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5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龚小鸣 曹云 陈大超 蒋俭 文光辉 叶江山 林强)
贵刊曾讨论过未来学是花哨诱人的“方便食品”。有趣的不是这些具体的预测结果,而是人类往往只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推销这些“方便食品”,毫无想象力地把现在直接剪贴在未来上。
北京龚小鸣
当上帝是什么感觉
中国林业报社 曹云
直到前不久,如果有人问我:当上帝是什么感觉?我一准会很地道地耸耸肩,双手一摊,然后说:我不知道。因为的确,我从来就没有找到过当上帝的感觉。
这天陪一个朋友去了CARREFOUR——一家国际连锁店,中文叫“家乐福”,一个蛮有中国味的名字。
一进去,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里面很宽敞,其次便是那里面很零乱,因为不仅货架上而且地上也有各式商品。另外,衣服堆里有食品,食品台上有磁带,磁带架上有土豆。在长长的货架前,还有好多人都骑着商场里的新车逛来逛去,一副优哉游哉的神情。老远我还看见那边有几顶歪歪扭扭的帐篷,过去一看,果然有两个小伙子正手忙脚乱地练习搭帐篷,边上那几顶无疑是别人玩腻了丢在一旁的。
看见人家乐得跟过年似的,一副副嘴都咧到耳根去了的模样,我立马想起顾客就是上帝的名言。我对朋友说:嗨,美国的超市应该也不过如此吧。她小嘴一撇:人家才不呢。一脸鄙夷的神情,末了,还抛出一句:没修养!
听她这么一说,我又开始在她面前习惯性地替同胞们不好意思了起来。在那列货架前面及其周边地区,坐在各式椅子上“乘凉”的人星罗棋布,男女老少一片人声鼎沸。其中一中年男子,光着膀子挺着啤酒肚躺在一把睡椅上,脚丫子搁得老高,看那样子,都睡过去好久了。走到通往下层的过道前,我看见一块偌大的招牌,上面写着:Yoursatisfactionisourpleasure.(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快乐)原来如此。可是后来我想,要是“上帝们”只有在商场里所有的商品都免费的条件下才会感到能满意的话,那商家还能快乐起来?我估计是不行,因为我知道,国人们不排队就上车、买票之类的习惯是没法让我朋友快乐的。
信息穷人
孝感市机电工程学校 陈大超
屋子里装修得富丽堂皇,饭桌上也是好菜好酒,但我却在那里呆不住。没有一个人可以跟我谈点新鲜的东西。满屋子豪华锃光的摆设,因为一屋子的陈旧语言,仍然使我恍若呆在一间废品收藏室里。虽然也有电话甚至也有电脑,但电话不是为麻将而响就是为扑克而响,电脑里装的也都是些游戏娱乐的软件。我就在心里笑道:这也是间“贫民窟”哩!
这样的“贫民窟”里,住着的都是些“信息穷人”。有一个文友,我第一次到他那里去,他嘴里谈的是那些东西,第二次去谈的还是那些东西,第三次去谈的仍是那些东西。我就下决心再也不去了。尽管他家里的摆设越来越时髦,但一跟他谈话,我就似乎闻见了一股子呛人的霉味。早就被时代抛弃了的陈词滥调和思想观念,仍然满满当当地堵在他的大脑里,以致一张嘴就往外冒。
信息穷人,是这个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穷人,是外表上很难看出来的穷人,同时也是自以为是很有传染性的穷人。
对于这样的信息穷人,是不是也应该开展一项“扶贫”活动呢?
农村同学
一个四年级女大学生
我现在是一个“大四”的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以为:农村的同龄人比我们刻苦,成绩优异,而且还能干很多活;但是,上大学以后,却发现事实与我所想像的并不相同。我们班的农村同学并不比我们更强。如果要一起包饺子,他们比我们还不会擀皮、和面;或许农村的男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吧,他们同样是一群穿牛仔裤、皮鞋旅游鞋、别着随身听唱流行歌曲的现代青年。老实说,我觉得他们还没有我们一些城市里的同学质朴。
国家不让贫困大学生失学,我们班的特困生也因有了助学金得以复学,但他并不珍惜,他一样会不上他不感兴趣的课,一样会英语四级不合格。如果他不能获得比普通学生更优异的成绩,那岂不愧对补助中生活花费以外的部分。我没有见到名列前茅的特困生,道义和财力上的支援毋容置疑是应该的,我不解的是他们何以满足于这种处境而不做出哪怕是等同于我们付出的努力呢?
