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香车梦里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程赤兵 报道 / 冬月 陈彤 摄影 / 陈炼一)

谁……是香车梦里人0

章毓雷是在春节期间实现自己的轿车梦的。经过千挑细选,他终于辗转从一位朋友那里购得一辆二手蓝鸟,价格10万元。章毓雷是个所谓的工薪阶层,他在业余时间另做一份生意,加上妻子在外企,夫妻二人拼命存钱,终于“成了另一个阶层的人”。

“你不知道买车的感觉,我和老  婆展开了长期的存钱竞赛,最多的一  次是我往钱箱里放了5000元,我老婆  放了7000元。”章说,“我们是看中  了一样东西就拼命攒钱,攒够了就倾  尽所有买下来。在路上见到适合我们  的车就流连忘返,那种感觉真是迫  切。”章是个能经营的人,他在北京  城北租下了两居室,买下了车,现在  他们的底儿就剩下1万了,“接着  挣,接着攒,为换好车打基础。”

年初是汽车市场上比较萧条的  时期。但在此期间,安定门外智才汽车展示厅中的红色法拉利348TS跑车仍被人买走,车主是个北京老板。展厅里还展示着带有法拉利标签的箱包、帽子、毛衣,一名女士买走两件毛衣(每件400余元),她说,这是给朋  友带的,她的两位朋友都有法拉利。同时来看车的还有电视剧《京都纪事》的女制片,她现在改做房地产:

“在那个圈子里没辆好车不行。”她原有一辆夏利,现在准备换掉,“我自己开,我丈夫另买一辆。”她比较中意的是一辆红色三菱跑车,售价40余万元人民币。展厅代总经理王小宁介绍,这里虽然展出的都是国外中高档汽车,但从去年4月开展到现在,已有三四万人到这里参观,其中10%有购车意向。“有的人来过很多次,一进展厅就撮火,他着急呀,为什么这些好车我买不上?”

在北京的私车主中,最有名的要数十全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平和香港华达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华。45岁的李春平拥有两辆劳斯莱斯和奔驰、皇冠、轰达等诸多好车,43岁的李晓华则有一辆奔驰600跑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晓华的法拉利348TS跑车,李晓华以13,4888万美金购下此车时曾轰动一时,它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法拉利跑车,目前有人想出50万美元买它下来,被李婉拒了。实际上李晓华是北京最早拥有私车的人,早在1980年,他就花了2000元买下一辆旧丰田。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车也越来越好。他说:“我天生喜欢车,也喜欢玩车。特别重要的是,我要让外国人知道,他们不敢买的车中国人敢买。”李晓华现在挺忙,一个月都玩不上一次车,不过他仍用极大的热情在组建一个“世纪汽车俱乐部”。李先生有许多喜欢做的事,除了买两辆好车,他还在向文化事业捐款,设立的奖学金、基金总额已达2000万元以上。

不惜重金购置好车的人不止以上两位。北京建国门外华侨村地下的三层停车场,琳琅满目,简直就是一个精品汽车博览会。里面的奔驰已算是大众车型了,耀眼的是超长的卡迪拉克、林肯,还有一辆暗蓝色的宝马——据说这辆车是生产商赠送的,因为车主已购齐了整整一套宝马系列,所以有此奖励。

《汽车之友》杂志社的副社长李宏图分析,汽车车主们大概有如下几个层次:一是像李春平李晓华二位,收藏汽车的,是顶尖层次;第二层是公司的老板,用车也开车,车型大概是奔驰一类,属经济实力车;第三层是玩车的,他们酷爱汽车,经济力量也能达到,开车是为了游戏,还参加些比赛;第四层是一般车主,买车是当交通工具使用,钱多的买好车,钱少的买旧车,这一类最普遍。这之外还有一个外围层,他们向往拥有汽车,但一时还没那么多钱,于是整日围着汽车转,算是车迷。

中国究竟有多少辆私车,车辆管理部门很难有确切的统计。高级车的车主中,以做房地产生意和汽车生意的人居多。北京郊区的乡镇企业、农村村委会、支部书记也有些人有好车坐,这些年京郊的地皮起了价,他们便有了奔驰和凌志。比较大的问题是产权不分,一些以公家名义买的车,实际上是私人在用,而一些私车,又能找到地方报销油钱养路费。还有些车是向公家或个人借的、租的,所以,不少人都号称有车,而私车的数量要比私车车主少得多。特别有趣的是,在南方,往往老板开奔驰,女眷们开保时捷一类时尚车。

