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盛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楚人)
被专案组据礼据贿的钱物
蒸蒸日上的哈尔滨常务副市长朱胜文肯定没有想到这一天或许会成为他政治生命的终结。
1996年10月24日,哈尔滨城风和日丽。上午8点30分,朱胜文夹着公文包准点来到市政府办公楼。今天要开市长办公会。昨天他刚从国外回来,市长汪光焘也刚从北京返回哈尔滨。
朱胜文上楼后打开自己办公室的门,放下公文包,草草看了看堆放在桌面上的文件。拔出笔来想批阅文件,又有点心神不宁。
8点50分,有5辆小轿车从南岗方向驶来,在市政府大楼左右各停下两辆,另一辆绕行到大楼后面,在市长办公楼前悄悄停了下来。从车里走下来的是黑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刘殿学和另外一名年轻干部。
两人先来到市长汪光焘的办公室,随后叫来了朱胜文。刘副厅长请朱胜文跟他们到省监察厅去谈几个问题。
半个小时后,朱胜文上了车。那5辆小轿车开了急行灯,顺着尚志大街向南岗方向驶去……
坐在车上,朱胜文对此行的结果应该有所估计了。
生意红火的国贸商业却没交出一分钱的利润
为了更清楚地叙述这起复杂的案子,我们把时间前推4年,同时引出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张庭浦。
1992年6月6日,哈尔滨市最大的一家地下商场国际贸易城在鼓乐喧天中开张。
国贸城位于哈尔滨市繁华地段,原是哈尔滨人民防空办公室的一个地下人防工程。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人防办决定把它改造成一个大型商场,营业收入将用于人防办的事业经费。国贸城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庭浦是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一名处级干部。在此之前,他是人防办下属一家三产企业的负责人。
国贸城开业后生意十分红火,2000多个摊位很快出租一空,客流量跃居全市同行业首位。随着国贸城的火爆。总经理张庭浦也声名大震,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人物,被喻为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企业家。
但是,红红火火的国贸城却没有给人防办带来任何收益。哈尔滨市人防办为国贸城投资了2800多万元,占有75%的股份。按规定,张庭浦应该把盈利上交给人防办。但两年过去了,张庭浦却没有向人防办交一分钱。
1994年8月,一封署名为“国贸城职工郑义”的举报信寄到检察机关。这封信举报国贸城总经理张庭浦等人侵吞、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问题。
两个多月过去,举报人没看到任何查处此案的迹象,就又向省、市纪检委和中纪委发出举报信,并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她就是国贸城副总经理于新华。
中纪委责成哈尔滨市纪检委对国贸城的问题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历时半年,主要是委托审计局对国贸城的账目进行审计。
就在纪检机关对国贸城调查期间,举报人、国贸城副总经理于新华被张庭浦免去了副总经理的职务并停发工资。更为严重的是,她在自己的家门口被两个不明身份的人用刀砍伤。
1995年7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委和检察院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国贸城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1996年7月,调查组对国贸城案作出了结论。
这份3万多字、长达78页的调查对群众举报的10多个问题一一进行查证,最后认定:国贸城总经理不存在经济犯罪的问题,只是工作中有一些失误。
一个由众多群众举报、数番调查耗时一年半的重大嫌疑案怎么就如此了结了?7月2日,黑龙江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开会,明确表态:案子查得不成功,许多疑点没有深人调查,还有重要的情节避重就轻a7月21日,中纪委常委刘丽英专程到哈尔滨听取汇报。“耐着性子”听完了78页的报告后,刘丽英指出:这个报告对经济犯罪没有调查清楚,结论草率。希望黑龙江省委下大决心加大力度,排除干扰,一查到底!