设立“交通税”?
北京工体西里2号楼 蒋俭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总的说来并无非是增加绝对供给——多修路,或者减少相对需求——少用路,用好路。
多修路,理论上来说很简单,条件是:具备足够的资金和土地,只是我们的首都在这方面所能提供的已越来越有限。然而,少用路,用好路,却是前途广阔。近来曾闻讯国家在制定一项旨在对机动车养路费的交纳方法作出改革的政策,即直接将养路费打入油价,多用车就多交费,这无疑将是一个既能体现公平原则,又能减少盲目购车、用车、用路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把用经济手段调整交通总量和结构的努力扩展到居民出行的源头上去呢?
我们知道,上下班出行是都市交通拥挤的“罪魁祸首”之一,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用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条件下控制上下班出行量的方式(其典型的例子是:在上班地点附近建造本单位职工的宿舍区)已越来越行不通了;但是,地方政府却完全可以通过立法设立一项“交通税”,税费由企、事业单位交纳,税率随从业人员上下班的出行距离来调节——路途远的多交,近的少交。
设立这项“交通税”的优点将是明显的:一则它进一步体现了“多用路,多交费”的公平原则;再者,可以促使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职员时考虑就近上班的可能,以此达到从宏观上控制交通量的目的;最后,它还可以为城市交通的发展筹集一部分资金,专款专用。
需要英语广播吗?
河北霸州 文光辉
国庆节坐火车去庐山旅游,好不容易买了一张卧铺,是上铺。列车的广播喇叭在我的头顶。一路将近20个小时,我都必须忍受列车广播员按她的爱好编排的节目。因为我既不爱听,又不能不听,所以烦不胜烦。每到一站,广播员都用一堆英语报告列车的到发情况。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从列车最后一节卧铺去餐车吃饭没有发现一位洋人,我想硬座那边有洋人在座的可能性也不大。把用英文广播当做一项规定,以此来衡量服务质量,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想在英国不可能用汉语广播报站。其实,即使有洋人也可由每节车厢的服务员来解决,报站所需英语应该在初中就学过了。
还有广播中很多规章的学习,每次坐火车我都要从头到尾听一遍。我恐怕自己都要被人看成带炸药包的人了,真正带危险品的人从不会因听广播而不带的。
我希望这种既打扰人又不实用的表面文章还是不做的好。
黑暗的楼道
江苏昆山顺帆路1号 叶江山
我住的居民区,一到夜晚,除了窗口透出的灯光,周围一片漆黑,绝大多数的楼道没有灯。楼道的灯是接在居民室内照明电路上,用的是自家的电,而好处却非自己独享,有谁会心甘情愿?大家都心照不宣,干脆让楼道漆黑一片。
也许人们习惯于长明灯、长流水(当然水、电是公用的),害怕楼道灯因“记性差”而忘记关闭,岂不是要缴更多的电费?
室内纤尘不染,室外脏乱不堪,已是许多城市生活区的典型写照;而夜幕的降临又能遮盖现代人的尴尬吗?豪华典雅、灯光绚丽的另一面,却是人们不愿正视或忽略的黑暗。
当我们发觉,周围的“志愿者”、“义工”所做的事,或者迎接某些检查所表现出的热火朝天,在一些国家仅是其国民自小养成的习惯,我们该作何感想?于是有外商对于职员绕道行走不破坏绿化的行为予以重奖,这是鼓励,抑或讽刺?
特雷莎·雷锋
四川江油 林强
印度有他们的特雷莎,一界之隔的中国有自己的雷锋。我们的雷锋叔叔同样做过许多好事:背同学过河、打扫列车、送大嫂回家……同是大好人,雷锋叔叔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多少令人有点儿遗憾。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没人说向爷爷学习?他不也常常做好事吗?现在才明白一点,原来爷爷是没能一辈子做好事,不像雷锋和特雷莎。
正如爷爷没能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辈子的好事,我也无法如特雷莎去尊重所有的人。有的人值得也应该去尊重,他把你看作跟他同样的人,待之以礼;有些人没法尊重,在他(们)眼里,你是一个……这种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岂不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学会尊重所有的人,可还未达到那种境界。也希望这世上的人们都能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相信会有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