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唱片黑夜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走进唱片黑夜0( 不太商业化的歌手陈绮贞新专辑《华丽的冒险》,今年卖到了10万张,出乎人们的预料 )

今年,唱片行业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风险资金大量流入,拿到风险资金的公司正在踌躇满志地规划着如何画好未来的每一道风景,手机铃声下载等新技术平台的增值业务让一直在风雨中飘摇的中国唱片行业看到了结满沉甸甸果实的彼岸。音乐这东西在今天到底是用来听的还是用来使用的暂且不谈,至少它该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个活命的出口。数字化的增值业务也许是唱片业今天逃向彼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传统唱片销售行业正走进一个看不见光明的黑夜,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传统唱片零售比过去将下降30%~40%,本来就底子不厚的传统唱片销售,如今是雪上加霜。音乐消费观念改变了,销售模式改变了,都面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境地。

1992年,中国开始出现大规模盗版,也就在同时,中国开始了唱片工业化模式的尝试,这第一步迈出去就显得尤为艰难,之后,在盗版的冲击下,第一批踏进唱片业河流的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短短几年间,唱片业就进入了萧条时代。1994~1999这几年,这个行业基本上在维持、挣扎。在与盗版的竞争中,正版销售只能一点点地收复失地,曾有人感慨地说:“我们只要有30%的正版市场,那日子就太美好了。”你不要说这些人没有追求,现实的残酷不能让他们有更多奢望。

进入本世纪,唱片业的环境略有好转,甚至能出现像周杰伦、刀郎这样的唱片销量歌手,2004年,刀郎创造唱片销售奇迹,业内人士对传统销售突然增强了信心,他们预想,2005年的唱片市场一定卖得热火朝天。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一线歌手的唱片销量都惨不忍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中国唱片业就“能”。

去年,林俊杰凭着一首《江南》,唱片大卖,一共卖掉了88万张唱片,而今年的新专辑《NO.89757》只卖掉了30万张左右。去年,大圣公司回避谈论刀郎唱片销量是因为卖得太好,今年回避这个问题,是因为卖得太少。乐观地估计,刀郎的第二张专辑销量大约在40万张左右。两个唱片销量大户在今年的走势都掉了一半还多,除了音乐自身原因外,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今年最热的“超女”,出版的拼盘《终极PK》也就卖掉了32万张,跟事先人们预测的百万张销量相距甚远,但这已经足以让发行公司笑逐颜开了。不过,即便是在最不景气的时候,也会有爆冷,光良的专辑《童话》今年销量超过了70万张,这一点从百度的下载排行榜上就能看出来,《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高居排行榜首位。今年像光良这样的大片号已不多见。

其他一些“大牌”歌手的专辑卖得也不尽如人意,韩红的《感动》(15万张)、崔健的《给你一点颜色》(12万张)、水木年华(不到10万张)、阿杜(不到10万张)、沙宝亮(不到10万张)、孙楠(10万张)、周迅(10万张)、刘德华今年推出了新专辑,唱片公司提供的数字是销量150万张,中国内地卖掉120万张,而其他华语地区只卖了30万张,这个比例本身就不正常,粤语唱片什么时候在内地销量超过120万张呢?据记者了解,刘德华的新专辑实际销量大约20万张。另一个放卫星的是孙燕姿,她今年的新专辑也不如往年,短短两个月当然不能卖掉60万张,估计在8万张左右。

似乎从北京某家中等音像店的全年销售情况可窥知一斑,五月天乐队的《知足》(2000张)、羽泉的《三十》(3000张)、田震的《38.5℃》(1000张)、光良的《童话》(4500张)、林俊杰的《NO.89757》(6000张)、刀郎的《喀什噶尔的胡杨》(150张)、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花》(200张)、陈绮贞的《华丽的冒险》(800张)……该店负责人说:“今年整个唱片销售额跟去年简直没法比。”

当然,也有意外的,陈绮贞的《华丽的冒险》在今年的销量就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个看上去并不太商业的歌手,新专辑悄悄地卖到了10万张,另外,据很多发行公司介绍,今年发烧唱片销量很好,品种也比以前多出几倍。从陈绮贞和发烧唱片的销售看好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开始对千篇一律的音乐感到厌倦,陈绮贞那种不同于以往的小女人的形象确实能让人感觉新鲜,所谓“知性女歌手”,确实让浸淫在白痴般的流行音乐中的人有种对“知性”的渴望。同时也不难看出,市场很窄的独立音乐、摇滚乐似乎没受到多大影响。而发烧唱片的流行恰恰说明了人们对数字化音乐的反感,那些充斥在人们耳边的低音质音乐正在慢慢摧毁人们的听觉系统,回归到发烧唱片让我们看到,人们对真正音乐的需要并没有因为进入到数字音乐时代而消亡。

现在真的该研究一下传统唱片销售的问题了,虽然这些唱片销量看上去大都惨不忍睹,不过,这仅仅是唱片业在传统销售这只垃圾股上的体现,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新技术平台的红火给这个行业带来了第二春。传统唱片业销售正在面临转型的阵痛,唱片,这个曾经作为音乐的载体和主要消费品,也许将来会“退居二线”,它的真正作用已不再是赚钱,而是用来收藏和欣赏用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