在随后国贸城专案组的办案过程中,发现“前调查组”存在严重的徇私舞弊行为。有人弄虚作假、通风报信、接受张庭浦金钱贿赂,许多重要的问题被查化,查否、抹平。张庭浦前后花了101万元,使调查组包括审计、纪检、检察、看守在内的10多人中弹落马。哈尔滨纪检委第四监察室副主任张泰因受贿被判10年,审计曲延华被判5年,还有几个看守也因与犯罪嫌疑人串通一气被判刑。
原哈尔滨副市长朱胜文
原国贸城总经理张庭浦
9月4号,黑龙江省委决定对原国贸城联合调查组进行彻底改组,原调查组成员一个也不留。
最新组成的国贸城专案领导小组组长是省委常委、省纪检委书记李清林,副组长是省监察厅厅长张毅,哈尔滨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岳玉泉和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道里区检察院检察长杨战玉。省检察院依法指定道里区检察院侦察、管辖此案。以道里区检察院为主,抽调100多名检察官,组成“9·11”国贸城专案组。
在接手国贸城案之前,杨战玉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调查“5.26”哈克森案。那也是一起涉及数千万元,被中纪委列为1996年10大要案的经济犯罪案。“没办法,这些年就不断奔波在这些大案要案之中,”杨战玉诙谐地告诉记者:“什么时候我们失业了,就是国家的大幸。”
1996年9月6日进人国贸城案,杨战玉拿到的所有关于国贸城案的材料,仅是前调查组的78页报告和4封举报信。他与房久林等连夜分析研究材料,在第二天早上4点多钟写出一个侦察方案,确定了4个突破口。
一是从已审计出但未查的账外资金522万元和1994年6月份收入的租金未入账问题人手,查资金去向,可查清张庭浦等人是否有贪污、行贿、挪用等问题;二是从查出的张庭浦“借给”港方代表黄培庆70万元用于个人搞赢利活动的问题人手,可查明是否有挪用公司资金的犯罪问题;三是从港商黄××在国贸城借出2905万资金用于个人经商人手,可查出张庭浦、黄××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四是从张庭浦明知港方资金未到位而弄虚作假,提前“分红”问题,可查清张庭浦是否有受贿和渎职犯罪问题。
正是从这4个突破口的切人,几近“坏死”的国贸城案有了转机。为查证国贸城明摆着的严重偷税漏税和大量账外资金问题,专案组抓捕了国贸城出纳员李玉霞。因为事先专案组已得知,国贸城有一个存放巨款的小金库,而小金库的账目只有李玉霞一个人掌握。
李玉霞确实藏有这么一个装满张庭浦所有罪恶的小金库。张庭浦曾要李烧毁小金库的账本,可李玉霞多了一个心眼,为了将来能洗清自己,她把账本用塑料袋套好,埋在姐姐家的菜地里。
小金库是张庭浦等人的私用钱财,及1992年以来所收的出租摊位的资金。这些钱共有1.3亿元,供张非法使用。李玉霞交出了小金库的账目,也交出了从小金库里提款送礼行贿的官员名单。
1996年9月11日,也就是新的专案组成立后的第七天,专案组发现了张庭浦等人挪用巨额公款的事实,检察机关决定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9月16日,张庭浦归案。
根据小金库账本的记载和张庭浦的交待,犯罪嫌疑人张庭浦在担任国贸城总经理两年期间,贪污受贿480多万元,挪用公款500多万元,还有4000多万元尚在调查之中。
金钱编织的权力之网
张庭浦等人的经济犯罪已基本查清,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裁决。但是回过头来看,张只是哈尔滨人防办的一个干部,上任国贸城后却把国贸城当作私人财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所欲为。张庭浦为什么能这样有恃无恐,他到底有何种神通?
