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嘟嘟)
《指环王》、《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之后,观众开始变得更贪婪,他们想在银幕上看到更多非现实的“超级画面”。没有多少人在乎画面里的内容真实与否,需要的是刺激够,是以前没有看过的。表面看,《无极》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所以有人就算不喜欢这个故事,还是觉得去电影院看挺值的。画面确实是《无极》的骄傲,但更是它的致命伤。
《无极》中每一个画面都精致到了极点,美轮美奂,不仅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而且一步一步加强。但它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无极》的画面始于奇观,止于奇观,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它们自己。在这些画面中可以看到愁苦哀婉的人脸,却看不到一种可以称为情绪或者氛围的东西,看了这里的苦命角色观众不仅不会认同,反倒会站得更远。而且为了防止观众视觉疲劳,场面一个比一个大。大的视觉奇观只能靠否定小的视觉奇观而存在,结果不断的否定打断了意义的连贯,根本构不成故事或情绪的积累。
陈凯歌是一位敏于体察潮流的导演。在接受2005年第12期《时尚先生》的采访中,陈凯歌显示出他对当今社会的一些了解,比如网络、电子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等等对年轻一代思维方式的影响等等。在写《无极》的剧本时,陈凯歌已经感觉到要领风气之先。不过,从《无极》的现实看,也许他认为的领风气之先,就是拍摄某种画面,比如带广告或者MV色彩的大场面。
广告或者MV式的视觉语言是当今的主流视觉语言,它讲求造型、对某些色彩有一定偏爱、唯美等等。总之,只要你是个年轻的现代社会的消费者,一定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它是视觉消费的主要产品。韩国、泰国,包括日本的一些电影早就往这方面靠近,比如韩国电影《强捕》,猛一看仿佛黑色男式风衣广告。
《无极》里的画面都非常好看,它同时却非常无力。可以对比一下《指环王》,弗罗多一干人等乘舟前行,迎面出现两尊巨大的雕像,场面最为宏伟。在这个画面里,是英雄先辈的豪情,让你倒抽一口气,进而产生敬意。而《无极》中的视觉奇观更津津乐道于张柏芝奔跑时沿路撒下的羽毛,透出一种无理由的虚浮,或者说轻浮的感觉。
当一个壮观的画面投射到巨大的银幕上时,它应该具备宗教一样的震撼力,把电影院变成教堂。若想做到这一点,导演自己要先对那些画面有敬畏感,而不是审美与玩味。在《无极》中看到的就是审美和玩味。
在《时尚先生》2005年第12期的那个采访中,陈凯歌说到了《无极》的人物,“都有某种程度的原形”——那些充满野心和欲望的男人,以及想要爱而不可得的女人。这种所谓的原型不过是最大程度的抽象人物,他们在片中被冠以无欢、光明这样的名字,如同《英雄》中的无名、残剑,还有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起步时期的《重返故乡》中,五个女主角的名字分别是素女、贞节、虚荣、青年和美丽。起这样的名字,人物已经变成符号,他/她所有存在的必要性,就是竭力去诠释自己的名字,实际上是拒绝塑造复杂人物性格了。他们是导演手里的没有生命的玩偶。
在国际知名导演中,张艺谋与陈凯歌的变化是最大的,尤其陈凯歌,没有比他更不坚持同一种风格的了。焦雄屏在《映像中国》里说:“中国电影向以通俗剧为主流,后代之以疏离、理性的史观……第五代以《黄土地》、《红高粱》为代表,后陈凯歌以《霸王别姬》重回通俗剧的传统模式。”《孩子王》在陈凯歌回到通俗剧的路上扮演了指路牌的作用:票房不好,国际上评价也不好,此路不通。通俗剧的路上,陈凯歌拍出了他从影以来水准最差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但是居然,这部电影票房非常好。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又是另一个指路牌:好路一条,然后自然有了《无极》。你很难想象阿巴斯回去拍一部大制作,大量利用CG,来个全明星阵容的影片,但是陈凯歌和张艺谋就可以。作为导演来说,他们变化的跨度大得出乎观众的期待。对于制片人来说,其中的是非利弊很容易衡量,那就是票房,但对于导演,还会有别的苦乐甘甜吧。■ 大导演无极影视电影陈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