谁……是香车梦里人1

李晓华与法拉利跑车

“男人爱车,就像女人爱服装。”玩车的人这么说。内贸部友谊集团公司的戴大海就是其中一个。戴大海目前开的是一辆灰色旧拉达,买的时候只花了2万元,外壳不错。他又花了2万元把那架破得快报废的发动机换掉,就这么加入了玩车族。

每年,戴都要为自己的车支付不少开销。1600元保险费、1100元养路费,时不常还得换个机油滤芯、空气滤芯什么的,又是好几千元。轿车使用的是93号汽油,一个油(一公升)约2.10-2.20元,一个月要用去120个油。平均下来,每月要为汽车花上五六百元。这还不算一些意外支出。有一天晚上,戴大海在北海团城和朋友吃饭,就那么一会儿,轮胎让人给换了个破的,一下子400元就没了。但尽管如此,他仍认为开自己的车比坐出租车便宜。

戴大海1982年就有了执照,“老想买车!”10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觉得普通老百姓买10万元以内的车就合算,月收入一至两千元就能养车,如果单身,每月挣到四五千元就开心了,“养车不能没点外快,”他说,戴大海现在有些储蓄,准备过些日子给自己换辆宝马了。

“汽车寿命的长短,和开车人的态度很有关系。”戴对此颇有心得,“有人不珍惜车,开上十二三万公里车就算毁了。”在街上,凡是擦得发亮,车内挂满各色饰物的准是私车,毕竟是自己的东西。

最典型的汽车发烧友要算兰斌,兰斌以前是个歌手,后来改行做起装饰材料生意,曾有一度他拥有一辆带尾翼的白色奔驰,后来因为一时周转困难而忍痛卖掉了,现在他开着个旧拉达。

兰斌自己从小就喜欢机械,他最奇特的兴趣是修车。“我爱去郊外开车,如果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车坏了,我凭我自己的力量把车修好,那种快感无法言喻,简直能把我幸福透了。”在某个周末,他开车带朋友去白沟,一路上车坏了好几次,每次他都兴高采烈,像中了奖。后来朋友们有点撑不住了,便问:“兰斌,你是不是故意把车搞坏的呀?”

“什么叫玩车玩得上档次?车不好没关系,自己动手,装音响装空调,搞汽车装饰。”兰斌对汽车的瘾越来越大,现在他的“佳兰企业”蒸蒸日上,他便拿出近100万元,和他的铁哥们歌星常宽开始投资成立“佳兰汽车文化俱乐部”。“这是个实体。它一面联络车迷,进行汽车行业的文化推广,一面开展服务,比如汽车的买卖,展示和咨询;比如进行汽车内外改型、汽车装饰,给人们的旧车也装上真皮座椅;还有音响、配件、保护液和维修工具什么的。”他的俱乐部准备发展2000名会员。

目前办得最红火的汽车俱乐部要属北京吉普2020俱乐部了。成员们有不少当过兵,是看《奇袭》一类的战斗故事片长大的,天生就对吉普车有一种向往。而年龄最小的24岁的高峰则热爱摇滚乐,开起吉普来不仅彪悍而且浪漫。开车上路,他的夏装是T恤,花短裤,再扎一条红丝巾;冬装是皮衣、牛仔裤、大军靴。四季行头轮番上阵,车篷一直敞到11月,算是飘逸。

2020俱乐部中有不少汽车专业人员,他们已不满足于玩车了,而是认真地提出吉普车的改进方案,因此,他们受到了生产商的重视与支持。

车迷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但也有女的,王蕾就算一个。她是一家唱片公司的宣传人员,和先生共开一辆夏利。平时性格沉静的王蕾一挂档就上快行道,前面100米没车就加油,还跟公共汽车抢道。有一次偷偷跟在警车后面,时速居然达到110公里。她的先生坐了几回她的车,就劝她:  “千万别这么开车。”后来的结果是,先生再也不坐她的车了。

王蕾自己也觉得纳闷,就和一位女歌星聊开车的事。女歌星自己有辆宝马开,也是白天就能开到时速90多公里。她俩一个劲地反思:“自己平时不这样呀!”

