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样激情的支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正如我们所料,西方圣诞节至元旦假期造成的新书出版的间歇,到1月中旬就显现出来了。从本期的非虚构作品排行榜可以看出,其中并无新作。不过,笔者倒愿意向读者介绍一部榜外新书,那就是泰勒·布兰奇(Taylor Branch)的《火样激情的支柱》(Pillar of Fire)。

这是有关马丁·路德·金生平的一部传记文学。据报道,布兰奇先生从搜集资料到下笔写作,花费的时间超过了金本人投人社会活动的年月。自然,功夫不负苦心人,当这部三部曲传记的第一部《劈波斩浪—金时代的美国,1954-1963》(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1954-1963)于1988年问世时,即获得了普利策的历史著作奖。如今这部《火样激情的支柱》是第二部。计划中的第三部定名为《乐土之滨》(A Canaan'sEdge),原文中的迦南位于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圣经》中的(创世记>讲,是上帝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领地,后转衍出“乐土”之义。

我们要讲的这个第二部,全名为《火样激情的支柱—金时代的美国,1963-1965》。不难看出,原书完全像一部编年史;事实上,这部传记的价值也正在于同时展示了那10多年的美国社会背景(所以才获得历史著作奖)。从书名上看,构思也很巧,第二部的“火”与第一部的“水”相呼应,如果正式译成中文,尚有仔细推敲的余地。

作者选择金生平事迹的视角来展现美国本世纪的历史是非常明智的。因为,作者认为要评价金牧师的功绩,绝不能脱离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776年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向全世界所宣布的人权理想,正是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实现的。这一段时间或许没有很多的镇压和屠戮,但绝不乏骚动和喧嚣。金在为人权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不能不克服来自没有良知的恐怖分子、没有骨头的政客、没有远见的对手的种种阻力,尤其是联邦调查局那位恶毒的胡佛局长,为了毁掉一个相信正义的人,简直不择手段。

《火样激情的支柱》0

《火样激情的支柱》通篇充满了1963至1965年间的暴力事件: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城和阿拉巴马州谢尔玛城的游行示威,其间还有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美国深深地卷入越南战争,马尔科姆·艾克斯(Malcolm X,1925-1965,美国黑人领袖)的崇奉黑色穆斯林运动及遭谋杀,最终林登·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签署了人权法案,并大力进行院外活动,为更重要的1965年选举权法案积极准备。

作者在这一部中如同在第一部中一样,既热情地叙述了事件的详细始末,又指出了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从而,通过赋予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时代风采,充分肯定了他是一位时代的英雄。凭借着这一点,传记中虽然没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史实,却使金的“时代英雄”形象令人信服。

在第一卷中,作者首先揭示了1929年金出生时,南方那片土地是多么为大多数美国白人所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那里的浸礼会牧师在政治上通常属共和党,而在宗教上极具开拓精神。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但金却不肯走为他安排的老路。他仿佛注定要像奥德修斯那样抛弃家庭的舒适,四处奔波,历尽千辛万苦,却不可能像奥德修斯那样重返家园。为了消灭南方的种族隔离,他不但要粉碎白人享有的种族主义特权,还要推翻黑人洋洋自得的孤立主义。

第二卷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金走向全国舞台。此时,他不仅遇到白人种族主义分子的中伤,也受到来自黑人内部与他不同观点的领袖人物的抵制。温和的保守派认为他过于好斗,而激烈的艾克斯一派又指责他一味忍让。即使他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这种攻讦亦未停止。

当然,更严重的威胁来自联邦调查局。1963年8月,在其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就把金定为“未来国内最危险的黑人”。他的电话被监听,即使在旅行途中,他所到之处也都装上了窃听器。他们还公开阻止马奎特大学(一所以神学著称的教会学府)授予金荣誉学位,反对教皇接见这个“变节分子”。

在金的有生之年,美国黑人完成了从支持共和党人到支持民主党人的转变,1964年96%的黑人选票投给了林登·约翰逊。然而,南方传统的保守势力阻挠了金实现他的目标。一向畏惧南方势力的肯尼迪总统在联邦政府中任用的都是种族隔离分子,遂使金指望民主党政客支持他的初衷落空。其实,北方的政客也并非对金采取欢迎的态度。

另一方面,恐怖分子在一个温和社会的种族主义气氛中却气焰嚣张。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划谋杀行动,事后却不受到法律迫究。相反,某些人把金的险境归罪于他喜欢滋事,热衷暴力。在南方,一个黑人要想在一家餐馆中喝上一杯咖啡,就必须考虑他能否活着走出来;在这种险恶环境中要争取黑人的选举权,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有势力的亚特兰大白人还曾试图反对为他召开祝贺宴会,此举虽未得逞,但深受震动的金仍知难而进,始终不渝,其精神委实可钦可敬。

金牧师旨在美国宗教和道德基础上坚持个人尊严的目标,作者认为如今已基本达到。但正因为虽然仅仅时隔30年,这一代的美国人—包括美国黑人,似乎对他们享有的民主权利如何得来不易已经淡忘了(一位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就难以置信当年调查局长胡佛主持的对金的迫害),这本传记重视金的斗争经历和当年的背景,在树立这位时代英雄的同时,也给美国读者以历史教育。

《火样激情的支柱》1

上一篇: 去过Bilbao了吗?
下一篇: 街谈巷议(5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