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好“宇”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个夏天发生了什么?李宇春的班主任高雯丽老师用“措手不及”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夏天。当然,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一对中年夫妇,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平静的生活在这个夏天被打乱了。还有湖南卫视的总编室主任李浩,当超级女声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而导致收视率节节上升的时候,我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出喜悦的笑容,他反而愁眉不展地写着汇报材料,担心着明年超女的命运。还感到措手不及的有天娱公司,这家因“超女”成立的公司没有想到今年“超女”如此火爆,之前的计划和如意算盘全部因“超女”的备受关注而被打乱。还有那些无数的电视观众,他们莫名其妙地被拉回到电视机旁,如醉如痴地看着电视上的PK⋯⋯幸福总是可望不可及,但幸福总是会来得特别突然。这个夏天,幸福得有点神经质。
在这个夏天,中国终于出来了第一位超级偶像——李宇春。不管是喜欢香港明星的广州人,还是迷信海外明星的上海人,不管是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北京人,还是见星就追的南京人,在这个夏天,都把目标锁定在李宇春的身上,她以无法阻挡的魅力,成了这个残酷的PK之夏的至尊。
还记得高仓健吗?在传媒不太发达的25年前,他仅仅依靠电影媒介便赢得了当时女青年的青睐,高仓健是对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偶像崇拜的第一次启蒙,这个刚毅、坚韧的银幕形象第一次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所以常宽在后来专门写了一首歌《高仓健,你快走开》。
高仓健走开了,又来了费翔,他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点起了无数女青年的偶像崇拜之火,而从此之后,中国人的偶像崇拜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人们在成长中必修的一课。在今天,可供崇拜的偶像越来越多,从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以香港四大天王为核心的偶像开始征服内地观众,直到现在的周杰伦,偶像无处不在,偶像随时替代,偶像就像走马灯一样让人们应接不暇,如果没有偶像,这个世界会少一分冲动,多一份寂寞。
当耐克、阿迪达斯运动服上都可以印上“Made in China”的时候,中国内地这么多年竟然没有推出一个土产偶像,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内地娱乐公司试图推出“原创偶像”,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甚至,我发现,再好的偶像坯子到了他们手里都能给毁掉。意识、观念、审美、手段、操作、推广⋯⋯没有一个环节不滞后的,如果你把李宇春领到任何一家娱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他们都会对这个女孩的未来无动于衷。这一切决定了目前这样的娱乐公司无法真正推出一个让众人关注的偶像,而当他们闭门造车,推出他们想当然社会上可以接受的偶像时,等待他们的是公众的冷漠。
中国的土产偶像出现得让人措手不及,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偶像的地方,竟用一种颠覆性的方式让一个偶像升起,这种方式甚至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出现过——全民公决。当娱乐业无法用正常方式制造出一个偶像的时候,公众用手机决定了他们真正喜爱的人。
要么出不来偶像,要么就出来一个极端的偶像。李宇春绝对不是那种最漂亮的女孩,但她身上具有先前各类偶像所没有的东西:真实、单纯、没有距离感、酷、不做作甚至有点柔弱,这一切一切,都通过类似真人秀的“超级女声”节目把她身上的各种气质全部放大出来,以往的那些偶像,未必能通过这些关隘的考验。当电视观众目睹了她成功的全过程,那种亲近感和距离感都趋近零的时候,不把她当偶像还把谁当偶像?
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李宇春和喜欢李宇春的人,不难发现,李宇春身上具有一种传统和反传统的双重魅力。她是一个乖孩子,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之美、之魅她身上都有;但同时她身上也具有更时尚、更现代感的魅力,甚至还有颠覆传统审美的气质,一个人身上能同时具备两种特质的确少见。对于公众来说,今天需要的已不是那种真正完美的偶像,而是有气质又略带一点自己企及不到的危险感的偶像,乖且另类,这是当今人们审美的趋向。因此,还不能简单地用“花痴”这个词来描述那些“玉米”。只能说,这是公众审美发生变化后在李宇春身上找到的一个具象而已。在这个夏天,李宇春用自己的行动重新书写了“完美”这个词的定义。
一个本土超级偶像就这样在这个夏天以措手不及的方式诞生了,她来得那么快那么直接,这个面朝玉米,春暖花开的李宇春,到底给人们带来什么,是值得人们慢慢去回味的。■ 李宇春高仓健偶像春暖花开