在国贸城小金库的账本上,记载了张庭浦许多行贿支出:一次活动,价值数万元的裘皮大衣就送了10多件;国贸城开张不久,张购买了3辆进口高级小轿车供他的顶头上司乘坐;原人防办副主任钱胜利还接受张庭浦的贿赂10多万元。张在管理国贸城的过程中,要求下属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哈市的副市长、副秘书长以上级别的干部逐个都要认识。拿着照片要求员工记住,如果这一级干部来逛国贸,马上就要告诉他。请茶送礼,然后照像。张庭浦就是这样时刻想用手里的钱与权力作某种交换,处心积虑地用金钱为自己编织了庞大的关系网。在张庭浦做成的一件件权钱交易中,最典型的是国贸城办理减免税手续。
从哈尔滨原副市长家中搜出来部分受贿钱物
国贸城自开业以来,既不上交盈利也不交企业所得税,到1994年底,已经偷漏税1400万元。为抹平这笔巨额税款,张庭浦想方设法为中港合作公共服务性质的国贸城争来了只有中外合资企业才能享有的免税待遇。
原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谢万霖
原哈尔滨国税局长钱胜利
原国贸城会计李玉霞
在我国,这类企业并不享受免税待遇。免税的权力在中央、国家税务总局。但山于张庭浦送礼行贿,致使一些人违反国家规定,为他办理免税。
哈尔滨国税局局长魏国军在给国贸城减免税时收受张庭浦的贿赂1万元;市府副秘书长谢万霖曾召集国税局、外资局等部门开会,越权作出了给国贸城减免所得税的决定。事后,他收受张的贿赂1万元、一件裘皮大衣和一部手持电话。为国贸城减免税出力多的自然是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张庭浦7万元的贿礼,便使他在减免税决定上大笔一挥,1400多万元的国税化为乌有。
接下来有必要再介绍一下哈尔滨国贸城的合资内幕。
哈尔滨市国源公共设施有限公司,是哈尔滨市人防办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同香港国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商业性服务企业。1990年初双方协议投资额,哈市人防办应投2800多万元,占75%,经审计全部到位;香港国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应投资179万美元,占25%,经审计和调查,港方仅投人300万元的空调设备,其余600多万元是挪用国贸城资金转人海南一公司代付转入,属虚假投资。
而这个香港国源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该公司董事长黄××几经折腾,开办了一家小公司。公司办公地点仅是自己在香港的两间民宅。随后,他又在海南投资50万元建立一家公司,并以港商身份与哈尔滨人防办合作,把国贸城600万划到自己名下,然后又弄虚作假把海南这笔钱转回国贸城,以冒充自己的投资额。同时,黄××还把自己两个在原籍福建当农民、仅小学文化、连深圳也没去过的侄子以港商身份安排在国贸城任副总经理。
黄××同时在哈尔滨以虚假投资注册了3个公司。3个公司之问相互担保骗贷1亿多元,再转至北海以个人名义建造大酒店。黄还先后挪用国贸城3000余万元搞营利活动。
本来是引进资金,但由于黄××与朱胜文等人的权钱交易,仅此一笔,就使尚不富裕的哈尔滨1亿多元资金流失,实在让人心疼。
国贸城专案组的检察官梁大树告诉记者,拘留朱胜文的那个下午,当检察官向他出示拘留证让他签字时,朱胜文曾拿着笔很惶惑地左右乱望不想签字,口里嘟嚷:“怎么会呢?”他或许真的没想到,这只签过无数批文的手最后一次行使签署权力,竟是把名字签在自己的拘留证上。
朱胜文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受审的囚徒。这位老三届的知青,当年从兵团考上了黑龙江商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学院派他去意大利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回国后,从一个讲师一跃成为市政府秘书长、市商委主任、副市长,最后被推举到主管财贸的哈尔滨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演讲、剪彩、出国、招商……风光无限。
