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和他的《饮食男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楚人
李安导演年表
1954年10月出生于台湾台北
1973年以第一○八志愿考进艺专
1974年获话剧金鼎奖大专组最佳演员
1978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系就读
1981年纽约大学一年级摄制16厘米音乐片《我爱中国菜》及16厘米配音片《揍艺术家》
1985年毕业作品《分界线》获纽约大学学生影展最佳影片及导演两项大奖。随即与美公司签约1990年编写《推手》。获当年优良剧本奖金40万元1991年《推手》获金马奖八项提名
1992年《推手》获38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拍摄《喜宴》
1993年《喜宴》获第43届柏林影展金熊奖。获金马“最佳剧情”“最佳导演”等奖。拍摄《饮食男女》1994年《喜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96年《饮食男女》再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除了排戏,我什么都不会。”李安说这话表情认真,不像在开玩笑。
在许多人看来,李安简直是一夜走红、远气好到极点。对认识他的人来说,他的崭露头角却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
以第108志愿考进艺专的李安,误打误闯入戏剧的领域,而后出国深造,分别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及纽约大学获学位由于他在纽约大学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学
生影展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被一美国大经纪公司相中,签下合约。一晃就是五六年。
终于有一天,他恍然大悟:现成的好剧本根本轮不到一个新人,只有靠自己写出制作成本低的好剧本,才可能出头。大经纪公司之所以急着跟他签约,并非马上找他拍片,而是杜绝他被别的公司抢走。先占为赢!
在家写剧本的6年间,李安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家庭主(煮)夫”。妻子从事科研工作,他在家写剧本、带小孩、理家。他的一手厨艺,无论识与不识他的人都有所闻.而他略带忧郁的神情,也一直未曾改变。
事情的转机是李安参加一次征选剧本获奖之后。得到一纸合约,开拍《推手》。在电影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创下颇佳票房。接下来是《喜宴》,拿下第43届柏林影展的最佳影片金熊奖。而《喜宴》的奥斯卡入围,使李安声望更上层楼。
再然后就是《饮食男女》,这部“拍得很苦”,却 “感觉上拍得比较好,技术上也比较成熟”的片子,使李安再一次品尝入围奥斯卡外语片的荣誉。
李安目前是传媒界的宠儿,然而他冷静、理性、没有晕头,且把眼光放在下一部上。
下面是李安与记者就电影艺术前景、华语片地位、个人生活等问题进行的一次对话。
问:《喜宴》的成功,是否对《饮食男女》的拍摄构成压力?
答:压力确实很大。因为经费的提高,加上工作人员、老板、新闻界,及过去被我影片吸引来的观众,大家对我的期待,都产生了无形的压力。从事拍电影以来,没有像拍《饮食男女》这么苦的,苦得一点乐趣都没有!对我来讲,原作构想是一个幻想,要把它执行出来,牵扯到很多钱、人、事,它们往往和现实产生抵触,一切都是逆着来,很不顺。
我一直和工作人员有个共识:对于新片的卖座与否、得奖与否、成功与否,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自我期许的,就是每部片子都要试一些新的东西,追求一点进步。
问:做电影很复杂。你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显赫,为人处事及做事方法有没有改变?
答:做事容易做人难。成功突然间大大改变了我的生活。我个人比较内向,不大管外面的事,不太交际。突然这么热闹,真有点应接不暇。有时觉着生活一直在追着赶着,而且是被动地追着赶着,很累。这一阵子,从一个完全寂静的环境、封闭的家庭生活,突然扩展到这样子,非常戏剧化。获得很多,也有不少损失。最大失落是个人生活没有了,看电影、看书、想东西,都没有了。
问:拍《饮食男女》有没有不同于以往的观察和体会?答:在台湾做导演要管的事挺多,相对获得更多的自由。虽然累,但有绝对的创作权和支配权。台湾的工作人员对导演非常尊敬,我都受宠若惊。中国人做事弹性大,很多事情讲人情。在中国人的环境里做事需要有极大的韧性、耐力和智慧。我认为在中国做事,感觉上 “爽不爽”很重要。并非美国“公事公办”那一套。这无所谓好坏,我们民族性即是如此。一部片子做下来,我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很重要。人情要“爽”,一切不能硬干。
我很喜欢人性方面的东西,不喜欢卖弄技术。我的电影是跟着人走的,戏剧性强,强调人性中的温情、无奈。有人奇怪,说我“在美国修练了那么多年,拍出来的东西还那么中国”。
问:对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你觉得有无可行性及明确方向?
答:国片国际化,以目前看,应该是少数的个案,要打入世界发行网还是很困难的。因为国际发行牵涉很广,需要付出很多心力。整个控制权在片商和戏院,实际收入很有限。影片的风行由很多方面促成,绝对不是偶然。真正谈得上世界性的,只有好莱坞。因为美国是强势文化,且有语言便利,我们的片子则难做到。不要存有太大的幻想。
问:华语片市场究竟怎样呢?
答:从去年来看,这一波的中国片热潮之后,国语片在外比较值钱。大家不全像过去那样把中国片价压得那么低将来大家看电影就像买书、买录音带一样,国片市场潜质很大的。大家在谈国片国际化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华语市场的潜力,我以为那是真正的市场。所有会讲华语的观众,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加起来占世界五分之一呢,非常可观。那是我们电影人的真正理想。
《饮食男女》故事梗概
老朱是一位五星饭店的国宴主厨。他中年丧妻,独力抚养三个女儿成人。由于老朱精于厨艺,三个女儿在耳濡目染之下都成了挑精捡肥的美食家。
基于这种饮食习惯而形成的挑剔性格,三个女儿对爱情与婚姻也有独到的见解与偏好,以至一路走来,感情也较常人崎岖。
朱家女儿因已届恋爱、结婚的关键时刻,对身边的异性自是草木皆兵。但是家庭教育形成的完美主义倾向,让她们在面对人生大事时,又显得虚伪、矫情,缺乏诚意与勇气。
大女儿家珍因为早年的一段“假想恋爱”,从此在感情上总是因噎废食。二女儿家倩因为工作环境和叛逆性格,及刻意隐藏内心对完美婚姻的渴望,故而以夸张的方式选择对象,盲目之余也显得有些“饥不择食”。三女家宁,因年纪的差距,在家中一直是最安静的一员,单纯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充分品尝生活的滋味。然而女儿不论何时都把老朱摆在心中第一位,久了以后,老人家也成了女儿们逃避婚姻的借口。
谁料,老朱却比女儿们都来得勇敢…… 喜宴饮食男女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