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入云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娜斯 哈维·阿雷顿)
1996年5月10日下午5点,这些登顶成功者下山时不幸遭遇暴风雪,其中9人遇难,4人受伤
西雅图,乔·克拉克瑞坐在他的寓所里喝着啤酒,但他的思想在万里之外的尼泊尔。大约一年前,他参加了新西兰向导罗伯·希尔组织的登山队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我总是记起那个时刻——托·汉森离开队伍要向山下撤,但罗伯·希尔不同意他那么做。我不知道他们到底争论了些什么,但很明显,罗伯说服了托继续登顶。这种事对我来说永远是个伤害,因为他们两个都丧生珠峰。”
克拉克瑞的新书《直入云霄》充满了这样的细节,去年的珠峰灾难夺去了12个登山者的生命,强烈的风雪封住了顶峰,《直入云霄》是一部登山的恐怖故事,其中有恶运、错误的判断和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当托·汉森无法挪动身体下撤的时候,向导罗伯·希尔决定不离开他,放弃了自己求生的打算。
今年5月,又有7名登山者在珠穆朗玛峰遇难。幸存者之一,54岁的卡辛格律师说:“我读完克拉克瑞这本书后陷入沉默,珠穆朗玛峰是我生命最糟糕的体验,我充满了恐惧,人们在我的周围死去,读这本书,我觉得我又回到了那里。”
克拉克瑞还在那里,抓着高海拔死亡区域的气息。罗伯·希尔队中的10名顾客和助理向导,有6人参与了登顶,只有两人幸存——克拉克瑞和助理向导马克·格林姆。另一名没参加登顶的幸存者贝克·威瑟则被冻掉了鼻子和右手。
克拉克瑞曾说:“我期待珠峰改变我。它那么高,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珠峰也的确改变了他,把他变成了一个畅销书作家。但同时他面临这样的责难:他从他同伴的死亡中获得利益。他说:“那是很难受的——当一个未亡妇深夜打电话指责你出卖她爱人的名字。我真希望我从未听说过珠穆朗玛这个名字。”
克拉克瑞去年参加登山是受一家杂志社的委派,杂志编辑们获悉,在1993年,共有40名业余登山者成功登顶,向导罗伯·希尔声称他找到了登顶的捷径,保证100%的成功。编辑们想知道关于攀登珠峰更为详尽的故事。毕竟,有那么多业余登山者能登上世界第一高峰是令人吃惊的。
克拉克瑞曾有过一些登山的经验,他说:“我有过攀登珠峰的梦想,但早已将它埋葬。我的计划是,尽可能地爬得高,能爬多高就爬多高,并写回报道。当然,在内心深处,我想尽一切可能登顶成功。”
罗伯·希尔的顾客包括3名医生、一个出版商、一名导演和一个律师——每人付费65000美元,托·汉森是西雅图的一名邮局工作人员,他曾花掉他的积蓄参加了1995年的珠峰攀登,但却以失败告终,希尔给汉森的付费打了折扣,鼓励他再一次尝试登顶。这些人都是业余登山者。
登山者要体味苦难如何变为乐趣,在高山之巅,黑夜是难忍的寒冷,白昼是强烈的、能让人眼盲的日光,他们感到剧烈的头痛,缺氧。克拉克瑞说:“由于缺氧,你的细胞正死去,你不能思考。罗伯·希尔跟我说过许多次:‘在高海拔地带,你的大脑不再工作,不过好在你也不必用你的大脑。你只管看你的表,下午两点,你就得下撤’。”罗伯·希尔的意思是,如果你在白天稍晚一些的时候登上峰顶就等同于自杀,因为你没有时间在黑夜来临之前返回安全地带。
但罗伯·希尔并没有在下午两点时下撤,另一个登山队的向导菲舍也没有。向导们的压力是巨大的,这压力主要来自那些付出65000美元费用的顾客,他们想的是成功登顶,因此,尽管希尔队中的汉森已感到体力不支,但希尔仍希望他能登顶。他们要给消费者的是站在世界屋脊的胜利感。
克拉克瑞自责的是安迪·哈里斯的死亡,哈里斯31岁,是助理向导。在下撤途中,克拉克瑞与哈里斯就氧气瓶发生了争执,哈里斯认定氧气瓶已经空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这场争执使克拉克瑞感到哈里斯已经出现了幻觉,这对他是致命的危险。克拉克瑞说:“他是向导,我是顾客,而且他非常强壮,这让我没有为他担心,而我应该为他担心。”没有人知道哈里斯究竟遇到了什么,人们最后看到他,是他向山顶方向折回去帮助希尔和汉森。
克拉克瑞是在登山的氛围中长大的,他父亲的好友安索德在1963年成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美国探险者,他是克拉克瑞儿时的英雄。克拉克瑞为撰写登山故事曾参与了不少次探险活动,1984年,他攀登瑞士一处雪峰之前与妻子琳达闹出矛盾,他说琳达准备离婚,他说:“我不知道我刚来时琳达是否还在家中。”但琳达等着他回来,说他是个值得为之焦虑的男人。
珠峰的经历可能会让克拉克瑞永远留在妻子身边。他说:“有些东西必然与你的生命相伴。但是,当我带回汉森的遗物把它交给汉森的家人时,琳达就在我身边,那种感觉我不想再体味。”
再谈到珠峰,克拉克瑞说:“珠穆朗玛峰对你施以催眠术。它看上去不那么可怕。”
珠峰的恶兆
按惯例,每年5月是攀登珠峰的最佳时机。今年春季,共有10支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截止至5月底,西藏登山协会正式确认:来自俄罗斯、德国、尼泊尔的5名登山者遇难身亡。
5月1日,尼伯尔向导明玛护送一名韩国登山队队员下撤至海拔8500米处滑坠,落下深渊。
5月7日,俄罗斯人伊万·普洛尼科夫和尼古拉·谢夫钦科登顶成功,但随即与登山队失去联系,据估计,他们是被峰顶的强风刮下北壁,没有生还的可能。
当天先期下撤的俄罗斯人托洛钦不幸滑坠身亡。
5月8日,德国人彼得·科瓦尔齐克冲击顶峰,从此失踪。
外电报道,今年珠峰北侧多起死亡事故,其根本原因是中国方面压低登山费用,致使进山人员过多。对此,参与登山的外国探险者和组织登山活动的西藏登山协会都表示:纯属造谣。
据悉,今年珠峰地区天气异常,阴雪不断,高空风强烈,是事故增多的原因。1995年同期,共有300余名外国探险者攀登珠峰,67人成功登顶,并未发生一起事故。而今年攀登珠峰人数下降,并不存在“人员过多”的问题。 户外运动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