副市长的“风光”从专案组对他家进行的搜查中可略见一二。
“他家不大像一个过日子的家庭,倒很像百货公司的大仓库。”这是搜查小组组长柳宏志的第一印象。
搜查小组从朱胜文家里搜出了180万人民币和港币、美元、日元、英镑等价值20多万元人民币。照相机19架,4台价值万元的电脑笔记本,4台摄像机,29台彩电、电脑记事簿、VCD机,77块手表和33件珠宝黄金饰品,还有名酒85瓶,仅一瓶“路易十三”就价值13000元,资产总价达230万元。另外,高档衬衣至少上百件,光金利来领带就像拖布那样绑了两把,估计上百条。各种家用小电器多得从立柜的最下层摞到屋顶棚。在朱胜文卧室里随手拿出个装饼干的盒子,里面便是满满的钱;拿出个塑料袋,里边也是钱;信封里、书本里都夹着钱;连他家阳台上的粮米袋子里也全是钱。
中纪委常委刘丽其
哈尔滨市委书记李清林
国贸案专案组组长杨战玉
对朱胜文家的搜查8个人共花了8个小时。
从朱胜文家中起获的大笔不义之财中,张庭浦的行贿只是一个零头。其他钱财都是谁送的?这中间有什么交易?专案组顺藤摸瓜,紧追不放,查出一个又一个搞钱权交易的腐败分子。目前已经查实,朱胜文曾以封官、许愿收受多人贿赂。
哈尔滨医药集团股票上市后,副总经理张春晖曾以10万元人民币对朱胜文表示感谢,朱便默许张非法集资数千万元,拿到上海托人炒股,不料鸡飞蛋打,分文不见。随后宋又动用企业生产贷款基金,让张先补上职工集资款,千方百计帮他遮盖违法行为。在给朱胜文行贿的人中,还查出哈尔滨市城市信用社主任赵德庆为能提上副局级用金钱买官的犯罪事实。
拘留期间,朱胜文写过一份材料—《我的灰色收入》,其中讲自己“受社会大气候影响,接受了工资以外、以各种名义出现的现金”。同时他认为,那些都“不属于正式收受的贿赂”。
有关朱胜文的问题,法院已开庭审判,正在审议之中。
黑土地上的反贪行动
1998年3月5日,在黑龙江省委国贸城案专案组驻地,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的专案组组长杨战玉。
哈尔滨灯泡厂30多名退休工人自发到道里区检查院,声援检察院伸张正义(潘远贵摄)
与哈尔滨市民口碑中的“反腐英雄”形象略有不同,杨战玉脸上丝毫不见大功初成的得意。“接手这个案子我老了许多”,杨战玉说,“进入案子的初期,检察官们没有被它的复杂与繁重吓倒,反倒有接受挑战的兴奋与轻松。可在这个案子取得初步胜利的今天,我们倒时时觉得沉重和累得不行。”
杨战玉带领的这个专案组,是一个以哈尔滨道里区区级检察院为骨干的调查小组,而国贸城案所涉及的官员及“前调查组”失败的背景,都给新专案组极大的压力。在谈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时,由于各种原因,杨战玉的表述略显含糊,但语气十分沉重:
“我们做检察官最苦的不是超负荷工作,不是伤病缠身,最苦的是“心苦”,人言可畏,难办的案子是小检察官查大干部,下级查顶头上司。什么讽刺、挖苦、给脸色、穿小鞋还能熬得过去,最难缠的是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让我们这些基层检察官不寒而栗。”
检察官们不能理解,两起全省、全市有影响的特大案件被“查化”、“摆平”、“查夹生”,没有哪个立法、执法机关的高层干部下决心调查原因。而当杨战玉带领的专案组玩命奋战,突破“夹生”案,向纵深进展的时候,却有要员“亲阅”被查腐败分子的诬告信,“亲批”组织调查组三番五次审查在第一线奋战的办案人员。
由于国贸城案牵扯的领导干部层次高、面广,各种舆论对专案组的压力很大。1996年10月24日,在检察机关搜查朱胜文、谢万霖家之后,据说当天晚上哈尔滨市“百名干部大搬家”。而且不用公车,全是出租。
国贸城案检举人于新华
一些有牵连的干部十分恐慌,大造舆论。有些领导带头说专案组搞“红色恐怖”,“搞得哈尔滨人心惶惶”,更有人说如此一来真的“影响抓经济”,“外商不敢来投资”。还有级别很高的干部频频向中纪委写信,诬告专案组搞逼供信,“电灯烤瞎了朱胜文的眼睛”,“打断了谢万霖的腰”,“踢坏了王英文的腿”,“敲掉了吴振庆的门牙”。
一些社会歹徒也对办案人员进行恐吓和攻击。有人甚至扬言要杀掉主管此案的副市长岳玉泉,把岳玉泉的名字写在咒符上,放在鞋里踩。一天,一封“岳玉泉亲启”的信封塞到他手里,里面装着一颗子弹;专案组另外一名干将房久林,因为办案妻子离他而去,一陌生人曾给他打电话:“要再坚持办案,就到炼人炉去领你女儿。”杨战玉曾收到电话及BP机留言,扬言“父债子还”,“让你全家横着出去”,“小心你女儿”;还有的夜间按门铃,剪电线,尾随谩骂,搅得家人不敢回家,孩子不敢上学。