王蕾说:“我现在在街上见着好车就得看个够.说真的,无极变速的车我不开,还是手档给劲!”

“我在日本留学时,玩车是有了名的。”吴卫说。那时,他得交学费、房费,养着家小,还能有钱买个车,几月后还换了辆好车。他喜欢在盘山公路上把车开到60迈,急转弯,刹在悬崖边;也喜欢把车开到海滩上,让海浪拍在轮胎上。“在野地里,作为一个驾车手,我很自豪,因为我可以支配一切。”

有一定学位的留学生回国后能购买免税车,他们一般选择桑塔纳、捷达或奥迪。吴卫买了一辆捷达,买时便宜,开上几年再以二手车价格卖出去,一点不亏。然而,在国内开车,却给他带来无尽烦恼。

谁……是香车梦里人2

谁……是香车梦里人3

谁……是香车梦里人4

“在日本,推销商可以让你把车开出去几天,还车时不买也没关系,而国内买车,不能开不能试,一交钱,发票就开出来了,上面有发动机号,有病毛都没法换。”说起这些吴卫怨气冲天,“我们在外面是中产阶级,回国后养一辆车可太难了,收入太低。”“国外私车的保险、税收都比公车少,在国内却是反过来,最贵!”

办手续也是一大难题,私人购车需要单位开证明,出了事故由单位负责,又有哪个单位愿意背这个包袱呢?吴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远郊区一个单位开出证明,算过了关。

买了车却没有停车场。他家住的小区有很多空地,杂七杂八停了很多车,却没有安全保障。掰个反光镜,划个道子的事常有,他只好把车停到附近饭店的车场去。“为什么不能有人管理起来,划出车位,收取停车费呢?于国家于个人都有好处嘛。”

不少私车主都有此类抱怨,“车管部门是大爷。我们买了车是当孙子。”戴大海说,保险、养路费、税、油证,到哪里交,交给谁,整明白了都得大半天,“如果走背字,事儿没办完,车祸都出了。”有一次一个朋友买了辆车,他帮着办牌照,城东城西跑了一天,最后才发现少盖了一个章,折回去补时,尾灯就让人给撞了。“既然都要管,就统一办公,那多方便。”

城市交通状况也很难缠。一位外国外交官在北京开车,坐在身边的夫人几次让横冲直撞的骑车人吓得惊叫起来,加上微型面包车的东钻西窜,即使有好车也会在路上“被闷住”,开不起来,李春平的劳斯莱斯司机说,开它上街,开始挺气派,不久就觉得险象环生,恨不能四周都长眼睛。

“很多朋友都想把车卖了。”吴卫说,“在国外开车时的感觉一点找不到,只有去机场接人,走在高速路上,还像那么回事。”

尽管有诸多麻烦,中国人仍在以极大热情在渴望私车,有车的人对哪个加油站的油好用都了如指掌,没车的人能对各类汽车型号、性能倒背如流。经营国外汽车的英之杰汽

车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的杨礼伟先生介绍说,1993年,马自达以平均每月300台的速度售出,赢利1亿港币。“在国外,劳斯莱斯是贵族车,一般的老板也不轻易买,而18个月中,我们售出了50余台。”为此,劳斯莱斯亚洲区总裁经常到中国大陆来巡察,想看看这个大市场是怎么回事。

王小宁先生判断,中国人关是早晚的事,所以很多国外厂商都在为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总部在香港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已在香港、上海、天津成立了南星、东星、北星三个销售公司。公关和新闻部经理Karin女士介绍,奔驰公司正在向C级小型车发展,准备向中国推出售价在1万美金左右的FCC型家用车(Family Car China)。他们很希望能在中国建厂,成批生产“能体现奔驰质量的家用汽车。”

与此同时,中国的厂商也在加紧降低成本加快生产的工作。2月7日,桑塔纳公司宣布将在三年内将桑塔纳汽车的出厂价降到9万元。香车梦里人会越来越多的。

私车的车主正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新阶层,汽车可能会成为一种标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慢慢会成为普通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也许以后人们再买车的时候,再也不会那么激动了,更别提一辆二手蓝鸟了。

资讯提供 李宏图 金砚 高宇 张志钦 汽车私家车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进口汽车购车方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