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手机说:人人都是DJ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苗炜 钟和晏 朱步冲 吴戈 于萍 鲁伊 马戎戎)
手机之父马丁·库柏在今年秋天的一次讲演中放出话来:“手机应当抛弃MP3音乐、拍照这些冗余功能,回归单纯通话工具。”台下鸦雀无声,无论是反驳还是迎合,几乎没有什么回应。只有《连线》杂志的博客上有人谈论此事,似乎所有人对手机在近5年间突飞猛进的变化淡漠了,厂商们忙着思考还能把什么奇异功能绑到手机上,而消费者则忙着捉摸如何走在日新月异的手机潮流前面。
面对慢热的3G全球浪潮,以及信息时代融合的必然趋势,全世界的手机厂商都疯狂地寻找其他出路,《PC Magazine》的专栏作家德沃尔夏克认为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方向:“手机已经成为全球公众普及率最高的随身电子装备,每个人的口袋里除了钥匙和钱包外,只容得下手机了,于是所有新技术和新功能都被安置在了手机上。”别管是MP3、摄像、电视、游戏、PDA,甚至眼镜、驱蚊、按摩也被集成,手机当之无愧地成为电子消费品中最容易被混搭精神占领的地盘。
比尔·盖茨面对2005年音乐手机潮水般的流行还不忘记诋毁一下苹果,他说道:“手机将取代单独性MP3音乐播放器而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从长远看苹果iPod产品不可能保持目前的市场优势。”而太合麦田唱片公司的总裁宋柯更不想放弃任何与音乐沾边的机会,所以我们会听到响应比尔·盖茨的说法,“我同意比尔·盖茨的话,未来不是iPod的天下,手机才是。因为对手机来说,增加一个功能很容易,手机最终将成为一个集PDA、iPod、数码相机等应用的多媒体终端。”
把苹果iPod带来的MP3压缩音乐追逐癖好在手机上前所未有地放大,成为2005年全球手机设计师共同的工作。这种概念的先行者其实并不是索尼爱立信,早在2002年西门子就推出过使用MMC内存卡的音乐手机,但是火候与时机并不是技术能力所控制的。索尼爱立信的W800c借助索尼walkman名气,随身携带的512mb记忆棒,远非一般MP3可比的音质,再加上象牙白与橙黄色的艳丽搭配,一下子迎合了那些还没有购买iPod,却对随身音乐蠢蠢欲动的少年。尽管没抢到音乐手机的第一波浪潮,其他手机巨头都试图在音乐手机上后发制人,三星V7900有3G容量,诺基亚N91干脆配备4G微硬盘,都把设计和功能的矛头直指苹果iPod Mini,而摩托罗拉似乎更狡猾,与苹果搞联营,可以通过iTunes音乐商店直接给摩托罗拉音乐手机ROKR下载歌曲。一夜之间人人都是DJ,这一电子乐界舞会的场景,因为MP3音乐与手机在2005年的组合而升温。
不过韩国的手机设计师似乎在音乐手机以外,试图酝酿下一个高潮,在他们看来拍照手机远没有被充分挖掘,2003年以来主流拍照手机只能拍摄640×480像素的小照片,在三星和LG眼中这只是讨巧的玩具,他们要将高端数码相机真正与手机混搭在一起,三星拍照手机SCH-S250起步就飙到500万像素,之后是800万像素的SPH-V8200。■
( 合作媒体 点评2005年手机潮流
《通信技术》
生于2005年的手机都带着“多媒体”的姓氏。摄像头像素的主流标准从百万升级到200万,400万、500万像素手机也纷纷天价上市,不管是否真的有用。支持存储卡的手机越来越多,扩充到1GB已经不是难事,自带4GB硬盘的手机也已经面市,我们到底有多少文件要存储在一部小小的手机里呢?下半年发布的高端手机几乎清一色3G加Wi-Fi,无缝的移动通讯时代已经到来,但我们还需要等待。
《新潮电子》
2005年,拍照和音乐一起奏起了移动通信领域的交响曲。拍照手机在功能和画质上与部分数码相机的差距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甚至还有超越的趋势。伴随手机市场的不仅仅是影像风潮,音乐概念也开始在手机上风靡。手机厂商以音乐为卖点,让“用手机听MP3”成为潮流。■
) 人人DJ音乐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