杨战玉尤其提到:随着案件不断深入,前市委负责人和一些检察、纪检干部的问题浮出水面,更使办案人员思想负担沉重,心有余悸。许多人说:“你们犯上作乱,别堵死了自己的后路。”有的纪检干部甚至传话:“等专案组结束了,再收拾他们。”
55岁的杨战玉说自己已经不年轻了,“查这样的夹生案,查不下来要趴下,查下来也要趴下。”他对现实的执法环境充满了忧虑。
记者赶到哈尔滨已是初春,中央电视台《哈尔滨反腐行动》专题片的播出,激起了哈尔滨人对延时二年国贸城案的纷纷议论。市民们惊愕之后随之释然:这个并不富裕的城市终于又清除了一块毒瘤,哈尔滨人有一种熬过严冬之后的轻松感。
“当然好哇”,一出租车司机知道我为国贸城案而来,表现出几分诙谐:“这案子破了,在全国人面前,也不知道是为哈尔滨争光还是丢脸。”
中化哈尔滨分公司一年轻人调侃道:“这案子当然抓得好,可惜不是你们新闻记者捅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要能捅,也许根本就没这事了。”
3月4日,记者来到国贸城。拥挤的店铺间照样人头攒动。一业主跟记者聊天:“国贸城案?知道一点。也不想知道太多,多了生气。只要这案子能提高我们国贸城的知名度,让我多卖两套衣服就行了。”另一业主插话:“上面弄错了,什么都捂着盖着,暴露多了怕我们对国家失望。其实啊,这种事抓得越多,我们对政府越有信心。”
从深圳来哈尔滨做生意的周先生与记者同住一个宾馆。提起此事他认为,国贸城案跟哈尔滨比较封闭、市场化走得不远有关,像这样明目张胆的权钱交易在商品经济相对成型的南方城市就不大容易发生。
作为观点,记者也听到另外一种议论:“朱胜文抓起来也有些可惜,他年轻、有文化。贪了不少钱,可也为哈尔滨做了好多事,有些官不腐化,可无所事事,太无能。无能不是读职罪吗?”持此观点的是黑龙江省报的一位记者,她经常下去采访,据说也代表了一些老百姓的意见。
目前,哈尔滨国贸城案已近终结。经过专案组长达一年半的艰苦努力,不仅查清了主犯张庭浦等人的违法犯罪问题,为国家挽回了86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还揭露出哈尔滨市一批党政干部严重的腐败问题。目前已破获原哈尔滨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朱胜文,原市政府副秘书长谢万霖,市国税局原局长魏国钧受贿案,哈尔滨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张春晖贪污行贿受贿案;哈尔滨市政府人防办原副主任钱胜利受贿案及人防办原副主任兼国贸城董事长王英文贪污受贿案。上述几案已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全案涉及违反党纪、政纪和违法犯罪人员360多人,其中已立刑事案68起,涉及厅局级干部8人、处级以上干部140多人,已判刑21人。此案线索之复杂,牵涉之广,涉及党政干部之多,造成恶劣影响之大,全国罕见。以至记者采访时还听到一个传言,说是为了避免市里党政工作瘫痪,国贸城案的调查和处理要遵循一个原则:对处级以上干部的查处一定要慎重。可定可不定的,不定;可抓可不抓的,不抓;可立案可不立案的,不立。
这多少是个有点让人苦笑的传言。但事实又确实残酷。据最近《瞭望》周刊报道:黑龙江省近3年先后有5起重大的经济犯罪案件,涉及石油、房地产、商业、林业、教育多个领域,卷入各层领导干部数百人,国家流失资金数亿元。
反腐败的报道一直都是各种传媒的卖点(娄林伟摄)
而与此同时,在黑龙江这个中国的资源大省、国家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近三年将有30万到40万的下岗工人面临再就业。据《人民日报》最近公布的数字,1997年黑龙江人均收入4091元,在全国省、直辖市中排第24位。难怪哈尔滨副市长岳玉泉曾动情地说:“我们反腐败的责任重大啊。看到有的工厂开不出工资,有的家庭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过日子,要是再遇上老工人为儿子娶媳妇,逢年过节,他们有多难。可市里的资金却成百上千万上亿地转出去,不查清楚,我们政法干部脸往哪儿搁啊!”
