要靠保险公司对资金的有效运用。如果只能够把钱存在银行里,或者买国债,老百姓自己也可以做,要我们保险公司干什么呢?保险公司存在的意义,就是以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高品质的服务、一流的投资工具和专业的投资手段,使保户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和提高。
罗:我同意你由有效率的市场来补充和维持社会基本公平的思路,也同意保险公司的这种作用要通过对资本的有效运用来实现的说法。但事实是,中国现阶段,监管系统、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都不够发达,政府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只能存银行和买债券。作为一个保险行业的企业家,你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时候,你这个在我印象里始终信心十足、斗志昂扬的企业家是否也会有顿挫感呢?
陈:(笑)你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两种含义,第一是企业家的品质。我认为,在中国,一个企业家遇到问题的复杂性,一点也不亚于政治家。企业家面临的是对企业成员的责任,市场的压力和政府的监管,他无疑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困难,但企业家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这种理想和我们的前辈,和毛泽东这样的革命家在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时候的理想是一样的。现在虽然已经不需要我们随时牺牲生命和流血,但我们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贡献一切,这也许就是你说的我总是斗志昂扬和信心十足的原因吧。第二,中国的现状确如你所说,还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保险业也只处在一个萌芽状态。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信誉和信用制度还非常不发达。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一个人的所有信息只要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就能弄清,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对于我国的现状,大家都很着急,但我相信,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育,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我认为,中国保险业现存的问题,除了你说的资金运作的限制之外,更主要的是自去年以来,保险市场变化以后,出现了平均利润。面对增长放慢的压力,保险公司必须不断提升公司的服务,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才能生存。此外,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也成为现实,我们现在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泰康这几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至少在北京市场有了比较稳健的口碑。但是我们的道路很艰苦和漫长,我有信心在十年、二十年之间,将泰康保险公司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好企业。 经济保险公司企业创新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