百姓、官员、新闻媒体应是怎样的关系?(娄林伟摄)
“看不见的手”与权力巨掌
像朱胜文这样手中有权和像张庭浦这样手中有钱的人勾结起来的时候,钱权交易的双方各自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很多时候,这种代价还不只是经济上的,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国家前途的信心。中纪委研究室对全国八省市进行过一次党风廉政民意调查,发现腐败问题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这次调查统计显示:虽然反腐败工作几年来从未松懈,但党政干部违纪案件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4年到1996年,全国立案的腐败案分别是142016、155485、168389件,年均增长率超过8%。而月.形式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腐败领域广泛存在于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批租、建筑工程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些腐败呈集团化和高层次发展的趋势。案件中涉及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几十亿上百亿的案件屡有发生。而且这些违法案件多是“串案”、“窝案”,挖出一个带出另一个,抓出一个带出一大帮。
建国初期,在预想新政权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时,中国共产党人就有了“会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的思思准备。保持廉洁,反对腐败,共和国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直在作这样不懈的努力,近20年,这种努力随着经济改革和整个社会的巨大转型变得尤为艰难也更加必要。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在分析了亚洲国家的贪污腐败现象后发现,根本的问题在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过分干预和管制,这种管制大大增加了官员决策权的范围,创造了少数特权进人不平等竞争,凭权力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在这样的管制下,企业不得不向官员行贿,以求得官员的批准和认可,而由此而来的直接利益使权力更不肯放弃对企业的管制。
经济学家何清涟最近提出,反思改革的全部难点就会发现,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权力市场化。计划经济本是一种政治结构的设计,政府权力看守着12亿人的国家财富。当整个国家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过渡时,看守人缺乏有效监督。政治权力并没有因改革而消解,而是肆意进入市场参与分配,经济活动于是成为“权势者的盛宴”,控制中国的不是“看不见的手”,而是严重变形的权力巨掌。
遏制腐败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命题,经验告诉我们:有金钱就有贪污,有管理就会有贿赂,反贪污腐败我们必须建立理性而明智的观念。任何短期的、肤浅和表面的反贪运动,只会使公众由满怀期望变成极度失望。我们不能期望一扫而尽,而是需要制度建设,以此来保证最大限度的遏止。
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应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体制,同样绝不可缺少的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权力的基础应该是强大的“公民社会”和受到严格监督的“有限政府”。
还是何清涟,她在一本名为《现代化的陷阱》的中国问题报告中指出:“必须将权力尽快分离出经济领域,使政府山过去的经济生活主体变为仲裁者……只是这种制度安排必须通过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才能完成。可以说,这种制度创新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根本性制度建设。”
(本文的采写,得到刘子成、袁晓光、张孝军等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反腐倡廉北京国贸国贸集团李玉霞人防办朱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